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将之死,論者每感概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謂出于人主之猜謀。其實功名之地,君臣之際。若人臣立身有術,或以智自全、或取愚取信,韬光養晦,自可保全始終。反之,迨身處富貴,志滿氣盈,恃功自傲,或以恣睢啟危機,或以怨望招禍咎,皆不能慎始保終,棄前功而罹後患。此後謂“謙受益、滿招損”,“臣罔作威福”,君子不可不誡!
1.鄧艾(曹魏)
鄧艾
鄧艾是河南新野人,曆任汝南太守、長水校尉,遷征西将軍,封鄧侯。263年,魏軍三路伐蜀,鄧艾率軍三萬餘人,自狄道進軍,牽制姜維。姜維擺脫鄧艾,在劍閣與鐘會相持。鄧艾趁機偷渡陰平,襲取江油,于綿竹大破諸葛瞻,乘勝攻下雒城,進逼成都,迫使蜀漢君臣出降,立下滅蜀之蓋世奇功。鄧艾躊躇滿志,依東漢鄧禹故事,矯命承制,擅自封拜。又深自矜伐,用士卒陣亡者與蜀軍屍體,在綿竹築台為京觀,以彰戰功,有诏拜其為太尉。
鐘會、胡烈、師纂皆上奏鄧艾所為逆,變釁已結。由此遭司馬昭猜忌,朝廷下诏以檻車收鄧艾父子至京師。
264年,鐘會作亂,監軍衛瓘平息叛亂,因參與構陷鄧艾,又欲專誅殺鐘會之功,恐有變故,遣護軍田續追斬鄧艾父子于綿竹西。
鄧艾性剛急詭狹,矜能負才,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處身無禮,大失人心。是以功成綿竹,身殁綿竹。懷至忠而蒙反逆之名;平巴蜀而受夷滅之誅。千載之人,令人掩卷歎息!
2.賀若弼(隋朝)
賀若弼
賀若弼是河南洛陽人,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馬,有重名于世。平陳之役,以俶傥英略,立下大功,進位上柱國,拜右武侯大将軍,封宋國公。一時功成名立,位望隆重,兄弟一門三公,貴盛莫比。然而自謂功名出諸臣之右,每矜功伐能,常以宰相自許,怨望形于辭色。而為隋文帝疏忌,最終下獄,念其舊勳,免死除名為民,後複爵而不再任用。
604年,賀若弼從隋炀帝北巡,至榆林,與高熲、宇文弼得失,被人告發。607年,隋炀帝以诽謗朝政之罪,将賀若弼處死,時年64歲。
賀若弼之父賀若敦被權臣宇文護所害,臨刑時以錐刺賀若弼之舌出血,誡其慎口。而賀若弼以不密失身,颠于非命。若念其父臨終之誡,必不及于此禍。
3.薛萬徹(唐朝)
薛萬徹
薛萬徹是陝西鹹陽人,出身将門,以骁果知名。“籌深行陣,勇冠戎夷”。隸太子李建成麾下,擊窦建德,戰劉黑闼,效用居多。玄武門之變,效忠太子,率部奮戰,直至李世民出示太子首級,方率數十騎逃入南山,李世民愛其武勇,遣使招谕,授右領軍将軍。一生戎馬,轉戰四方,平東突厥、征高句麗,破吐谷、敗薛延,所至有功。為當朝勳戚,官至右武衛大将軍,封武安郡公。唐太宗李世民言當世名将,将其與李道宗、李勣相提并論。然而恃寵矜貴,仗氣淩物,與諸将不協。被人告發,免官流放象州。後遇赦歸還,授甯州刺史。入朝與房遺愛圖謀不軌,謀立荊王李元景為帝。653年,謀洩事敗,坐罪伏誅。
薛萬徹一時名将,百戰沙場。未能慎始保終,與狂豎圖謀,苟預廢立,自取誅夷。不然,覽其功業,足與吳、耿比美。
4.藍玉(明朝)
藍玉
4.藍玉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妻弟。長身赫面,饒勇略,有大将之才。征漠北、平雲南,數總大軍,屢立戰功。捕魚兒海一役,大破北元,俘獲不計其數。捷報至京,有诏褒獎,将其比之漢之衛青、唐之李靖,進爵涼國公。為天子禮遇甚重,然驕蹇自恣,蓄莊奴、收義子。乘勢橫暴,逐禦史、私元妃,縱兵毀關,種種不法。在朝侍宴言詞傲慢,在軍黜陟将校,進止自專。明太祖朱元璋每谯讓,藍玉猶然不悛1,西征回朝,拜太子太傅,而不樂居馮勝、傅友德二公之下,曰:“我不堪為太師耶”。此後奏事,朱元璋多不聽,益怏怏不樂。
1693年,藍玉被被人告發謀反,坐罪伏誅,剝皮實草,抄家并夷三族。功臣宿将被牽連不計其數,被殺者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獄”。
藍玉佐命開國,南征北戰,功高望重。假使善始善終,其勳名足與衛青、李靖并駕齊名。可惜善始于初,乖終于末,殷殷史策,使人喟然長歎。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