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作者:北京衛視

一提起鄭闆橋,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他在藝術上的高超造詣。他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其詩書畫世稱“三絕”。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其實,鄭闆橋不僅是一位文壇巨匠,還始終保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他的人生經曆究竟是怎樣的?其藝術品格和為官之道又有着怎樣的聯系?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約播映的《檔案》為您講述鄭闆橋的故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闆橋”二字到底因何而來?

1693年11月22日,鄭闆橋出生于興化東門外下甸村。父親為其取名為燮,字克柔,期望他一生和順,以柔順處世。那麼,為世人熟知的“闆橋”二字到底是因何而來呢?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原來,興化城外有一座小木橋,人稱“古闆橋”,始建于宋代。鄭燮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橋上玩耍,非常喜歡那座古樸的小木橋。鄭燮成年後,長期漂泊在外地,常常思念家鄉,尤其思念給他童年留下美好記憶的“古闆橋”。為了寄托對家鄉的眷戀之情,他給自己起了“闆橋”之号,并自稱“闆橋道人”,晚年稱“闆橋老人”。他中進士後,還自刻了一枚“二十年前舊闆橋”的印章。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除了“闆橋”二字之外,鄭闆橋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愛竹、畫竹,幾乎無竹不居。那麼,竹子這一意象,如何在他少年時期就深深紮根在了心裡?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坎坷半生,他終于走上仕途

而立之年父親猝然離世,兩年後愛子抱病身亡,揚州買畫十年問津者寥寥,心存報國之志卻無官可做……鄭闆橋曆經坎坷,屢遭不幸。直到近五十歲,他的人生才迎來了轉機。慎郡王允禧平生癡迷書畫,很欣賞闆橋的學識。在他的舉薦下,眼看虛度半生的鄭闆橋成為了山東範縣的知縣。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生活,鄭闆橋出行不做官轎,也不準鳴鑼開道,随行的僅是有闆橋二字的小燈籠。從此以後,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黃河大堤,又或是街頭巷尾,總能看到這樣的小燈籠在遊走穿梭。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鄭闆橋在所畫的《墨竹圖》中,題上了一首經典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寥寥數語,道出了鄭闆橋的堅韌與倔強。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臨危受命,七載春風在濰縣

公元1746年,鄭闆橋離開範縣,調任濰縣。一年前,濰縣經曆了瘟疫、旱災、蝗災、水災等接二連三的災情。于是,一到濰縣,鄭闆橋馬不停蹄,即刻親赴救災前線檢視災情。他發現情況要比官方通報嚴重的多。不僅如此,鄭闆橋多次上書他的頂頭上司請求開倉放糧,卻都沒有結果。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災情最嚴重之時,在一個凄冷的夜晚,鄭闆橋聽見窗外風吹竹葉發出蕭蕭金石之聲,仿佛聽到了老百姓痛苦的聲音。于是,他畫了一幅《衙齋聽竹》,并題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将其與上書一起上報山東巡撫,最終得以開倉放糧。然而濰縣的災情還遠不止于此,鄭闆橋是如何解決的呢?他的著名書法“難得糊塗”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檔案》為您講述300多年前書畫家鄭闆橋的故事

今晚21:05,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約播映的《檔案》即将播出,敬請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