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我叫王力,今年已經67歲了。我和妻子李鳳已經退休在家多年。我們倆都喜歡旅遊,退休後更是經常出去各地走走。我記得我們剛退休那會兒,經常說要趁着身體還硬朗,多去幾個未去過的地方轉轉。這些年我們也真的去了不少地方,很開心很滿足。
就在上個月,我們倆坐在家裡的陽台上曬太陽聊天。李鳳突然說:“老王啊,咱們也老大不小了,也該減減頻繁出門旅遊的次數了。天氣一轉涼,骨頭就疼,身體也吃不消了。”
我有點詫異,回答道:“老李,我們身體還硬朗着呢,你說減少旅遊次數,我可不太贊同。這麼多地方還沒去,總不能老了就天天在家待着吧?”
我聽了李鳳的話,心裡還是不太舒服。我覺得自己身體還行,雖然有些老毛病,但總體上還硬朗。我說:“老李,你這話我還真不能全聽。我看我們身體狀況還可以,沒必要限制旅遊次數。我還想去西藏呢,北京、上海這些地方也沒全轉過,總不能放棄了吧?”
李鳳搖搖頭,語重心長地說:“老王,我知道你還想多轉轉,但我們要面對現實。你上次爬黃山不也累得夠嗆嗎?我看咱們還是少旅遊為妙,身體要緊。”
我有些不高興,覺得李鳳說得太絕對了。我說:“我上次爬黃山确實有點吃力,但也不是很嚴重。再說了,我們又不用非要爬山,平地上走走看看不也行嗎?就算旅遊,方法總還是有的,不一定非要那麼激烈。”
李鳳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老王,你就聽我的,我們真的不年輕了。就算平地走走,也難保不會有意外。我是為了咱們兩個人着想,不想讓你把身體弄垮了,才建議減少旅遊的。”
我還想再說點什麼,但看李
看李鳳一副為我着想的樣子,我也不好再強詞奪理。我想了想,也許她說的有道理,我們确實年紀大了,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拼命旅遊了。
“老李,我想了想,你說的有理。我們确實要照顧身體,适當減少旅遊次數,不能拿健康開玩笑。”我終于點點頭說。
李鳳笑着說:“老王,你終于聽我的了。我們老了,就該多在家好好陪陪孫子孫女。天天跑外面旅遊,也不見得有多開心。”
我笑着回答:“是啊,我們也該多陪陪家人。不過旅遊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生活情調,不能完全取消啊。我還是希望一年最起碼能出去轉兩三次。”
“行行行,兩三次還是可以的。我們也得适當調劑生活,不能整天困在家裡。”李鳳終于同意了我的建議。
就這樣,我們達成了一緻,決定今後要适當減少旅遊次數,以便更好地照顧身體。我雖然還有些不舍,但想到健康重要,也就釋懷了。
過了幾天,我還是忍不住一個人偷偷地去了一次西藏。因為之前跟李鳳說過很想去西藏,這次趁她不注意,我就訂了機票和酒店悄悄去了。
然而,這次旅行讓我吃了不小的苦頭。西藏的高原反應我确實有些招架不住,加上行程比較趕,我的老毛病腰疼的毛病又犯了。臨近結束時,我已覺得非常吃力。
回到家,李鳳一看我的虛弱樣子,立刻就着急了:“老王,你這是從哪裡回來的?怎麼整個人看着都垮了?”
我隻好讪讪地回答:“我确實不該瞞着你一個人跑去西藏了。高原反應加上行程太趕,我的身體已經有點吃不消這種旅行了。這次真是吃了不小的苦頭,你說的很對,我們這把年紀确實不宜再那麼拼命旅遊了。”
李鳳一邊幫我倒水,一邊溫和地說:“算了,人總要吃一塹長一智。這次你也領教了,以後就該聽我的話,别再擅自跑去太辛苦的地方了。我們就在家好好養老吧,旅遊還是要适量。”
我點點頭說:“是啊,這次真是被高原反應折騰慘了。看來我們這把年紀出門旅遊,确實要注意很多,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拼命了。”
李鳳說:“我們年輕時哪裡也不去,現在身體條件不允許了,也就安安心心在家吧。天天出去旅遊,錢也花掉了,身體也受不了。”
我笑着說:“這個我同意,但也不能整天窩在家裡嘛。我看咱們一年最多出去3次,剩下的時候就在家好好修養修養。”
李鳳點點頭說:“我沒意見。不過出門也要選擇适合我們這把年紀的地方,不能太刺激。像我們可以去一些風景區,景色好,步道平緩,住的地方舒服就行。”
我說:“沒問題,咱們就找些适合老年人的旅遊線路。時間也不要太趕,多在一個地方住上幾天,不要一天到晚坐車趕路。我看這樣對身體也好。”
“對,就是要慢慢地走,多在一個地方轉轉,不要辛苦自己。”李鳳附和道。
就這樣,我們商量着以後旅遊要注意保護身體,選擇些老年友好的線路。我也認識到了身體的限制,不再像從前那樣想東奔西跑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選擇了一個老年旅遊團,去了一次黃山。這次我們特意選擇了循序漸進的行程,住的地方也很舒服。現在我和李鳳都70歲了,我特别注意這次旅行不能太辛苦。
果然,這次旅行我們都覺得很滿意。我說:“老李,這次旅遊安排真合适,我們好好玩了,又沒有太累。這種旅行最适合我們了。”
李鳳笑着說:“是啊,年輕人喜歡刺激,我們就該安安穩穩地走。選擇适合的旅行方式很重要。”
我點頭說:“以後我們就按這個方式來旅遊。我發現晚年的生活也有晚年的樂趣,不需要太刺激。我們也該學會與年齡相适應才是。”
李鳳贊同地說:“你說的對,我們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強求年輕時的狀态。”
我笑着說:“是啊,适合自己最重要。我們也不必羨慕年輕人能四處旅遊,我們有我們的樂趣。”
“沒錯,比如我們可以在家種種花,看看書,陪陪孫子孫女,也很開心。”李鳳說。
“對,這些日常生活就包含了樂趣。”我表示贊同,“其實晚年生活也挺好的,關鍵是要學會适應自己的狀态,找到樂趣所在。”
李鳳點頭說:“以前總想着出去玩,現在想開了,在家也能活得開心。出去走走也好,但更重要的是心态。”
