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作者:讀者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提到一個觀點: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所謂“自律”,其實是源自一個接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堅持的結果。

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學習成績卻越來越差,生活上也搞得一團亂麻,步步似乎都追趕不上同齡人。

她一直不明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到底少了些什麼,才導緻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落下了一大截的差距。

究其根本,正是習慣上落下了一小步,久而久之,積少成多,人生就拉開了一大段距離。

一個孩子,最怕的不是天賦不足,而是積懶成笨,自毀前程。

培養好習慣是推動孩子進步的一大訣竅,學會自律是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規劃。

《人民日報》推薦的這5個好習慣,父母請務必督促孩子養成,值得所有人一讀再讀。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閱讀書籍:

讀書能夠開闊視野,豐富内心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哈佛學霸詹青雲說過一句流傳甚廣的話:

“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那條取經的路。”

在取經的路上,你不斷拓寬的眼界,提升的認知,豐富的修養,強大的内心,都是成就人生的關鍵要素。

而讀書,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腳踏實地、日積月累逐漸收獲的過程。

詹青雲年少時,并不是班裡的尖子生,考試也時常掉到班裡倒數,還經曆了多次轉學。

後來在父母的引導下,她愛上了閱讀,從武俠小說到四大名著,她在書籍的世界裡,認識到了知識的魅力。

閑暇時間,詹青雲的父母就會帶着她去書店看書,她父親在業餘時間,還會特意給她講書,從不同的故事中感受樂趣。

時間久了,讀書就變成了詹青雲生活和學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常年豐富的知識儲備,在她上了高中後,為她一路助力,成績走向上坡路,聯考以全省前十的成績進入香港中文大學,而後又走進哈佛讀博深造。

辯論賽上,她引經據典,從《西線無戰事》到《美麗新世界》,從量子力學到相對論,字字句句都讓在場的每個人佩服不已。

閱讀的過程,就是一步步攀登到山頂的過程,一路上付出的時間,流下的汗水,都會讓人收獲全新的風景,奔赴更好的人生。

讀書的時候,腦海裡一點一滴輸送進不同的知識點,認知就不會再局限于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學習也會看到新的方向。

愛讀書和不愛讀書的孩子,注定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來源:視覺中國

從現在開始,帶領孩子從這3個方面做起,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1)培養讀書興趣,找到閱讀的樂趣:

父母可以先給孩子買一些感興趣的書,不要從一開始就逼着孩子讀晦澀難懂的名著,也不必局限于某一種類别,科學、曆史、小說都可以嘗試。

從簡單的故事讀起,慢慢了解故事的意義,人物的生平,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别樣的快樂。

(2)父母成為榜樣,給予高品質陪伴:

你待在家的樣子,就是孩子十年後的樣子。

你在閑暇時間裡,經常捧着書閱讀,讓家裡填滿書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愛上讀書。

(3)經常分享心得,及時做好記錄:

在各式各樣的書籍裡,讀到的不同故事,學到的不同知識,都是孩子人生中寶貴的财富。

教會孩子及時将閱讀的感受記錄下來,做好知識積累,父母也可以多和孩子交流閱讀經驗以及心得,加深記憶。

請告訴孩子: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會幫你成為更好的人,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規律作息:

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睡眠革命》中講到: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會主動控制自己生活的節奏,提高自己的睡商,如此才能永遠以積極的狀态應對工作和生活。”

同理。一個自律的孩子,會合理配置設定好生活每部分的時間,嚴格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長此以往,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學習、運動。

之前看到過一個學霸的作息時間表,早上五點半起床洗漱,跑完操後,進入一天的學習安排。

晚上10點多就進入睡眠,補充好能量後,以積極的狀态迎接新的一天。

一個人唯有把握好生命中每個重要的部分,才能把控好人生,過上想要的生活。

見過不少孩子,因為沉迷打遊戲,經常會徹夜抱着手機享樂,第二天到了上學的時間,就賴床不起,生活被打亂,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

TED有場演講中講到過:

“白天大腦高速運轉,大腦細胞會産生大量廢物和垃圾,并且進入腦脊液。
隻有在睡眠中,大腦中腦脊液才能流動,帶走垃圾廢物,讓大腦保持清晰、思維保持敏銳。”

好的睡眠,不僅能讓孩子保持生機,也有益于大腦的發育。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一定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幫助孩子保持規律的作息:

(1)睡前盡量遠離電子産品:

手機等電子裝置會幹擾睡眠激素的分泌,造成入睡困難等問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睡眠品質。父母可以監督孩子,在睡前一小時将電子産品放在遠一點的地方;

(2)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睡前不要接觸刺激大腦的東西,避免噪音和強光的影響,避免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飲品。

(3)養成早起的習慣,堅持下去: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起的孩子,才能跑得更遠。

始終記住:規律的作息,良好的睡眠,是學習和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堅持鍛煉:

運動可以強身健體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記憶力。

也就是說,堅持鍛煉,不僅能使身體更加健康,學習的效率也會是以提高許多。

熱播劇《大考》中的學霸周博文,一直是街坊鄰裡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學校,他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學霸,别人耗費半天都解不出來的題,他輕輕松松就能得出答案。

