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因太累24歲媽媽親手悶死女兒:帶娃背後的艱辛誰人能懂?

作者:科學家庭育兒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科大大看了感到觸目驚心。

  • 澳洲一位24歲的年輕媽媽Sofina Nikat親手殺死了自己年僅15個月大的親生女兒!
  • 她捂住孩子的口鼻直到她斷氣,然後推着嬰兒車把女兒屍體扔進了墨爾本小河。她在法庭稱,之是以痛下殺手是因為照顧女兒已經筋疲力盡,而孩子的父親和其他家人都沒有給她任何支援……
隻因太累24歲媽媽親手悶死女兒:帶娃背後的艱辛誰人能懂?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0位母親殺死自己的孩子。而這些母親大都患有同一種疾病——産後抑郁症。

你也許覺得産後抑郁離你比較遠,但你對“情緒失控”一定不陌生。

1

情緒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兒子,丢死人了!”

氣話嘛,說完就忘?可你知道尖酸辱罵會永遠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嗎?

  • “我讓你不聽話,我打死你!”

一時憤怒打下去的巴掌,扇下去的耳光,可能會讓孩子從此對你敬而遠之!

1.對孩子造成終生的傷害

如果父母長期處在憤怒、咆哮、暴躁的狀态中,将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壞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0-3歲孩子不合群、孤僻、内向、自卑3-5歲模仿父母發脾氣,逐漸被人讨厭≥7歲在學校與别人發生肢體沖突或語言暴力

2.不是所有的暴怒都有被原諒的機會

面對情緒失控千萬不要心存僥幸,因為,不是所有的暴怒都有被原諒的機會!

  • 今年5月份,一位27歲的媽媽因為叫兒子吃晚飯,兒子貪玩磨蹭,她便怒火攻心地将兒子叫到廁所進行毆打,怒煽耳光、狠踹腹部……
  • 最終,3歲的孩子被媽媽活活打死了!年輕媽媽悔恨不已,企圖用割腕自殺的方式逃避自責和愧疚。雖然被救回了,可是她将在無盡的自責與痛苦中走完煎熬的餘生!

都說沖動是魔鬼,其實它比魔鬼更可怕!它會吞噬人的理智,讓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

隻因太累24歲媽媽親手悶死女兒:帶娃背後的艱辛誰人能懂?

2

為什麼總是情緒失控?

如果一個家庭當中,媽媽總是大發雷霆、情緒失控,那麼,所有家庭成員都該好好反思這是什麼原因導緻的?

1.老公不作為、家人不支援

孩子不會喝西北風長大,也不可能全年無恙,如果爸爸總是充當甩手掌櫃,如果家人都認為“男人掙錢養家,女人伺候全家”是理所應當的,把照料孩子和家庭的責任都壓到媽媽一人身上,試問,誰能不崩潰?

喂奶、換尿布、收拾玩具的是媽媽,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的是媽媽,哄睡、講故事、生病連夜送醫的也是媽媽……就連寶寶一生病首當其沖遭到全家人指責的還是媽媽!

沒有依靠、沒有了解,所有的苦都要自己吃,所有的累都要自己扛,心中的怨氣日積月累,常常就會爆發在孩子不聽話的某一刻。

2.社交太封閉、被朋友孤立

很多媽媽自從有娃之後,便很少再跟小姐妹約會逛街,一是因為照顧孩子确實沒時間,二是因為就算把孩子留到家裡,出去嗨不到一個小時,就會惦記着回家,沒辦法,家裡還有個小祖宗等着吃飯呢!

長此以往,寶媽們沒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每天都陷在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中,心情煩躁的時候沒有可傾訴的人,壓力大的時候沒有能宣洩的出口,很容易就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隻因太累24歲媽媽親手悶死女兒:帶娃背後的艱辛誰人能懂?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事業受阻礙、郁郁不得志

過于沉重和強烈的付出感,是親子關系的一大殺手。

“我為了養你都犧牲掉自己的大好前程了,你還這麼不聽話!”扪心自問,在潛意識裡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抱怨和譴責?

