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風口,文娛行業這幾年每年都不缺。

一邊是科技前瞻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從2021年的元宇宙、2022的NFT,再到2023年的AIGC,先後升起文娛行業最動人的風向标;再到2023下半年,微短劇風起雲湧“八天破億”,被預期在去年創造200億+的行業産值。

AIGC與微短劇,作為2023兩大“風口”的外在表現是一緻的。先是市場表現出莫大的興趣和信心,相關領域的公司市值瘋漲;然後帶動行業巨頭下場,頭部公司紛紛表态競逐,然後帶動又一輪的資本狂歡。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而這些,無論是指向未來的風帆,抑或如此前一樣空有概念的資本遊戲,都在2023年成為行業最重要的風口記憶。

其帶來的影響,還将在2024年繼續發酵。

AIGC:上半年的市值興奮劑

以年初Chat-GPT為AI技術飛躍的标志,這門技術正在成為各個行業領域颠覆變革的産業動力。艾瑞咨詢預測,2023年中國AIGC産業規模約為143億元,而2028年這一數字預計将達到7202億元。

而過往兩年,生成式AI的發展已經深刻影響文娛領域。無論是圖像技術,還是在動漫、遊戲乃至實拍中的應用,都在改變行業的生産效率。

也是以,文娛産業被視為能吃到AI紅利的前沿。到了年底,電影《非誠勿擾3》直接把AI話題拍進了電影。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年初已經出現了上海電影等多支“妖股”;随後,包括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百納千成等把AI布局寫入2022年财報,光線傳媒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長田更釋出了一封内部信,把公司的AI發展思路推動出圈,再度帶動了狂歡。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漲幅較大的4月12日

如果說百度、華為等大廠的發力點是打造基礎AI技術産品,影視公司往往着力于打造垂直應用。比如閱文推出的大語言模型“閱文妙筆”。

而視訊平台、公司們則紛紛嘗試打造真正有行業價值的AI産品,誰能先結合AI技術革新的風潮,打造适用于影視降本增效期的産品,或許就會成為下一個産業階段的搶跑者,并深刻影響公司市值和未來行業地位。

但一年來的現實證明,這種飛躍顯然還需要時間。

“相關技術還沒有完全用在影視産業的流程上面,目前大家都還是在測試。”視訊平台AI負責人Candice向搜狐娛樂介紹,“比如文心一言現在就有劇本評估功能,但使用者回報都比較一般。目前最切實的功能可能還是GPT的文字處理,也還是需要人做優化調整。”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科技記者岑雨則會更興緻勃勃地談到一些前沿科技,比如配音,目前乍一聽已經很接近真人;又比如近半年Pika在生成視訊領域的成績,在他們最新的宣傳片裡,隻需要輸入文字比如“女孩和煙火”就能出現對應的畫面,“文娛領域對人工替代最高的,可能是視訊生成。”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但Candice也指出,這些技術投入實用都需要時間,“産品很多,但都很像半成品,最多做一些海報、短視訊什麼的,但耗時都很久,可能相關工種的人上手就傳統方式做了。内容行業最容易實作價值的,我們過去以為的是動漫,但現在其實也遇到了瓶頸。”

按照AI領域的技術發展,目前在圖像、視訊、配音、音樂等領域的進展,其實已經滿足制作一部動漫的要求,但顯然人工智能還不足以真正形成有價值的作品。而早于實際應用價值而來的,卻是其給從業者帶來的焦慮。

“比較悲觀的觀點是,AI創造的内容不被認可,卻會把不少人擠下崗,現在就處于一個很擰巴的狀态。”岑雨說。

在2023年的好萊塢罷工中,關于大制片廠對AI的應用就成為關鍵話題,編劇們恐慌于自己未來的工作可能會變成給AI“改作業”,這會大大影響其在行業裡的内容權重。雖然最終的合同裡限制了AI的使用,但有大量聲音認為這份合同的限制不足。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Candice也明确提出了AIGC存在的版權危機,即其所有産出都源于對既有内容的模仿,甚至出現過對大段文獻的直接抄用。這方面最有名的事件就是“AI孫燕姿”,而音樂領域正是AI版權問題的重災區。

這一切當然隻是開始,伴随着AI技術的市場關注度提升,各種技術疊代明顯進入了加速期,而這種發展或許會在未來讓許多問題自動消解。

微短劇:下半年的财富神話

接近年底,咪蒙團隊四部短劇全網下架的消息,給微短劇這個炙手可熱的賽道蒙上了一層迷霧。從11月開始,各方面對微短劇的管控力度在持續上升,給行業方興未艾的狂熱潑了盆冷水。