在家裡,沒有家長老師的監督,他也能嚴格要求自己,放假期間也會早起,專注複習。

除了學習之外,周博文有一個長期堅持的習慣,就是跑步。

備考壓力很大的時候,他就會放下卷子,出門跑步鍛煉身體,迎着風疏散焦慮的情緒。

有的時候,他還會叫上父親一起出門夜跑,穿梭在巷子裡,身心得以放松,父子倆還會交談下彼此内心真正的想法。

在長期鍛煉的過程中,他練就了好心态,也練就了強大的身體素質,更加從容地應對聯考。

老話說得好: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自律。

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才會有更多力量步步向前,才會朝着更好的方向邁進。

而堅持鍛煉,就是對孩子的體能和大腦最好的投資。

教育路上,父母對孩子真正的負責,就是教會孩子守住自己的健康,在運動中遇見更加優秀的自己。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來源:視覺中國

(1)養成正确的鍛煉習慣:

運動前,不宜吃喝太多,按照身體發展規律,做好熱身的準備。

(2)找到熱愛的運動項目并堅持下去:

不必局限于某一種運動方式,也不要強迫孩子去接觸自己不喜歡的事物。遊泳、爬山、跑步等,長久堅持下去,就會從體能和健康上看到顯著的改變。

(3)不要一直待在家裡:

課餘時間,多去參與戶外運動,感受世界的美好。

人生所有的好運,都藏在你平日的習慣裡。你怎麼過當下,就怎麼過一生。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發掘愛好:

利用閑暇時間,定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前段時間,一個00後女孩“追星”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

她就是17歲的魏應麟,

去年,魏應麟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

上國小時,她在季羨林先生的文章中,讀到了關于梵巴語的介紹,從中深受啟發,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學習,她逐漸了解到梵巴語内容十分豐富,也為這個古老語言的強大魅力所折服。

在得知季羨林先生是北大該專業的第一位教授後,她就立下了目标:考上北大。

從那時起,她就朝着目标一路向前,在上課之餘,還學習了英德雙語,隻為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如今,她已經達成了夢想,如願以償,開啟了人生嶄新的階段。

作家梁文道曾寫過一句話: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樣的時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做自己喜歡的事,終有一天,你也會成為想成為的人。

日常生活中,在學習之外的時間裡,從這2點做起,養出一個内心富足的孩子。

(1)多看優質紀錄片,看看世界的不同面:

紀錄片裡有各種各樣的人文曆史,令人驚歎的别樣風光。

通過紀錄片,接觸到從前未知的領域,樹立更廣泛的世界觀,也是發掘愛好的一大途徑。

(2)嘗試不同的活動,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

畫畫、攝影、跳舞等,在緊張的學習之後,通過愛好,減輕壓力,放松身心,找到生活的樂趣。

孩子,人生隻有一次,大膽嘗試不同,生命有所熱愛,成長路上才能不留遺憾。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制定計劃:

給自己設定有難度又可以實作的目标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國學大師南懷瑾有句話:

“前途遠大的人,就要有遠大的計劃;
眼光短淺,隻看現實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沒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曉得有後天。
有一種人,今天、明天、後天都不要,他要永遠。”

長期主義者,從深處紮根,沉澱自己,從不囿于眼前的目标,通常會制定長久的計劃。

“輪椅男孩”董亦超的故事,曾一度感動全網:

九年前,他突然感到手腳無力,摔倒在地,随後被診斷為“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

自那以後,他的脖子以下都無法活動,隻能辦理休學,住院接受治療。

躺在病床上的他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立下目标:一定要回到課堂。

三年的治療,讓他終于可以回到學校,但他的身體依然經常感到疼痛,拿起書本都顯得吃力,寫字也特别困難,隻能靠兩根手指。

為了不影響學習進度,他定下計劃:堅持寫字,從一小時300字,到一小時600字。

就這樣堅持不懈地練習,他的字寫得越來越熟練,學習也逐漸跟上了進度。

聯考出分那天,他看着632分的成績,感到心滿意足,終于算是不負自己。

有計劃的人,人生的每一個關卡都能過得順利且順心。

有目标的孩子,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

目标,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方向;定力,将決定他會走多遠。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來源:視覺中國

為人父母,請幫助孩子學會這3個能力,管理好學習和生活,積累好經驗:

(1)提升專注力:

學習時遠離手機、電腦等,保持環境安靜,内心足夠專注,學習才能更有成效。

(2)提高執行力:

讓孩子明白,打敗自己的,永遠是那句“再等等”。唯有戒掉拖延和懶惰的壞習慣,前行的路上才能不斷地看到新的曙光。

(3)做好複盤、及時糾錯:

因為偷懶而打亂了原有計劃時,一定要記得及時補救,否則隻會拖欠得越來越多。

喬布斯說:

“在生命的最初30年裡,你養成了習慣;在生命的後30年中,習慣決定了你。”

父母擔起督促的責任,孩子懂得逼自己一把,好習慣終會成就美好未來。

與所有家長、孩子共勉。

人民日報:警惕“積懶成笨”,中國小生一定要養成這5個好習慣!

作者:枳為橙;來源:微信公衆号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