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作者:青橘罐頭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文 | 青橘罐頭

編輯 | 青橘罐頭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資訊化大資料時代,人們通過更為先進的通信方式交流,例如:手機,電腦,盡管相隔萬裡,也能做到随時随地面對面溝通。

對于當代社會的我們來說,實作這一切非常的容易,但對于古代的人們來說可能極為困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那麼,在技術并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通信呢?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說到古人的資訊傳遞,就不得不提到郵驿系統。

這種寄信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時的諸侯,為了更加友善傳遞軍報,在重要的交通樞紐處都設立了驿站。

隻不過這種驿站相當于現在的國有資産,隻為朝廷和諸侯傳遞軍報使用。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而信件由驿卒駕車馬傳遞,中途可在交通樞紐的驿站進行休息或換馬。

如果遇上急件每經過一個驿站就可以更換驿卒,就像接力賽一樣,一站一站地将資訊傳到目的地。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杜牧詩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提到的就是郵驿系統。

當時就是通過完善且十分高效的郵驿系統,才能讓遠在西安的楊貴妃吃到産自南方的新鮮荔枝。

當然,除了郵驿系統,古人還有其它的方式。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除了驿站這種書信傳遞方式以外,古人還會用飛鴿傳書,利用鴿子能夠在空中辨識方位的特點,将鴿子訓練成信鴿。

然後再将信件綁在鴿子腿上,通過信鴿将書信傳遞出去。

在大陸曆史記載中,很早就出現了飛鴿傳書的先例,直到隋唐時期,這種傳信方式才開始普及。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南宋時期的軍隊就曾采用過飛鴿傳書的方式來傳遞軍報,而唐朝著名詩人張九齡就曾養過許多信鴿,日常的書信傳遞方式也是飛鴿傳書。

雖然飛鴿傳書傳遞資訊的速度看起來比較快,但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視的弊端。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那就是資訊的安全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如果有人在中途攔截,很有可能導緻資訊篡改或丢失。

是以這種傳信方式隻适用于家書或與朋友之間的聯系,并不适用于軍事情報等機密信件的傳遞。

那對于軍事情報的傳遞,還有一種方式--烽火狼煙。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不顧大臣阻攔,多次點燃烽火台戲耍諸侯,最後導緻真正敵軍來襲之時點燃烽火再無人相信。

烽火狼煙這種傳信方式始于商周時期,僅用于警示和傳遞敵襲資訊。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那時,大陸古代邊境經常有少數民族來犯,是以那時駐紮邊塞的軍隊會隔一段距離建造一座烽火台。

每當哨兵發現敵襲就會立刻燃起狼煙,相鄰的烽火台在看到飄起的狼煙後,也會同樣燃起烽火台将資訊傳遞下去。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一方面可以警示駐紮邊塞的軍隊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燃起烽火台數量的方式說明敵人的數量。

不得不說在資訊傳遞方式十分落後的古代,這種資訊傳遞方式算是又快又準确的,最多一天可以傳遞1000多公裡的距離。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但同時,它也有着不可忽視的缺點,那就是傳遞資訊單一,除了警示和表明敵人數量外,其他的資訊都無法傳遞。

而且萬一中間有一個烽火台出現了内奸或意外,沒有燃起狼煙,資訊的傳遞就會是以而中斷。

那除了這種遠距離的傳信方式外,擊鼓傳令也是古人的辦法之一。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擊鼓傳令在古代應用相當廣泛,主要還是用于陣前主将的講話。

士兵将鼓置于高台之上,鼓手會根據主将的指令用擊鼓的方式傳遞指令。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這種方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的諸侯來自世界各地,很多語言甚至文字不盡相同,這也導緻了溝通之間産生的障礙。

是以人們發明了這種擊鼓傳令的方式,可以讓所有人都能了解主将的指令。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其次在戰場上敲鼓也可以用來提升士氣,鼓舞軍心,擊鼓進軍和鳴金收兵就是古代戰場上常用的傳達指令的方式。

但這也很容易讓敵軍竊取到我軍軍事部署,導緻軍事行動的失敗。

《左傳·曹刿論戰》中曾提到,曹刿曾在戰争中利用敵方的鼓聲來判斷敵軍的部署和戰争形勢。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當然有适用于戰場的,就有适用于民間所用的聲音資訊傳遞方式,由擊鼓傳令衍生出的民間傳遞資訊的方式就是敲鑼。

古代沒有鐘表,想要計時就要依靠觀天象,後來衍生出了一種職業名為打更人。

到了夜晚每隔一個時辰在街上敲一次鑼,可以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而且打更人會在遇到小偷盜賊之類的危險時,通過急促的敲鑼聲來提醒人們有危險,保護好自己的生命财産安全。

這種傳遞方式非常的迅速靈活,能夠快速地使資訊接收者,接收到傳遞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聲音的傳播區域有限,不适合較遠距離資訊傳遞。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在戰場上,除了用擊鼓傳令這種聲音傳遞資訊以外,也有用視覺傳遞資訊的方式,那就是沿用至今的旗語。

最開始旗幟隻是起到一個标志作用,用于氏族或國家标志領地歸屬。

後來人們發現,顔色鮮豔醒目的旗幟,可以對己方軍隊起到警示的作用。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旗幟作為視覺通信工具,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

在戰場上,有專門的信号員通過不同的旗幟揮動方式,來向戰場傳達資訊,以改變行軍陣列。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後來這種傳遞資訊的方式被應用于航海,在廣闊的海面上,用聲音傳遞資訊十分困難,是以人們就将旗語應用于船舶之間的資訊交流。

這種方式是最快捷迅速的,直接的視覺傳遞也會避免許多資訊傳遞上的誤差。

是以直至現在,這種信号傳遞方式仍然在世界各國的航海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在我們的印象中,風筝是一種娛樂工具,平常就是拿來放放風筝體驗逐風的自由感。

但實際上,風筝在古代是一種應急的重要通信工具,主要作用是用于偵察敵情和傳遞軍報。

早在春秋時期,魯國就有一名工匠仿照鳥的形狀制作了一個會飛的“木鵲”,這就是曆史記載中最早的風筝。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據曆史記載,在楚漢相争之時,項羽被劉邦圍困于垓下。

為了掌握項羽軍隊的實時情況,韓信就提出用大型風筝在楚君空中偵察。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同時也可以在風筝上面裝上竹哨,在夜晚的楚軍上空發出陣陣悲鳴,引發楚軍的思鄉之情和負面情緒,從心理上瓦解楚軍的士氣。

到了隋唐時期,造紙業迅速崛起發展,民間手工藝人嘗試用紙來糊風筝。

是以,風筝慢慢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設施。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

其實,除了上述所講到的一些方式以外,古人所傳遞資訊的方式五花八門,包括利用魚,水流等等。

人是群居動物,隻要沒有脫離人類社會,就離不開交流和通信。

古代的這些五花八門的通信方式,無論可靠與否,都對現代的通信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

古代沒有手機和電話,古人們是如何通信的?原來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