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h1 class="pgc-h-arrow-right">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h1>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墨蘭圖》 宋末元初 鄭思肖 卷紙本 水墨 25.7*42.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鄭思肖,(1241-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憶翁,号所南,自稱三外野人,又号一是居士,福建連江人,世家三山(今福州)。太學上舍,應博學宏詞科,會元兵南下,隐吳下。坐必南向,誓不與北人交往。有田三十畝。邑宰素聞其精墨蘭,不妄與人,因绐以賦役取之。怒曰:“頭可得,蘭不可得。”宰奇而釋之。寫蘭多露根不寫地坡,效首陽之意。人問之,則曰:“地被人奪,君不知耶?”嘗自畫一卷長丈餘,高可五寸許,天真爛漫,超出物表。題雲:“純是君子,絕無小人。”題菊雲:“甯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不特精寫墨蘭,而畫竹亦妙 。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墨蘭圖 南宋 趙孟堅 絹本墨筆 縱34.5厘米橫90.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堅,字子固,為宋朝宗室,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中進士,官至朝散大夫,守嚴州。他善畫水墨梅、竹、蘭、水仙等,學揚無咎一派,其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貴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畫家。此圖繪墨蘭兩叢,生于草地上;蘭花盛開,如彩蝶翩翩起舞;蘭葉柔美舒放,清雅俊爽。畫中自題詩日:“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種,一歲才發一兩莖。”詩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懷,孤芳自賞,清高拔俗的情趣。趙氏這種畫蘭技法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圖卷右邊有顧敬題詩,後幅有文微等七家題記,曾經明文微明,清安岐收藏,《式古堂書畫彙考》,《大觀錄》,《墨緣木觀》著錄。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著色蘭竹圖》 元趙雍 絹本設色 縱74.6厘米橫46.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趙雍是元代著名畫家趙孟畲巫, 當時有“吳興公子(趙孟)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長”的詩句來贊譽他們父子倆。趙雍并不拘泥于家法,他不僅觀察自然,心悟神會,得蘭竹之形态,更能寫出蘭竹的神韻。此圖右下角畫一坡石,用墨線勾出輪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體感。石間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風中搖動,用筆遒勁圓活,生意自足。竹石下面畫一簇蘭花,葳蕤有生氣,用筆滋潤淡雅,顯出蘭的柔韌婉順的性格。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素竹幽蘭》 明 馬守真 立軸 水墨紙本 110×38厘米

馬守真(1548-1604年),明代女畫家、詩人。小字玄兒、月嬌,号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她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财重義。其往來于文人墨客間,尤與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為友善。馬守真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是以自号“馬湘蘭”。其作品不注重對蘭之外在形态的細緻刻劃,而重在通過對蘭的描繪抒發内心之逸氣。其筆下之蘭具有脫俗的飄逸之氣與野趣,與男性文人畫家,尤其是“吳門畫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更多的相近之處,反映了妓家對男性文人畫家的迎合性及師承性。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雙鈎蘭花圖》 明仇英 紙本設色 縱34.7厘米橫3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畫壇上一位難得的全能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所不工,青綠、淺绛、水墨、工筆、寫意俱極精妙。仇英一生應景之作頗多,而且大多是摹古風很盛。此幅《雙勾蘭花圖》卻是出自心樞的清新之作。雖然還是缺乏文人畫蘭的清幽淡泊,設色卻很是清雅,筆鋒也妩媚多姿。是難得一見的仇英花鳥畫。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墨蘭圖》 明 陳古白 绫本墨筆 縱26.3厘米橫294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此圖即兼融設色沒骨和水墨寫意兩法,屬于水墨淺設色寫意花卉畫一類。蘭花以淡墨寫出,與花、葉相穿插,似亂而有序,筆墨更具書法之韻。筆、墨、色、形相輔相成,渾然一體,俊逸而清麗,風格獨具。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葵石圖》 明 陳淳 紙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碧葉垂清露,金英側曉風。道複"無年款。此幅即為其中年水墨寫意花卉畫精作。圖繪秋葵一枝,襯以飛白湖石和雙勾嫩竹。側鋒勾勒的花瓣簡率迅疾,瓣尖的翻轉狀态以闊筆勾出,尤見生動。幾叢葵葉用淋漓的水墨揮灑,通過墨色的自然滲透,展現出葉色的深淺變化和葉形的鋸齒狀态,猶如天成。竹枝則用簡勁的線條雙勾,也見率意。這種畫法也生動傳達出了葵石内涵的質樸自然、清新雅逸的情緻。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幽蘭圖》 明 杜大绶 紙本設色 縱110.3厘米橫30.8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杜大绶擅長水墨寫意,不落蹊徑,尤妙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而疏斜離亂,咄咄逼真,對後世影響很大。此圖畫一斜坡上兩塊湖石,姿态奇峭,周圍飾以俏麗多姿的蘭花,悠然而細麗。畫面設色清雅,筆法清韻生動。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蘭竹圖》 明文徵明 紙本水墨 縱47厘米橫2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畫蘭,講究其清雅幽香,潔身自好;畫竹則寫其高風亮節,勁直向上。此圖合寫蘭竹,歌頌“雙清”。他用水墨畫土坡上蘭竹,蘭花以淡墨為瓣,竹葉用筆流暢,顯出臨風飄動,活潑自然。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蘭竹圖》 明 文徵明 長卷紙本 墨筆 縱26.8厘米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長卷寫幽蘭或與翠竹叢生,或與棘條相雜,或生于湖石之側,或長于流水之濱,或倒垂于懸崖,或招展于平地,千姿百态,神清骨秀。以淡墨寫蘭,濃墨寫竹,飛白勾石,細筆寫草。筆墨潇灑,師法趙孟煩,随手成形,風姿綽約;筆意縱橫、神韻滿卷,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花卉草蟲圖》 明 杜大成 紙本水墨 縱28.6厘米橫44.8厘米

杜大成,金陵(南京人),《圖繪寶鑒續編》作蘇州人。工音律,善畫花木禽蟲,得嫣秀生動之趣,誠屬寫生妙手。此圖寥寥幾筆,似不經意,而花葉、草蟲卻生意盎然,栩栩如生。隔水上有清人陸售、潘景亦兩跋。原附于杜堇《竹林高士圖》卷中。

「轉載」曆代名家墨蘭圖選(第一輯)秋令時節賞蘭花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蘭竹石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25.7厘米橫3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山石、蘭竹多用行書的筆法,勾、擦、破、染大多中鋒參以側鋒,工細中見尖峭。刻畫精細,但在工細之中寓質樸,于沉着之中見靈動。筆墨則于幹枯中見秀潤,在熟練中見生澀,有很強的抒情意味。然構圖密中有疏,山石勾勒少皴,多幹筆而不見渲染,形成規整而略具裝飾性,用筆尖細中帶工拙,墨色幹濕相間而總體清淡。這些畫法都展現了文氏的自身特色,呈現出濃郁的文人書卷氣,工秀中具清逸蒼勁之韻的風格,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典型面貌。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