2023年,“八天破億”、短劇出海的新故事,讓微短劇産業成為了破圈的大衆話題。狐廠娛樂觀察此前也有過深度分析。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但争議也随之而來,以下沉市場、所謂“三保”(保安、保姆、保潔)人群為目标的小程式劇,在吸引閱聽人“上百元看一部劇”之後,也在遭遇對應的反噬。

《中國消費者報》等媒體已經頻繁報道觀衆舉報小程式劇詐騙的新聞,尤其涉及到部分小程式管理不嚴,觀衆退出後需重新付費、充值後小程式關閉等事件層出不窮。

加上内容争議巨大,各級監管趨嚴,在2023年11月抖音宣布近期累計下架小程式内違規微短劇119部,處置違規推廣微短劇的抖音賬号1188個,快手、微信也有相關動作。加上咪蒙團隊《黑蓮花上位手冊》等劇被下架,影響進一步擴大。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微短劇接下來能不能賺錢?

“這個市場還在急速膨脹,總有人能賺到錢。”微短劇導演楊深表示,“問題就是,大家都想來賺錢的時候,賺不到的人會越來越多。”

“而且微短劇生意本身九成的錢是管道的,相當于每個項目都是前期高投入、高風險、盈利10-15%的生意,那麼接下來怎麼卷呢?大家就要比誰口袋更深、項目走得更快,門檻肯定越來越高。”

制片人趙婷也認同,微短劇的藍海時期已經過去,“下半年每個月備案的微短劇都有300多部,這還是走備案的平台項目。最後的結果,我覺得就是留下三四個九州這樣的頭部平台,制片方交管道費,這部分利益就算是瓜分完畢,暴利肯定是沒有了。”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更重要的問題或許是,微短劇這門生意還能紅火多久?

一方面,下沉市場對微短劇的高額付費已經表現出情緒,接下來能否持續;另一方面,微短劇内容的品質和價值觀問題,已經成為監管重災區,小程式劇能否繼續占有一席之地?

在趙婷看來,這些問題其實不算問題,“目前已經形成的需求是,下沉市場在為微短劇付費,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問題可能在于管理混亂、詐騙等等,但如果形成幾個有品牌保障的大平台,使用者焦慮和監管的問題其實都能解決。”

在過往兩年行業降本的大背景下,大量公司正在湧向微短劇這一風口,包括各大影視頭部廠牌。這或許會加速推動産業的正規化、系統化,但目前的競争加劇,也會成為各方接下來必須邁過的坎。

焦慮:三年來的風口迷戀

無論是有望推進行業生産力革命的AIGC,還是為行業開源的微短劇,其共同點都是在前景并不明朗的階段,提前帶動了市場的熱情和行業的匆忙下場。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而三年來類似的“風口”事件不絕,表現出的是行業内外對增長前景的迷茫。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雖然過往一年多長視訊迎來了公認的内容更新潮,觀衆的信心也更強,主要平台的财務資料也明顯改善;但從絕對資料看,會員數量這一名額仍保持在大約三年前的峰值,增長基本見頂。

而在電影行業,非頭部檔期的資料表現,也表現出市場的疲軟。

影視行業新的增長點在哪?是動漫,是關聯遊戲,是IP多元化、商業化?每條路都有人探索,但也都沒有明确的成績。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從業者,都試圖找到一些更具确定性的指征。

過去兩年裡,行業的整體邏輯也在快速調整。平台側的降本增效,把合作視窗僅僅面向具有頭部制作能力的對象,大量中小從業者的機會減少;而在内容創作上,市場的快速變化促使長、短視訊創作成為一門To C生意,也迫使從業者自我調整。

資本寵兒、巨頭下場、行業競逐,AIGC+微短劇成2023兩大文娛風口

對于許多從業者來說,這或許是一個迷茫的時期。也正因如此,他們和背後的投資者們,都需要一個答案。

“元宇宙、NFT、AIGC,其實大部分人都能了解,這是一個未來式的方向,真正投入實用必須要至少五到十年。但市場就會追着故事跑,說白了不隻是影視行業,現在大家都迫切需要一點新的可能性。”Candice說。

這種對風口的追逐,不會到此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