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器時代之前人們用什麼做飯: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作者:曆史無雙

在烹饪工具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吃生的吃了好長時間,知道用火後,有了控制火和保留火種的能力,才開始慢慢吃熟的東西。

那個時候,人們就直接在火上烤肉和食物,是以串燒就是最早的做飯方式。

在石器時代,還有個做飯辦法,就是“石烹”,就是利用很燙的石頭來煮菜。

石上燔肉

其實它有兩種做法,要麼把食物藏在熱石頭下面,要麼把熱石頭扔進裝滿水的容器裡,把水燒沸騰,就能把食物煮熟了。

有一道特别有名的怒江石闆粑粑就是沿用了這個古老的做飯方式。

做食物的石闆看着簡單,但實際上要用當地特色的青黑色頁岩,最好還是背陰背風的山崖上的石頭。還要經過好多程式修理、琢磨、抛光和烘烤。

是以石闆就不怕火燒,不怕水泡,不用加油也不會粘鍋。

陶制炊器

說起煮東西,最早的炊具是陶器。我們中國人第一次用的煮菜工具就是陶罐和陶釜。陶罐一般上細下粗,陶釜的樣子像咱們現在用的小鐵鍋。

那個時候要煮菜,得用石頭撐着鍋。慢慢地有人想出來利用鼎和鬲這些三條腿的炊具。其中鼎就是個底部平坦,有很多洞的鍋;

鬲也是三條腿的,不過中間是空的,是以煮起菜來熱度更容易傳上去,速度更快。

陶鬲蒸食物快,但要個這樣的炊具也不容易。大陸先民很聰明,創造出另一種奇妙的炊具——陶甑。

它上面有洞,下面有底,能把食物放在裡面蒸。它還被設計成上下兩部分:下面是陶釜,上面是陶甑,用來特殊的蒸菜料理。

有證據顯示,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祖先們就已經會做陶甗這種炊具了哦!

陶器的使用讓我們的烹饪變得多樣化。這樣一來,我們原來常用的煮、焖、炖、熬、蒸等多種烹饪手法也就出現了,這些手法推動了大陸古代飲食文明的發展。

鐵器時代之前人們用什麼做飯: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青銅炊器

我們老早就開始用青銅器皿了,大概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了吧。那時咱們還隻會鍛造簡單的器具,因為純銅太容易變形,做刀啊、鐮刀這樣的東西就不行啦。

後來我們發現制造青銅器時加些錫就能增強硬度、減少熔點,這種銅錫化合物就叫做青銅或者錫青銅。

純銅是紫色的,錫的顔色是銀色的,混合起來就成了灰綠色的青銅。錫含量不同的話,青銅還有紅色、橙黃色、黃色、淺黃色甚至銀灰色呢!在中國的商周時期,我們的鑄銅工藝達到了頂峰,到處都是青銅器。

鐵器時代之前人們用什麼做飯: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有了這些青銅器,烹饪變得越來越友善啦。青銅器比陶器結實,壓根不怕破掉,而且導熱更快,烹饪時間大大縮短。

最有名的青銅器當然就是青銅鼎啦,最早就是拿來煮肉的。

青銅鼎通常是圓形肚子、兩個耳朵、三條腿,當然還有方形的,不過有點少見。到了春秋晚期以後,青銅鼎的造型發生了巨變,大部分都有蓋子,雖然還是煮東西用的,但是更多時候被當做擺設和禮儀用品來看待,因為傳說裡大禹鑄造了九鼎,那可是天下最珍貴的寶物。

除了青銅鼎之外,還有一種叫青銅鬲的炊具,形狀像口袋一樣的腹部,有三個短短的中空的腳。

青銅鬲的受熱面積比較大,容易煮熟食物,隻是清洗的話就得費點勁兒了。有段時間幾乎看不到青銅鬲的身影,直到秦漢才又出現,估計是沒了市場。青銅鬲和青銅甑可以單獨鑄造,也可以合并成為一體,名字叫作青銅甗,現在的蒸鍋倒跟它挺像。

殷墟婦好墓裡出土了一件三聯甗,說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用這種效率高、能烹饪多種食物的進階炊具。

鐵器時代之前人們用什麼做飯: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從夏朝、商朝到周朝,青銅廚房用品開始嶄露頭角。因為它們不容易破,也能傳送熱量,特别适合烹饪。而且那個時候,農業、養殖業、捕魚業都很發達,做飯自然也變得更加進階。後來的高溫油炸法就是這時候發明的,産生了炒菜、煎食物、炸東西這樣的做法。

鐵器炊器

到了戰國、秦漢那會兒,煉鐵的技術越來越牛逼,于是鐵制廚房用品也火起來了。

這些鐵做的廚房用品讓我們的烹饪文化變得更進階。

因為它們易于生産、傳熱快、耐熱性好,比青銅的還輕巧。烹饪技能也是以得到提升,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烹饪手法,比如油炸、炒菜、烤肉等等。

鐵器時代之前人們用什麼做飯: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此外,豐富的食材和各種各樣的燃料也是烹饪大爆炸的原因。

現在,我們家裡炒菜基本都是用鐵鍋,它的外形就是上面大口,下面平坦或者有點凹的樣子,有個把手友善拿。傳統的鐵鍋很耐用,導熱也好,不容易起什麼化學反應。用鐵鍋炒菜時,裡面出來的少量鐵對身體有益。

大陸的烹饪曆史見證了攀登在石頭上燒肉、用陶器做飯、用青銅用品、用鐵制品做飯的過程,整個過程就像一次烹饪革命,推動着人類文明的前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