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2024,對經濟發展謹慎樂觀|前瞻2024
隻要環境好,市場就會冒出來創業者和創新者。

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姚洋
采訪整理|《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
編輯|馬吉英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總結2023年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我覺得第一是崎岖,第二是不尋常,第三是希望。
2023年的經濟複蘇不太平穩,路徑特别崎岖。第一季度的時候,大家都信心滿滿,因為經濟恢複的勢頭比較猛,但二季度的經濟複蘇速度降了下來。直到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3年的經濟形勢進行了定調,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後,三季度的發展稍微穩了一點,四季度又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随着政府政策發力,我覺得2024年(的經濟)會比2023年好。
首先是房地産行業,政府在2023年出台了多項措施,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政策上放開了企業放貸,有利于穩定房地産的供給側。在需求側層面,政府推行了因城施策措施,多數城市基本上把房地産給放開了。
不過,房地産行業下行已經3年了,要真正想把它穩定住,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但隻要政府政策上不放松,我預計2024年年中或下半年,房地産行業可以穩定住,不再跌了。
其次,在地方政府層面,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對地方政府采取了比較嚴厲的管控措施,是以地方政府的負債被卡住了,加之疫情導緻地方政府赤字很大,是以投資和消費都比較乏力。
2023年下半年開始,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比如1.5萬億元的化債資金,還發行了1萬億元的國債,這些措施加起來,我覺得到2024年上半年就會起作用,也相當于讓很多項目提前啟動。2024年地方政府的投資,至少會維持在2023年的水準,對此我是謹慎樂觀。
要鼓勵創新創業
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有誤解,老覺得是消費不足,實際上2023年,國内主要是投資不足。
2023年,我們的消費增長已經很可觀了,它對于GDP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了83%,我們不能期待它再高。目前(GDP)的差額,一方面在于出口額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沒有達到預期。過去幾年,投資帶來的新增長都在2個百分點左右,但2023年隻有1.6個百分點。
對于我們而言,出口不是我們自己可控的,隻要别的國家需求下降,我們出口就會下降,尤其在全世界出口都下降的情況下。
我們自己能控制的,就是國内消費和投資。在投資方面,2023年房地産投資下降了15%~20%,這占據了極大比例,另外,地方政府的投資增速也下降了。
在這方面,我覺得有幾件事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第一是金融,現在我們提的更多是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這個方向沒有錯,但也必須注意到,金融就是存在風險的,沒有風險不叫金融,不可能把金融風險完全去除掉。
第二,要想鼓勵創新、創業,就一定要有一個活躍的資本市場。
所謂資本市場的活躍,是要讓大家看到資本市場有“玩頭”,否則大家不可能活躍起來。什麼叫有“玩頭”呢?就需要不斷有新的東西冒出來,有時候還會冒得很高。沒有這種驚喜出來,大家不會想玩金融,也不會去創新。
但我們現在一談到創新,就怕重複建設,但隻要創新,就一定會有重複建設和泡沫的存在。如果先把泡沫撇清了,我們就不會有創新。
我們從創新的角度來看資本市場,我們為什麼需要資本市場,特别是股市?有人說是為了融資,也許是。但從創新的角度來說,股市就是為創新買單,甚至可以說是為創新的失敗買單。
一個創新成功的機率可能是1%,像早年阿裡巴巴這樣的創新,甚至是1/3000,因為孫正義支援馬雲後,他的回報率就是2900:1,這2900倍的回報從哪來?馬雲不可能給他,他是從上市,也就是普通老百姓那獲得的。
為什麼投資人從股市獲得高額回報,對于全社會來說是正确的?
因為如果沒有這2900倍的回報,那麼在最開始,就沒人會選擇做投資了。當一家企業上市後,投資者的回報是2900倍。而在此前,他可能失敗了2900次,這是沒人看見的。其中的社會成本已經付出去了,是以我們必須要讓成功者把成本拿回來,否則下一次他就不會再投資了。
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不會怕股市有泡沫,或者疑惑股價怎麼漲得這麼快,這其實就是讓大家“玩”到。我們要想好,把金融整頓完之後的做法。
在這之後,我們隻要提供好的環境,創業就可以交給市場了。我覺得隻要環境好,市場就會冒出來創業者和創新者。
未來,在海外再造半個中國市場
近幾年,出海是一個熱門話題,尤其在我們無法控制出口的情況下,出海是一個非常正常且正确的選擇。
我們現在出海的層次也越來越高,受到各個國家的歡迎。(産業鍊)逐漸向東南亞、墨西哥等地轉移,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基礎比較好,我們的技術産業過去占據很大的優勢,是以向那些地方進行轉移,我覺得值得鼓勵。
比如SHEIN(希音)一旦上市後,它的創始人許仰天,可能就要排入中國富豪榜前10。甚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而且它還是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服裝行業,可它照樣賺錢,照樣估值660億元。
未來的10~20年,我們要在海外再造半個中國市場,所有成功的國家,在過去都是這麼幹的。
不過,對于企業家來說,出海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問題,因為國内供應鍊太完整了,企業出海之後,供應鍊可能還得留在國内,很多企業可能要面臨從國内大量進口,導緻元器件成本上升。我相信企業家會想出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