“太對了!”我笑着說,“我現在覺得晚年生活也很充實,不會覺得無聊或是寂寞。我們要學會接受生命的不同階段,适應不同的生活節奏。”
“是啊,年輕時我們喜歡快節奏,現在則可以慢下來。”李鳳感慨地說。
“沒錯,我們也要學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我說。
通過這次讨論,我和李鳳都認識到晚年生活也有它的方式。旅遊不是唯一的生活,與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也很美好。
後來,我們又一起出去旅遊了幾次,但都選擇了比較悠閑的方式。我發現在旅途中,我們更多聊起家人或者過去經曆,感慨時光流逝。
一次坐在公園長椅上,我說:“鳳姐,咱們年輕的時候總想着到處走走看看,現在想來,有些事情其實也無所謂了。最寶貴的還是這段與你一起的時光。”
李鳳點點頭說:“是啊,我現在最開心的是你陪在我身邊。我們共度的時光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對,不管去到哪裡,最重要是你在我身邊。”我感慨地說。
“是啊,這就是生活的意義所在。”李鳳微笑着說。
我突然覺得,晚年的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簡單而滿足。重要的不是追求刺激,而是與心愛的人在一起。我們終于學會了如何享受生命中每一個階段。
那天之後,我和李鳳都感覺到了晚年生活的意義。我們決定不再刻意追求旅遊的刺激,而是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常時光。
一天,孫女小芳來家裡做客。我笑着對她說:“小芳啊,你看你奶奶和我都老了,也不再到處跑了,你們年輕人要多出去看看,将來才不會後悔。”
小芳撒嬌說:“奶奶、爺爺,我最喜歡跟你們在一起了,哪都不想去。”
李鳳笑着說:“小芳最乖了。但你也要聽爺爺的,年輕的時候多見識一些,将來就不會覺得遺憾了。”
我點頭說:“對,你奶奶說得對。我們老了以後才發現,年輕時沒去的地方,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是以你要抓住機會多出去走走看看。”
小芳想了想說:“嗯,我知道了,我會聽你們的話,在年輕的時候多去些地方的。不過,我還是最喜歡跟奶奶、爺爺在一起。”
李鳳笑着摸摸小芳的頭說:“我們也最喜歡小芳了。你随時來看我們就好,我們一直都在。”
我點頭說:“對,你放心去見識世界,奶奶和爺爺會一直在家等你的。”
小芳開心地說:“太好了,那我放心去旅行了!我一定會常回來看你們的!”
看着小芳開心的樣子,我和李鳳也感到十分欣慰。
晚上,我跟李鳳說:“今天小芳的話讓我想通了一些事。我們不再出去旅遊,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但不應該限制孩子們見識世界。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多去不同的地方,收集更多的經曆。”
李鳳點點頭說:“你說的對,我們不要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就束縛孩子們的生活。我們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
“是啊,”我感慨地說,“我們活過的時代限制了我們的經曆,但新時代給了孩子們更多機會和可能性。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
“是呀,我們的孩子會過得更好,這就是人生進步的意義。”李鳳說。
通過這次交流,我和李鳳對晚年生活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不再僅僅滿足于自己的生活,而是把視野放長遠,也關心孩子們的人生。晚年生活不僅僅是關乎自己,也關乎家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命運。
過了幾天,兒子小王來看我們,也跟我們聊起了他的打算。
“爸,您和媽這些年旅遊去了這麼多地方,我打算也帶着全家出去好好走走。”小王說。
我笑着說:“好啊,你們一家人出去轉轉,增進感情也好,孩子們也可以開開眼界。”
“對呀,你們正該出去多看看。”李鳳也說。
小王猶豫了一下說:“可是我擔心,如果我們一家不在,您和媽一個人在家也不友善吧。”
李鳳笑着說:“孩子,你放心去吧,我們老兩口子一個人也能照顧自己,你們一家人出去玩就對了。”
我也笑着說:“對對,你可别因為我們就耽誤了家庭旅遊。我們老頭老太太哪兒也不會去的,你們放心就是了。”
小王還是有些不放心:“真的可以嗎?我怕你們一個人在家不友善。要不然,我們可以帶你們一起去?”
我擺擺手說:“不用不用,我們這把年紀哪還去那麼遠的地方。你們年輕人玩你們的,我們在家裡就滿足了。”
李鳳也說:“對,我們老了,哪也不想去了,就喜歡在家看看書、聊聊天。你們放心去玩,玩累了也可以回家看看我們。”
小王這才放心:“那行,我看您和媽也确實懂得享受生活了。那我們就放心出去了,經常回來看你們!”
我和李鳳開心地目送小王一家人出發旅行去了。
我笑着對李鳳說:“咱們這把年紀,孩子們出去玩也放心了。我們也該學會享受兩個人的時光。”
李鳳點頭說:“是啊,咱們在一起就夠了。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們也活得開心,這就是晚年生活的意義。”
我感慨地說:“也對,晚年不應該隻考慮自己,也要學會為孩子們着想,幫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們決定享受這難得的二人世界。晚年生活,因為有了家人,是以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