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作者:鄄城縣融媒體中心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元旦前,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引起廣泛關注。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時隔五年再召開。

2006年8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之後,2014年11月和2018年6月又分别召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

而這一次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與2018年的第三次會議已時隔五年。

五年來,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中國對外工作也取得了曆史性成就,面臨着許多新的情況。

會議整體規格高。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甯、蔡奇、丁薛祥、李希,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會議。

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駐外大使、大使銜總領事、駐國際組織代表等均參加了會議。

概括起來一句話:會議規格夠高。

會議内容有新意。

從新聞通稿看,這場會議有幾個值得特别關注的關鍵點。

一是系統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對外工作成就。概括了十個方面,包括“創立和發展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等。

二是全面總結了新時代外交工作的寶貴經驗。提煉了“六個必須”,包括“必須堅持原則”“必須展現大國擔當”“必須發揚鬥争精神”等。

三是特别強調了“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作用。這一點是國内外有目共睹的。就拿剛剛過去的2023年來說,習近平主席4次出訪,在國内數十次會晤到訪的各國人士,主持或出席系列重大主場活動,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變局中再開新局。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2023年5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陝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

四是全面部署了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對外工作。明确“堅持自信自立、開放包容、公道正義、合作共赢的方針原則”,強調“與時俱進加強戰略部署,深化完善外交布局”。

中國面臨什麼樣的國際環境?

會議指出,“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放眼望去,當今世界正面臨着一系列重大問題重大挑戰。

有的國家不甘心失去霸權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肆意圍堵打壓。

誰發展得好,他們就要遏制誰。誰趕上來了,他們就要使絆子。

結果隻能是害人害己,導緻世界經濟運作紊亂、複蘇乏力。

有的國家不斷擴大軍事同盟,拓展自身勢力範圍,擠壓别國安全空間,遇有分歧便大打出手,哪怕造成平民傷亡、人道危機也在所不惜。

結果隻能是加劇全球安全困境,加深敵意和仇恨,導緻各國都不安全。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2023年11月7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人們在遭到以色列襲擊的建築廢墟上實施救援。

有的國家蓄意鼓噪所謂“民主和威權”“自由和專制”的二進制對立,對他國居高臨下、指手畫腳、斥為異類。

結果隻能是造成世界割裂、文明沖突,導緻各國缺乏互信。

中國外交與西方有什麼不同?

世界已是浮萍飄搖,幸好中國決斷千鈞。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中國在這次外事工作會議上再次給出了堅定回答,那就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一“核心理念”,順應了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指明了世界文明進步的方向,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中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與那些表面上風度翩翩花言巧語、實際蠅營狗苟拒絕履約的“假紳士外交”相比,與那些嘴上說着“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大搞強權政治“從實力地位出發”的“真強盜外交”相比,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君子外交”“平等外交”。

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到向全球提供新冠疫苗等公共産品;從成功斡旋“沙伊和解”,到通過聯合國等多邊機制推動俄烏、巴以停火止戰;從主張“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提出“三大全球倡議”……

這場會議有什麼特殊之處?

2023年3月10日,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對話閉幕式。

中國和平的、友好的、進步的外交理念和外交行動,得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可。

未來,中國必将以自身發展和對外戰略的穩定性、引領性、建設性,持續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文中圖檔源自網絡

來源:九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