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作者:一偉來講講

玉敏生長在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農村家庭。家裡兄弟姐妹共三人,她排行第二,上面一個哥哥林大增,下面一個妹妹玉芳。

父母非常服從那個時代普遍的重男輕女思想,盡管林大增學習成績很差,但父母對他可謂是未雨綢缪、無微不至。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而玉敏雖然品學兼優,卻很少得到家人的關注或稱贊。“女兒姓客”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林大增是一點都不用讀書的,國中連留級都有過,但父母仍然毫不猶豫地花錢在高中買了學籍,就為了那點子虛榮心。

而玉敏中考拿了很好的成績,本可以上更好的高中深造,卻因為家裡不支援,隻好選擇了離家近一點的學校,自己省吃儉用湊齊三年的學費生活費。

父母則“樂”見其成,反正閨女遠嫁也與自己無關。受這樣的環境熏陶,玉敏性格變得更加堅韌獨立,她明白隻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出命運的泥潭。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林大增高中畢業後,很快就與女朋友林紅相戀結婚。林紅性格強勢,整日指令公婆為她辦事。林大增也無心工作,天天混吃等死。

這對新婚夫妻不僅自己窮得叮當響,還整天巴望着公婆的錢财援助。他們先後做過許多買賣,無一例外全部失敗。

而父母出于偏心疼愛兒子,每次還都是血本無歸,傾其所有也要供林大增一家揮霍。

玉敏自己高中畢業後考取了一個師範學校,靠着微薄的工資還要無微不至地贍養家中。她深知父母年事已高,自己的責任更重了。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每逢節假日總要抽空回家,給父母做些粗活,也經常給他們寄錢。而那邊林紅卻在背後罵老公父母小氣,怨聲載道。玉敏看在眼裡,卻也無可奈何。

父母在玉敏三十多歲那年相繼離世,先是父親,随後母親也相随而去。玉敏教書育人,工作非常忙碌。

再加上自己也成家立業,便很少空閑時間回老家看望。她想,父母生前自己盡了孝道,他們不會怪自己錯過掃墓這等儀式。

然而這卻招來了嫂子林紅的激烈不滿。她辱罵玉敏不孝,說她忘本忘源,全然不把老家放在心上,成天都是工作工作。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其實林紅這番抱怨充滿了無知。她不懂玉敏肩上承擔着多重職責,那麼有限的時間如何調配。她也不了解玉敏其實比任何人都孝順父母。

唯一的解釋就是她嫉妒玉敏事業有成,而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一無所有。這種嫉妒讓她失去了理性判斷。

今年玉敏的侄女小麗要結婚了。玉敏知道這是做姑姑的,在侄女大喜的日子裡更應該付出。是以她提前給了侄女五千塊錢結婚用,也抽空回家幫忙籌備。

可是林紅的刁難接踵而至,對她頤指氣使。小麗的婚禮前一天晚上,衆人坐在客廳閑聊。林紅故意在大庭廣衆之下譏諷玉敏,說她兒子念那麼貴的大學,怎麼還哭窮。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玉敏忍無可忍,駁斥了她的無理取鬧。兩人很快就口角起來,争吵不休。這場争吵可以說早在許多年前就已種下了禍根。玉敏其實也一直在忍,她沒想到林紅竟然這般無恥無良。

她知道自己必須給個說法,才能獲得甯靜。于是她毫不畏懼林紅,義正言辭地斥責她的種種不是。這一刻,她終于放下了那些包袱,重新找回了自我。

那場與林紅的激烈争吵成為玉敏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突然醒悟,父母已逝,自己再沒有必要容忍林紅的無理取鬧。她冷靜地對林紅說,父母不在了,她再也不會怕林紅。

這是玉敏第一次如此果決地拒絕妥協。一番痛罵後,玉敏重新審視了自己多年來的付出與忍讓。她發現其實自己早已超負荷運轉。把大部分精力和金錢都耗費在哥哥一家人身上,而自己的事業和家庭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注。

嫂子借侄女出嫁幾次刁難我,我:父母都不在了,還怕你啥?

是時候重新找到生命的平衡點了。于是,玉敏逐漸減少了回娘家的次數。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和老公孩子身上。偶爾回去也常常有意無意地躲着林紅,免除不必要的麻煩。

日子一長,玉敏發現她的生活竟然容光煥發起來。放下那些令人窒息的包袱後,她活得更加從容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