  • 科長有個朋友曾是時尚雜志主編,三年前生娃以後忍痛辭職。某一天,在去菜市場的路上她和曾經的下屬相遇了,一個是邋裡邋遢的孩兒他媽,一個意氣風發的新主編,朋友感到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趕緊鑽進去。
  • 從那以後,為了孩子而舍棄自己輝煌事業的犧牲感,就像針一樣橫在她的心底,每當孩子撒潑打滾、任性妄為的時候,就會狠狠地刺痛她的心,她就會不由地怒火中燒大聲訓斥孩子,整個人也變得歇斯底裡,像個潑婦。
  • 前一陣見到她,又恢複到了曾經的容光煥發,原來孩子上了幼稚園,她得以空閑,便找了一家就近的機關去上班,雖然不如從前風光,但總算能夠自食其力,人生價值又重見曙光。

4.孩子太難管、家庭影響大

娃們有時候是溫暖的天使,有時候也是可惡的“惡魔”,他們執拗起來,會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任性起來,也能分分鐘讓人身心崩潰!

再加上有些寶媽從小就是在父母的怒吼聲中長大,同樣養成了火爆脾氣,稍有不順心,便會大發雷霆。

3

如何疏導和控制壞情緒?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大道理都懂,就是當脾氣一上來,就控制不住自己體内的洪荒之力!”

非要把犯錯的孩子扯過來,打屁股兩巴掌才好受。事後想想,又覺得自己太沖動。

其實,育兒之路本來就充滿了艱辛坎坷,難免會有心煩意亂、氣急敗壞的時候,關鍵就在看如何疏導和控制。

1.别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當你需要幫助、關心和支援的時候,要學會跟老公和家人及時地溝通,向他們說出你的真實感受,讓他們明白帶娃沒那麼容易。

  • 寶媽可以和老公制定一個養娃責任表,妻子負責喂奶、換尿不濕、哄睡、讀繪本、做飯等,丈夫則負責收拾玩具、陪玩遊戲、洗衣服、刷鍋洗碗等,夫妻二人各司其職,互相體諒,才能共同經營好家庭。
隻因太累24歲媽媽親手悶死女兒:帶娃背後的艱辛誰人能懂?

圖檔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适量運動

研究表明,人在憤怒、不安或恐懼時會産生皮質醇,但在運動後由腎上腺分泌的一種激素,有助于減少皮質醇的分泌,進而有助于緩解壓力。

是以當你被孩子氣得快要吐血的時候,不妨把ta丢給寶爸,自己出去跑跑步、打會兒羽毛球,或者去練個瑜伽。運動完之後,氣也能消很多。

3.及時撤離“案發現場”

心理學家建議使用積極暫停的辦法,緩和情緒。在怒火攻心之前從現場離開,到一個自己覺得舒适放松的地方呆一會兒,待情緒平複後,再繼續解決問題。

4.多想想孩子的優點和可愛之處

當你被孩子的調皮搗蛋氣得快要失去理智的時候,暗示自己多想想孩子的好處,想想ta對你說過的最暖心的話,為你做過的最貼心的事……心情多少會好點的!

5.深呼吸

這是控制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十次深呼吸足以把一個滿腔怒火的人調到冷靜的節奏。

6.怒火已發,别忘了采取補救措施

孩子對父母的包容之心比我們想象中更寬廣。即便是被罵被兇了,隻要媽媽的一個擁抱和道歉,孩子就能原地滿血複活。

  • 家長群裡有個媽媽說,有一天晚上她剛拖完了地,兩歲半的女兒就把牛奶灑了一地,她氣不打一處來,朝着孩子的屁股狠狠地打了幾巴掌,還邊打邊罵“你怎麼這麼笨!”
  • 沒想到女兒淚眼婆娑地小聲說:“媽媽,對不起,我看你太累了,想把牛奶端給你喝,不小心滑倒了。”
  • 看着女兒委屈的模樣,這位寶媽意識到自己太過分了,她立馬蹲下來抱住孩子:“對不起寶寶,媽媽剛才太沖動了,不應該打你、罵你,作為補償,媽媽明天帶你去遊樂場玩,你原諒媽媽好不好?”
  • 女兒露出天真的笑臉,摟着媽媽的脖子開心地說道:“媽媽,我原諒你了!”

養娃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行。為人父母要學會情緒管理,這是愛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