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作者:糊塗文娛

本文已開通頭條首發和全網維權,搬運必究!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在某問答平台,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南韓人越來越讨厭中國了?”

作為鄰居,南韓在曆史上素來扮演着大陸附屬國的身份,文化同源。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按理說彼此之間的關系應該還不錯才對,為啥會出現彼此越來越讨厭的情況呢?

直到去年南韓對華貿易出現逆差,以及造船、造車這些行業的資料紛紛出爐,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說到底都是錢鬧的。

2023年的前11個月,有這麼一個有趣的資料:南韓對華出口1140億美元,進口1320億美元,貿易逆差180億美元。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這個資料一出爐,南韓國内直接“炸鍋”。

因為這是南韓31年來,對中國的首次逆差。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而在這之前,南韓曾經長期對中國保持貿易上的順差位置,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都是南韓順差最大的國家。

這突然的“兩級反轉”,如何不讓南韓人心驚肉跳。

這還隻是總量上的差别。

更令南韓人感到擔憂的是,從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這種逆差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正在呈現不斷放大的過程。

以南韓支柱産業之一的造船業為例,2023年呈現出了被中國碾壓的姿态。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根據2023年全年資料,新船訂單成交總量為4149萬修正總噸。

其中,中國拿下了2446萬,占比58.9%,而南韓拿下了1001萬,占比24.1%。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而在2022年,中國和南韓的占比分别是49%和38%。

也就是說,一年的時間,中國的訂單量增加了接近10%,而南韓則減少了14%。

再來看一下中韓兩國在汽車出口方面的資料。

根據資料顯示,大陸2023年前十個月的出口數量為424萬輛,預計全年會超過500萬輛。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而在2022年,這一數字是311萬輛。

南韓這邊,汽車出口在2023年也實作了增長,但是,卻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造車行業全面崛起的壓迫感。

除了上述提到的造船和造車,南韓的傳統支柱産業裡,例如半導體、能源、鋼鐵、家電等行業,都在不同層面面臨着來自中國企業的崛起和競争。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有句話叫“奪人飯碗猶如殺人父母”,南韓傳統強勢的行業幾乎在全面應對中國企業的市場蠶食,在這種局面下,南韓人越來越讨厭中國也就不足為奇了。

甚至于2023年,南韓開始更進一步的“親美”也就能說得通了,畢竟他還得吃飯,總要找個靠山不是。

但讓南韓人有些無奈的是,中國在各個崛起的領域都表現出了極強的後勁,這是因為中國有着更為完善的産業鍊。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這就意味着相同的産品,大陸的價格大機率都是低于南韓的,在品質相等的基礎上,顧客必然會選擇價格更低的那一個。

也就是說,南韓的各個企業,幾乎隻能處在被動挨打的份。

曾幾何時,南韓在國内是一個高頻的詞彙,我們用着南韓的電子産品,看着南韓的偶像劇,追着南韓的明星。

看到中韓造船、造車的訂單資料,我終于知道南韓為啥“急眼”了

可現在,這一切似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韓元素在國内日益減少,而中國元素則更多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正如一些人說的,這個世界,大國終究會崛起,而憑借着時代先發優勢崛起的小國,伴随着大國的崛起,終究會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

是以,對于南韓來說,這種過程或許會比較痛苦和無奈,但這就是曆史規律和慣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