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劉民生

劉民生(1888-1978),原名劉玉琴。黃道十二宮:老鼠。山東省蘇水縣人。

早年就讀于山東省一所專業法學院。

畢業後,為了拯救世界,他回到家鄉,開始學習中醫和中醫,并在家鄉開了一家"ShirenTang"中國藥房。

1920年,他獲得律師證,在濟南開始律師業務,1921年當選為山東省第三屆省議會議員。

全國抗日戰争爆發後,他回家鄉組織當地抗日武裝力量,曆任肅水縣人民動員總委員會主任、縣管委會主任、山東省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臨時參議院副議長(參議院議長範明忠)。

1945年9月任中國解放區救濟會山東分會副主任(馬寶山主任),1948年4月在華東建國大學學習。

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副省長(1955-1958年、1963-1967年)、華東軍政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區分院院長、山東省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他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也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畢明琪

畢明琪(1902-1971),字鳳剛。黃道十二宮:老虎。山東省利津縣。

1921年,他被錄取到濟南天主教會擔任德育教師,1923年調到濟甯中西教會中學,1925年譯為沈陽"挪威外資銀行",1926年為北京"德福洋行"工具,1928年任哈爾濱德商"傅茂陽銀行"中國經理,1932年任張家口德國商人"德化楊銀行"經理。

在張家口,他利用便利的乘車交通,掩護中國共産黨進階幹部進入蘇聯;

1934年,他被上海德國商人"孔世揚銀行"收購,并很快調到天津"孔世揚銀行"的中國經理。

1946年,他開設了屈臣氏貿易銀行,并成為美孚石油公司在華北地區的總代理。

1948年,他當選為天津市進出口商會會長和天津商會會長。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畢明琪在天津的老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任中國國産進出口總公司天津分公司經理、第二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聯會長、中共建國委常委、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席,天津市政協第一委員會副主席(增選),天津市副市長(1956-1958年)。

自1949年以來,他投資建立了一個新的民用化工廠,一個新的大型鋸木廠,一個新的磚廠,一個磚廠,一個新的造紙廠。其中一家新型民用化工廠正在美國阻擋新中國,中國印染行業正面臨染料短缺的設定。工廠生産的固體硫化物藍、直化湖藍5B、直楞G、酸性綠蓮花等産品填補了當時我國染料行業的空白。

1951年,他率先向志願軍征用公債、捐贈飛機,1953年任華北人民慰問團副團長,1954年申請公私合營建立民用化工廠。

他熱衷于公益善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向母校濟甯中西中學捐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向山東桐鄉會醫院捐款,将其擴建為紅十字會醫院。他還推動進出口行業捐款,建立了位于天津常德路的天津實驗國小,捐贈給社群開設幼稚園。

他準備向兒童福利基金會捐款,但文化大革命的騷亂并沒有實作。文化大革命後,他的妻子張秀如捐獻了6萬元,以完成他的願望。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張豔英

張延英(1900-2002),字華府。黃道十二宮:老鼠。山東省盧澤市人。

1918年考入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今天津大學),1919年因參加五四學生運動被大學除名,轉入北京大學實體系。

1921年,他就讀于山東省官學,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學士)。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張是英文書法

1925年,他從康奈爾大學研究所(土木工程碩士)畢業後回到家鄉。曾任青島大學教授、北甯鐵路局葫蘆島港務辦公室主任工程師、華北水利委員會主任、北大港籌備辦公室主任、總工程師、國民政府黃河委員會委員(1933年)、秘書長(李毅偉董事長)、總工程師、國家經濟委員會水資源部副主任、 經濟部技術總監,湘桂航道工程部部長,總工程師,長江水利委員會代理主席,黃河委員會主任(1941-1943)。中央設計局設計委員會委員、水利組組長(1943-1948),北洋大學校長(1948-1949),解放區黃河漓委會顧問(王華雲主任)。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張銀英紀念系列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副部長(1950-1954)、國務院水利部副部長(1954-1958)、技術委員會主任、黃河規劃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水電部副部長(1958-1958-1966)技術委員會主任。 水利部顧問(1979-1982),中國水利協會第一、二、三、四名名譽理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咨詢全國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常務委員會代表

張伯秋 (無照片)

張伯秋(1890-1964),原名張阚、子伯秋。黃道十二宮:老虎。山東省蘇水縣人。

191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與政治系。曆任山東省首位女教師、山東省首位中學教師、中華民國山東省政府工業廳一級科長、山東省農村建設研究院院長、文職機關負責人、山東省縣政府書記, 縣政府秘書,代理縣長。

全國抗日戰争期間,曆任魯南省抗敵協會秘書長(主任李承志)、魯水縣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山東省憲法促進會常委(主任于仁培)、山東省臨時參議院參議員(議長範明珠)、山東省戰時工作推進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李宇主任)。 司法事務處處長、審判處處長、流門區臨時參議院議長、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主任李宇)。解放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定于延安舉行,因形勢變化而暫停)。

勝利後,曆任山東省民主黨政府委員(李瑜主席)、山東省司法部副廳長(主任李玉和)、辦公室主任、新人民委員長、新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代表和新中國成立儀式代表。

1950年起任山東省進階人民法院院長,山東省政法委副主任,山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張德新

張德新(1905-1992)。黃道十二宮:蛇。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人。

1925年從黃縣志成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北京鹽校,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習數學。

1929年畢業,任濟南鹽系職員,濟南正一中學教師。

1931年,他在德國柏林大學學習數學,在那裡他參加了抗日聯盟和反帝國聯盟。

山東省近現代人物介紹(21)

在德國學習期間拍照

1937年,他在柏林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後回國。曾任西北聯合大學教授、西北師範學院教授、數學系主任、長春大學理學院院長、院長、院長(1947-1948)、東北大學副校長(張如新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代表、新中國全國代表大會成立儀式代表。

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任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自然科學院院長、吉林省第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咨詢委員會副主席、長春市副市長(1955-1956)、吉林省科協副主席、吉林省政協一至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長春市長春市自然科學聯合會會長,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會長,全國數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數學會會長。

他先後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