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各地加快能源工程建設 確定新能源“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

作者:漢新聞

各地加快能源工程建設 確定新能源“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

2023-12-31 14:43·金台資訊

目前,正值迎峰度冬能源保供關鍵期,一大批新能源、電網配套工程以及抽水蓄能、重型燃機等項目建成投産,既保障新能源“供得上”,又保障新能源“送得出”,更保障新能源“用得好”,在推動地方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助力能源保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8.5億千瓦,同比增長13.6%。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6億千瓦,同比增長49.9%;風電裝機容量約4.1億千瓦,同比增長17.6%。1至11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7713億元,同比增長39.6%。其中,太陽能發電3209億元,同比增長60.5%;風電2020億元,同比增長33.7%。

“供得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加速投産

在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項目——華電西藏才朋光伏項目30日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裝機50兆瓦,年平均發電量90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标煤2.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2萬噸,可同時滿足4千戶居民家庭一天的可靠用電,将緩解區域性、季節性電力供需沖突,提高西藏電網安全穩定水準和電力保障能力。

在廣東沿海,大陸千萬千瓦級粵東海上風電基地首批示範項目、粵東海域單體最大海上風電項目——華能汕頭勒門(二)6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29日并網發電。作為華能粵東千萬千瓦級“風光水火儲一體化”能源基地标志性工程,項目投産後,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20億千瓦時,年節約标煤6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0萬噸。

在沙漠腹地,國家首批首個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先導工程一期100萬千瓦光伏項目29日全容量并網發電,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0億千瓦時,節約标準煤約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6萬噸。庫布其基地項目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和風電400萬千瓦,配套建設煤電約400萬千瓦,配置儲能約300-500萬千瓦時。

“一大批新能源項目加速投産,有助于在總量上增加清潔電力供應,加大電力保供力度,更好适應冬季期間的高峰用電需求;有利于在結構上進一步推動風光互補,降低清潔能源供給不确定性,確定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

“送得出”:新能源配套電網工程有序推進

在新能源裝機量、發電量“雙提升”的同時,各地也有序推進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確定新能源可以“送得出”。

國家第一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項目——錫盟400萬千瓦新能源送出工程20日順利投運。該工程是國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區特急能源保供重點項目。工程投運後,預計每年新增外送清潔能源電量138.9億千瓦時,節約标準煤約444.5萬噸,可緩解華北華中等地區用能需求,為内蒙古自治區能源電力送出再添“高速通道”。

金沙江上遊至湖北特高壓工程首個線路标段在四川甘孜于11月17日完成基礎施工。這一首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清潔電能近400億千瓦時。

目前,随着昭通永善海子山、玉溪新平雙河村、曲靖會澤金鐘等地一大批新能源配套接網工程建成投産,雲南提前半個月完成全年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網1500萬千瓦的目标任務。

資料顯示,1至11月,電網工程完成投資4458億元,同比增長5.9%。專家表示,大陸清潔能源豐富,但資源與需求逆向分布。加快建設特高壓等配套電網工程,可以将富集在大陸西南、西北地區的清潔能源輸送至中東部地區,是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一環。

“用得好”:調峰和儲能能力進一步提升

風電和光伏“靠天吃飯”,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會給電力系統安全平穩運作帶來一些挑戰。在加快新能源“送得出”同時,為保障“用得好”,也要提升調峰和儲能的能力。

調峰方面,華電青島公司燃機項目5号機組25日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作,标志着山東省首台套9F重型燃機示範項目正式投産發電。該項目規劃建設2台9F重型燃機,單機容量達505.54兆瓦,燃機國産化率達90%以上,天然氣增壓機國産化率達95%,為國内最高。與同等裝機規模的超淨燃煤機組相比,項目投産後,每年可減少标煤耗量約150萬噸,降低碳排放60%左右,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綠電”消納,實作電網氣網雙向調節,提高城市電網可靠性。

抽水蓄能方面,東北地區裝機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遼甯清原抽水蓄能電站首台機組15日正式投産發電。該抽水蓄能電站由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牽頭,采用集設計、采購、施工于一體的EPC總承包模式開展建設,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安裝6台單機容量30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發電電動機組,設計年發電量30億千瓦時,對保障遼甯電網安全穩定運作、促進新能源消納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其餘5台機組仍在安裝、調試過程中,計劃于2025年3月前全部投入運作。

“發揮儲能對新能源高品質發展的推動作用,需要從多方面共同發力。”孫傳旺表示,加大對于儲能技術疊代更新的政策引導和支援,豐富儲能技術路線;建立健全儲能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合理疏導儲能成本,保證儲能項目的合理收益;因地制宜完善“新能源+儲能”的配置和排程模式,提高儲能項目使用率。

來源:金台資訊

編輯:向彥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