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攝圖網
12月29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目前國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近年來居民收入增速回落,貨币支付能力不足。其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提高住戶部門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配置設定和再配置設定中的比重,在短期内則需要通過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
姚景源指出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貨币支付能力,從短期看最直接的方式還是要增加就業。因為居民有了就業就有了收入,就擁有了消費能力。
“從年齡結構看,青年人才是消費的主體,2024年要特别關心青年人就業,要把解決青年人就業問題放在第一位。此前對就業的政策支援偏向于穩定存量,即通過減稅降費、通過延遲五險一金等社保繳費,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不減員、不裁員。”他主張國家将财政支援政策放到支援就業上去,鼓勵企業增加就業,進而讓青年人能夠就業,能夠消費。
姚景源建議,應加力财政政策對企業穩就業的支援力度,将存量支援政策轉向增量支援政策,通過補貼等形式支援企業增加雇員,吸納青年就業者。
穩定就業,保障居民收入水準
各省重點抓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確定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加大企業穩崗支援力度,加強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實施多管道靈活就業,在此基礎上提出依托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建設公共就業服務平台,鼓勵支援多管道靈活就業及各省市就業水準的顯著提升。
“十四五”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内容
“十四五”規劃中明确了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緩解結構性就業沖突。優化财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補短闆。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公共服務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大中央和省級财政對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财力支援。
圍繞就業人群、低收入勞動力和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就業環境進行了明确規劃,并提到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管道靈活就業機制,全面清理各類限制性政策,增強勞動力市場包容性。統籌城鄉就業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着力幫扶殘障人士、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
用工需求大于勞動供給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資訊中心和中國就業教育訓練技術指導中心對部分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資訊進行的持續統計分析,2020年和2021年中國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例始終大于1。
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80個城市的用人機關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402.4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263.5萬人,求人倍率約為1.53,同比上升0.13。2021年第四季度,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56,全國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平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随着未來大陸經濟逐漸恢複,消費回暖,就業市場保持穩定的基礎仍然存在。下一步需要進一步專注于經濟發展,大力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增強經營主體恢複發展信心,将就業優先提升到經濟發展核心位置。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大資料、産業研究報告、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擷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