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在燃油車價格降到谷底,企業将誠意最大化之後的今天,人們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放棄最值得買的燃油車,反而會買更貴、不具備成本效益優勢和可靠性未知的新能源車。

年底,一直在幫親戚朋友買車,讓我比較吃驚的是,他們會率先選擇更貴的電動化産品。

前兩年,這批收入的親戚朋友喊最多的是“用最少的錢買到空間最大的車”,他們選擇最多的車型是哈弗H6、CS75 PLUS,預算更少的買帝豪、逸動。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這兩年,還是同樣收入的人群,開始選擇尺寸更小、價格更高的新能源車,比如說花11萬買個秦PLUS,16萬買個深藍S7。

這哪裡是消費更新,這明明是超前消費,因為他們都不是全款購車,新能源車吸引他們的點有很多,智能、設計、能耗、加速,這點燃了他們超前消費的想法,但本質上卻是通過壓縮生活品質換來的。

目前的燃油車價格已經非常低,比如說一台歐尚X5 PLUS的終端價格不足8萬,同尺寸的新能源車落地價在13萬左右,從價格分析新能源車不具備任何經濟性能,雖然日常使用能耗更低,但目前的燃油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普通的家用車油耗不高。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關鍵是,普通的家用車使用強度不會特别高,經過驗證的燃油車其實和工薪階層更比對。

之是以會有更多人買新能源車,一個是真的有核心“不限行”需求,一二線城市的EV純電動車的确路權更高,是以消費者情願買這種在日常不會增添出行煩惱的新能源車型,另一方面是不明白行業的“無所謂”選手。

他們認為多花幾萬買新能源車,更省錢,而且這些新鮮配置值得他們買單,是以才會“消費更新”選擇電動化産品。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對于企業來說,燃油車的價格一降再降,目前已經是抄底的好機會,包括合資車在内的所有企業,都已經将燃油車的價格做到了回歸産品本質。

比如說君威的終端價格已經不足14萬,雅閣的終端價格讓步也達到了4萬,3系、A4L這些豪華車的價格也都沒有2021年缺芯時代的高傲。

從使用上來說,當下是入手燃油車最好的時代,因為這兩年生産成本并沒有降低,穩定的生産成本下,産品均價還更低。

明明是抄底燃油車的好機會,為什麼你們偏要去買更貴的新能源?

另外,從使用上來說,其實我們對車輛的日常出行需求并沒有增加,新能源車的很多配置是備援的,的确資料層面更好,但其實投射在日常使用層面,這些備援的性能和配置并不會給日常帶來太大的使用差距感。

對于更多工薪階層來說,不盲目追求新能源車,将有限的資金精準選擇出适合自己的産品最為重要,畢竟退回到日常使用層面來看,日常代步需求非常明顯,那麼可靠、經濟、安全其實才是燃油車的第一競争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