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懸殊超114% !市場基金業績分化大,面臨這些問題

來源:券商中國

2023年全市場權益類基金産品的業績懸殊已達114.13%,業績分化資料已超過了2022年的水準。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場公募基金産品的年度業績懸殊高達114.13%,這一資料是由廣發基金旗下的海外QDII基金以及上銀基金旗下的新能源基金業績促成的,頭部公募在海外市場所取得的業績優勢,以及中小公募在A股基金賽道上進行主題同質化的内卷式競争,凸顯出公募擷取穩定可觀的管理費收入或須跳出固有思維和賽道。

強弱業績分化驚人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廣發基金旗下的廣發全球精選基金在2023年内的累計年度收益率為67.63%,遙遙領先于其他基金産品,包括華夏北交所基金在A股北交所闆塊所創造的58.56%的驚人收益率,而67.63%資料的存在也進一步拉大了2023年内較弱基金産品的業績分化。

與此同時,上銀基金旗下的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基金墊底全市場,該隻主打新能源賽道的基金産品在2023年内累計淨值虧損達到驚人的46.50%。上述資料也大大超過了公募産品在2022年度的業績懸殊。在2022年度權益類基金最高收益率接近49%,而最差權益類基金的累計虧損為50%,權益類基金的強弱懸殊尚不足100%。

值得關注的是,QDII基金在2023年内所創造的67.63%的資料,并一舉超越A股最牛基金産品的年度收益率,在相當程度上意味着公募基金公司在海外QDII産品的開發、布局和投研上已開始漸入佳境,QDII産品開始對公募基金公司的營運産生正面回報,尤其是基金公司的利潤水準上,其核心因素在于QDII産品的年度業績彈性開始大幅提升,進而吸引大量追求高收益需求的散戶資金申購産品。

機構投資者在上述産品中的持基比例,創下該産品營運13年來的第二低,凸顯出散戶資金垂青後的顯著特點。根據上述産品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廣發全球精選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已低至2.11%,散戶投資者的持基比例達到驚人的97.89%。

管理費收入擷取難

頭部公募在海外市場的獲利,以及中小公募在内地A股市場的墊底,也進一步凸顯出公募在激烈競争的内卷式同質化賽道,将面臨管理費收入的擷取難度。

具體來看,廣發全球精選基金實際上成立時間已長達13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該隻QDII基金實際上并不能為基金公司貢獻有吸引力的管理費收入,在最差的年度,該隻産品的全部資産規模低于1.5億元,而從2020年展現出業績高彈性開始,該隻産品的資金規模開始飙升,2020年12月31日的份額規模為7.16億份,總資金規模躍升到23.84億元,該隻産品開始逐漸貢獻可觀的管理費收入,而當時間來到2023年9月末,廣發全球精選基金更是突破33億元,業内人士預計,考慮到每一輪年度業績排名戰在四季度以及次年第一季度所産生的巨大申購影響,廣發全球精選基金的資産規模可能進一步飙升,這意味着公募基金在QDII産品上也将進入實質性的利潤貢獻階段,尤其展現在單隻産品的管理費收入層面。

相對于頭部公募從産品類型高度同質化、賽道内卷式競争的A股基金上,切入到海外市場投資,中小型公募基金在同質化和内卷的A股基金賽道上,面臨極大的市場競争壓力,以A股基金的新能源賽道為例,該賽道實際上充斥了大量同類型的主題基金産品,其中不乏有明星基金經理、頂流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相關産品,而作為特色并不顯著的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基金而言,若無媲美頂流基金經理的光環效應,單靠業績突破實際上意味着此類同質化較多的主題基金難以完成單隻産品規模的躍升,管理費收入覆寫營運和人員成本難度較高。

以2022年資料為例,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基金所收取的年度管理費收入僅為66萬元,而年度業績巨額虧損和業績墊底後,資金的贖回問題或加劇其管理費收入壓力。

2024年美股走勢或須謹慎

對于投資者所關注的A股新能源賽道以及美股市場的判斷,相關機構也各有分歧。

“對于2023年跑赢的美股等發達市場,2024年要保持一定的謹慎。”南方全球精選基金經理黃亮認為,一方面高利率對于企業盈利的影響将在2024年中報中逐漸顯現出來。另一方面,目前相對較高的利率環境持續時間有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也将會對風險資産的估值造成不利的影響。受到中國内地經濟複蘇遲滞以及中國香港市場流動性快速下降的影響,港股2023年表現依然羸弱。如果中國内地經濟進入到穩步複蘇的程序中,目前港股市場是全球主要市場中具備估值優勢和成長潛力的雙重優勢市場。

他認為海外資金對于港股從低配的轉向也會為整個市場帶來增量的資金支援。在行業和個股上,受益于政策面調整的新經濟領域以及受益于穩經濟政策的傳統經濟領域都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但高盛集團對美股前景較為樂觀。高盛在2023年12月釋出的展望預計,标普500指數到2024年年底的目标點位為5100點。瑞銀集團認為,美國股市後市的上漲将更為溫和,2024年年底标普500指數的目标點位為4700點。

在新能源賽道上,前海開源新經濟基金經理崔宸龍認為,新能源營運商開始其商業 模式的改善,中長期增長的确定性較高,相對于制造端,其滲透率更低、經營穩定性強、未來的發展空間大,會關注新能源營運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總體來看,傳統能源的供給情況由于諸多因素可能會維持在緊平衡狀态,這一狀況将會加速新能源的替代速度,其成本效益将會進一步提升。包括光伏、锂電等諸多行業的需求大機率會繼續維持較高水準的增速,海外的需求雖有短期波動,但是基于上述因素,其中長期需求确定性高,無需過度擔憂全球需求的持 續性問題。市場對于部分細分環節短期産能過剩的擔憂,大機率将會在未來一段時間被需求增長所覆寫, 在目前位置,更加不必過度擔憂上述問題。

崔宸龍強調AI的加速發展也将刺激新能源賽道,AI和新能源的共同出現,預計将會使得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和高度創出令人驚訝的程度。未來包括機器人、自動駕駛等落地的速度可能也會遠超原有行業發展的預期。

責編:萬健祎

校對:王蔚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懸殊超114% !市場基金業績分化大,面臨這些問題

點選關鍵字可檢視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突發!日本多次強震,引發5米海嘯,多地釋出海嘯預警!現場畫面曝光丨官宣!周傑倫“牽手”這家車企!李想也發聲:“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丨把咱們“整不會了”!黑龍江緻信感謝遊客!省委副書記:把握機遇!人人人人人,直擊多地跨年夜丨熱搜霸屏!湖南衛視玩太狠,11個王俊凱成爆詞,汪涵哭了、劉強東的車歸誰、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