天天看點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作者:十月刀1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成吉思汗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依靠武力統一了蒙古分散的大大小小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并先後滅亡了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跟大理國,直逼南宋,在地勢上形成了對南宋的包圍。

元宋對峙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并稱帝,建立大元王朝,年号中統。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忽必烈

公元1279年,元軍徹底的滅亡了南宋,南宋的末代小皇帝也流落在海上自殺。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也被抓。

從此元朝開啟了長達98年的中原統治,一直到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步一步的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将蒙古族趕出中原建立了最後一個由漢人創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大明。

在長達元朝100年的統治下,百姓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要把這些占地方的人都給殺掉,然後将多餘的土地來放牧。

在元朝的統治下,他們把百姓分為四個等級:

最進階:蒙古人

次進階:色目人

中 級:漢人

最低級:男人

四個等級

地位最高的蒙古人指的就是蒙古本部人,元朝的統治者們。

色目人指的是蒙古人以外的西北,西域等少數民族。

而中級的漢人并不是指如今的漢族人民,而是指原來金朝統治下的漢族,契丹,女真,以及較早被蒙古所征服的雲南,四川等地。

而最低級的南人顧名思義就是當初南宋統治下的百姓了。

當時的元朝有律法規定,蒙古人,色目人可以随意毆打漢人跟南人,而被毆打的漢人跟南人不允許向毆打者還手。

這已經不單純是民族歧視了,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野獸行為!

在蒙古統治者的思維裡即使他們占領了中國,好像仍然把自己當成侵略者當場客人,随時随地想搶就搶,想拿就拿,反正當時的老百姓也不敢反抗,也不能反抗。

搶了就搶了,殺了就殺了,你們除了忍還能怎麼辦?

但他們錯了,奴隸也是會起身反抗的,當心中的憤怒跟不滿超過了所能忍受的極限,反抗是活下去的唯一道路,反抗是為了生存,是為了活命。

自古以來,建立一個王朝很難,但是要毀掉一個王朝卻相對容易的多,所謂“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不是沒有由頭的。

至正四年(公元1344),這一年剛年初,黃河泛濫了,沿岸的山東河南兩地的幾十萬百姓全部淪為難民。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黃河泛濫

修河堤成為了當時朝廷的重中之重。

按我們現在人的思考中,黃河決堤,淹毀兩岸大片農田跟房屋,百姓流離失所淪為難民。如若不治理好河堤,處理好這些難民,那極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不穩定因素,極大的威脅到王朝的統治者。

不管在哪個朝代,上至秦皇漢武,下至明清兩朝,河流決堤,腦子都不用想,那肯定是要修的。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元朝的統治下,朝廷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方認為應該修,一方認為不應該修。

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黃河泛濫居然不想修,任由黃河改道淹死那麼多人,在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上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議,當然這個也不例外。

當我們結合當時的背景來分析,客觀的講,抛除其他因素,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張修黃河的不一定是忠臣,而主張不修黃河的未必就是奸臣。

修黃河這件事一直拖了将近五年,政局腐敗,積極治災得不到官府的響應,赈災物資遭到層層的克扣,天災加上人禍,很快變出現了伏屍處處,餓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的場面。

主張修黃河的是元朝著名的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最後一個名臣,實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隻是效果不怎麼理想),為政清廉,還十分的能幹。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元朝宰相脫脫

至正九年(公元1349),脫脫正式任命為元朝的宰相,開始大力推舉修理黃河,雖然依舊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治理黃河的工作依舊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來了!

導火索是什麼,修黃河嗎?

不是!

那是什麼?

腐敗!

沒錯,就是腐敗,自古以來就有的腐敗,這是這次的腐敗是擠壓了長達八十多年來百姓身上難以前行的枷鎖,是沖向黎明前最後的一片黑暗。

當元朝指令沿岸的十七萬勞工修理河堤時,各級的官員顯的異常興奮。

首先,朝廷撥下來修理河堤的銀子是可以層層克扣的,民工的工資是可以克扣的,就連民工每天吃的糧食也可以克扣,反正這些民工在他們眼裡就是奴隸,隻會聽話幹活的機器,餓死就餓死,累死就累死。隻要自己錢包鼓鼓的,其他的都不需要操心。

這是負責修河堤的,那麼不負責修河堤的怎麼撈錢呢?其實也好辦,修黃河這麼大的工程肯定得需要人吧,得需要一大批人,那麼這麼多的勞工從哪裡來呢?去村子裡抓啊,見到男人就帶走,理由就是修河堤,不想去?那就得給錢。

沒有錢?什麼值錢拿走什麼!

可憐的脫脫,是一個好的理論家,不是一個合格的實踐家。

偉人不是曾經說過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于是老把戲登場了,早在秦朝時陳勝吳廣就用過的套路。當勞工們挖到山東的時候,他們從河道下挖出來一塊一隻眼睛的石頭,石頭的背部刻着“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俗,這個套路确實是俗,可是沒辦法耐不住就是好用啊。起義之前總是要搞點封建迷信,誰讓當時的老百姓就吃這一套呢。

接下來的事情就那麼的理所當然了,韓山童跟劉福通起義了,他們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宋朝的皇室後裔,雖然他們跟陳勝吳廣起義一樣很快也被鎮壓下去了,但是曆史會記得,他們是第一個舉起了反元的旗幟。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農民起義

接下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各路的起義軍紛紛暴動,數百萬人參加了起義。

各路起義軍主要分為紅巾軍跟非紅巾軍。紅巾軍又分北方紅巾軍,南方紅巾軍,北瑣紅巾軍,南瑣紅巾軍。

我們所熟悉的朱元璋,小明王韓林兒,徐壽輝,倪文俊,陳友諒,張士誠等等都參加了這次的起義。

元朝滅亡的導火索——修了一條決堤泛濫的河

朱元璋

一時間元朝猶如牆倒衆人推,昔日的蒙古鐵騎早已不複榮光,這把驅除蒙古統治的火徹底燒起來了,而且還是燎原之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