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極地号破冰科考船!可破一米厚當年冰,載有水下自主機器人

作者:南方都市報

大陸極地科考的大國重器——“極地”号破冰科考船,近日出塢下水,并将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承擔科考任務。

這是完全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極地”号到底長啥樣?跟我們走進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的生産基地,揭開這艘破冰科考船的面紗。在這裡,國家船舶技術檢驗機構——中國船級社正為這艘科考船進行最後的公證檢驗和認證認可,通俗講就是給船制作“身份證”。

看極地号破冰科考船!可破一米厚當年冰,載有水下自主機器人

大陸極地科考的大國重器——“極地”号破冰科考船,近日出塢下水。圖檔來源:央視新聞

船身長達89米寬17.8米

相當于三個籃球場首尾相連

據交通運輸部中國船級社南沙處驗船師艾子濤介紹,測量船的主尺度,也就是船長、船寬、型深,相當于這個船的身份證一樣。經過科學嚴謹的測量和推算,“極地”号的身份資訊為:船身長達89米、寬17.8米,相當于三個标準籃球場首尾相連。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60人定員、5600噸排水量、26000公裡續航裡程,一次補給足以保障全船在海上生活80天以上。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保障中心副主任、海洋調查正進階工程師 張洪欣介紹,這條船在冬季主要是用于我們國家黃海、渤海海冰的監測,以及海洋環境的科學考察,其他季節就可以到深遠海的區域開展科學考察。一年四季都非常忙,這個船的使命任務排得非常滿。

設計建造中充分借鑒了

“雪龍”号、“雪龍2”号的經驗

“極地”号破冰科考船,和之前頻頻亮相的“雪龍”号、“雪龍2”号極地考察船相比,有什麼不同?

張洪欣表示,該船在設計和建造過程當中充分借鑒了“雪龍”号、“雪龍2”号這兩艘船的經驗,屬于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這種船舶的設計理念。

和傳統的海洋船舶比起來,破冰船船頭處的外殼使用鋼闆,内部則由多個密集型鋼構件支撐,而為了能更好地破冰,船身吃水線的部位全部用抗撞擊的合金加強。

張洪欣介紹,我們這條船的破冰等級達到了PC6級,它可以破開一米厚的當年冰,然後以兩節左右的速度連續前進。

專家提到了“當年冰”這個概念,按照航區内冰齡、厚度、強度的不同,海冰一般可分為當年冰和多年冰兩大類。當年冰的層冰厚度不超過1.2米,強度相對較低。而多年冰則有兩年及兩年以上冰齡,層冰厚度最大可達3米以上,海冰強度高。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保障中心副主任、海洋調查正進階工程師張洪欣表示,渤海和黃海都屬于當年冰,完全是符合這個船的使用場景要求的。

最大亮點是國産化無人化

僅用23天就實作主船體成型

“極地”号破冰科考船最大的亮點是國産化和無人化。除了傳統的科考工具和裝置,“極地”号搭載了無人機、無人船以及水下自主機器人等最新高科技裝備。船載的無人機可以從空中俯瞰廣闊的海域,實時傳回大氣、海冰等資料;無人船則能夠深入到傳統船隻難以抵達的區域,為科學家提供更為全面的海洋資訊;水下自主機器人更是在深海探測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漸打開海洋深處的奧秘。而最重要的,搭載的這些新型裝備都是大陸自主研發,完全國産化的。

張洪欣說:“主要的、大家能看得到的全都是我們國産的裝備在挑大梁,在承擔最主要、最艱苦的工作。”

還有“極地”号的建設過程也是完全自主化和高效化。科考船合作建造方——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20世紀70年代開展科學考察船建造,也是國内唯一一家建成傳遞過多艘能在極地全季節、全天候航行的各類船舶的造船企業。廣船國際從2023年11月6日開啟第一個總段吊裝以來,僅用23天就實作主船體成型,全船7個總組段全部按策劃實作總組,55天的船塢周期更是整個項目團隊努力的成果。

張洪欣介紹,國産化的優勢是自主可控,極大地縮短了我們的生産和安裝的周期。

冰下探測是“極地”号科考的又一大亮點。另外,在“極地”号上還裝載了更多精細裝置和新型傳感器,可以開展更為細緻的科學觀測。

大陸極地探索裝備技術取得長足進展

2012年開始,大陸科考船就進入高速發展期。據統計,2010年至2022年中國建立海洋科考船的數量達30多艘,湧現出一大批世界先進水準的科考船。

其中,可用于極地科考的包括全球首艘具備艏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号;國内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号。截至目前,2019年傳遞的“雪龍2”号已順利參與完成了大陸多次南北極科考任務;“中山大學”号則在2021年傳遞并投入使用,執行科考任務;這次剛剛下水測試的“極地”号将在2024年投入科考任務中。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極地”号破冰科考船總設計師張福民介紹,“極地”号破冰科考船建造完成以後的意義就在于,我們國家把整個冰區的,也就是包括南北兩極的科考體系,完全系統化了,就是我們自主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可靠平台,能夠有利于我們國家未來深海、深遠海以及極地的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在2023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專家們認為,重型破冰船是發展大陸極地事業必不可少的“大國重器”。目前,美國有重型和中型極地破冰科考船4艘,還計劃建立3艘覆寫全極圈的重型科考破冰船;歐盟各國共擁有9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極地科考船。中國目前擁有兩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号和“雪龍2”号。數量嚴重不足。 從國外的建造曆程看,項目從啟動到建成一般需5年至10年。專家們呼籲盡快立項建造大陸的重型破冰船,以此為牽引,加快大陸極地裝備産業鍊建設。

連結

“極地”号船身長達89米、寬17.8米,相當于三個标準籃球場首尾相連。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60人定員、5600噸排水量、26000公裡續航裡程,一次補給足以保障全船在海上生活80天以上。

整合:陳欣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