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個品種上演史詩級劇情,期貨業2023年度畫像出爐!

作者:證券時報

今天是2023年的最後一天,回顧這一年的期貨市場,風雲變幻。2023年,我們見證了國内金價的持續創下曆史新高;碳酸锂的連續跌停;年末集運(歐線)期貨的突然爆發......多個品種經曆了波瀾壯闊的行情。

這一年,期貨市場品種注冊制全面落地,品種創新加速推進;期貨公司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步增強;《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出爐,提升了期貨市場運作品質。

與此同時,期貨市場的規模穩步擴大,品種體系不斷豐富。作為行業觀察者,券商中國記者特此盤點2023年度的期貨業,記錄行業的發展和變革。

期貨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2023年,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穩定增長。2023年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78.10億手,累計成交額為520.47萬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7.89%和6.89%,其中金融期貨、期權的交易量增長最為顯著。

大陸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在全球總量中占比超過七成,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期貨價格定價影響力不斷增強。今年8月初,大陸期貨市場總資金一度突破1.8萬億元,創下曆史新高,期貨業的發展邁上新台階。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表示,2023年,大陸期貨行業有很多積極的變化,正在逐漸适應大陸作為全球貿易大國體量以及風險管理需求,期貨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也在進一步提升。

此外,場外衍生品業務發展迅猛,僅1-10月份場外衍生品業務年末持倉名義本金規模就已突破4300億元,較2022年年末上漲1121億元,顯示大陸衍生品市場的功能發揮和影響力在持續提升。“在目前的國内外經濟金融形勢下來之不易,顯示期貨市場的發展韌性和内在發展動能穩步提升。”金瑞期貨總經理侯心強說。

回顧2023年的期貨行業發展,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認為,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為契機,大陸期貨市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體上實作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推進自身高品質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大局奠定有力基礎。

多個品種上演史詩級劇情

回顧2023年,商品期貨市場波動加大,多個品種上演了史詩級劇情。

受年初美國銀行業危機以及巴以局勢的發酵,黃金成為金融市場中最耀眼的明星。其中,國内金價的持續創曆史新高,滬金從年初的411元/克左右,一路漲至目前485元/克,年内漲幅高達18%;國際金價亦創下曆史新高,突破2100美元/盎司大關,最高觸及2152.3美元/盎司,年内漲幅15%,上演了一輪波瀾壯闊的黃金大牛市。

作為動力電池産業的核心原料,新上市的碳酸锂期貨是市場中最受關注的品種之一。在供給過剩的大背景下,碳酸锂自上市以來一路下跌,從最高24萬元一路跌至最低8.5萬元,尤其是11月底和12月初,上演了連續跌停又連續漲停的行情,成交量和持倉量大幅攀升,交易所連續出手,釋出監管措施降溫。今年以來,碳酸锂期貨跌幅高達57%,成為國内期貨市場最“熊”的品種。

由于突發的紅海局勢,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連續漲停,成為年末期貨市場最火爆的品種。自紅海危機的發酵以來,全球海運價格一周内飙升了三四倍,不少船運公司避開紅海,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則從不到900點一路飙升至1700點,年内漲幅高達123%,成為商品市場表現最“牛”的品種。

此外,滬鎳經曆了一路下跌行情,從年初的23萬元跌至目前的13萬元,價格接近腰斬;純堿一度成為市場最活躍的品種,上演了起伏不斷的過山車行情,最終全年下跌超20%;紅棗、丁二烯橡膠、氧化鋁,年度漲幅均超過20%,是漲幅表現最好的幾個品種。

品種創新加速推進

自2022年8月《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期貨品種上市實施注冊制,新品種上市時間和流程明顯縮短,創新腳步大幅加快。2023年,期貨市場累計上市期貨期權新品種21個,上市節奏明顯提速,總品種數量達到131個,覆寫農産品、金屬、能源、化工、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增強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同時,今年上市的新品種凸顯更多的新意。其中,今年7月,廣期所上市碳酸锂期貨和碳酸锂期權,是全球範圍内首個以實物交割的碳酸锂期貨品種,服務新能源産業鍊、護航綠色産業健康發展,是大陸争取锂資源國際定價權的重要突破口;

上期所成功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貨,助力船供油市場從高硫向低硫轉換,踐行“雙碳”戰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是大陸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也是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是以被譽為“大陸期貨市場近年來最具創新性的期貨品種”。

30年期國債期貨、科創50ETF期權等衍生品新品種的上市,為投資者提供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目前權益類産品上,覆寫了四大類寬基指數,1800隻股票;随着30年期國債期貨的上市,已經覆寫兩年、五年、十年、三十年期的各關鍵期限的國債,從短端到超長端形成了國債收益率曲線。

品種上市的提速和創新腳步的加快,進一步豐富了市場的品種,建立了更加完備的産品體系,也使得交易、交割等相關環節制度也随之持續優化,為産業上下遊提供了更加豐富全面的風險管理工具。

期貨CTA政策持續跑赢

站在2023年末,經曆資本市場各種起伏後,管理期貨CTA政策的配置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知曉,并且期貨CTA政策憑借其出色的業績和與股票市場的低相關性,逐漸成為廣泛關注的投資政策之一,也赢得了更多投資者配置信心,但是複雜多變的市場也催生了管理人投資表現的不斷分化。

根據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有業績記錄的19831隻私募證券産品今年以來平均虧損為1.59%,其中9278隻産品取得正收益,占比近47%。其中,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是債券政策私募産品,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達到8.55%,有超過八成産品實作正收益;其次是期貨及衍生品政策私募産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93%。

毫無疑問,管理期貨CTA政策産品成為權益投資市場不多的亮點,而梳理來看,今年一季度抗回撤與三季度趨勢捕捉能力成為今年優秀管理人的共同特征。上半年,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市場多隻CTA産品延續着2022年6月以來的回撤。商品市場似乎一段時間之内都看不到什麼機會。忍受不住煎熬的投資者開始贖回。但是,下半年機會就來了。伴随商品市場的反彈,CTA政策再度走強,越來越多的産品收複年内跌幅,再創淨值新高。

拉長時間看,作為絕對收益類型的政策,CTA政策産品已經連續多年均錄得正收益。根據中信建投期貨研究發展部首席量化政策研究員彭鲸橋的研究顯示,近五年期貨及衍生品政策指數表現較好,年化收益約12%,超過同類的債券和股票政策收益。而且通過近兩年收益率計算,CTA政策與股票、債券類政策相關性接近0.3。作為分散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CTA政策值得納入管理池。

行業監管進一步完善

期貨市場的高品質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是期貨交易所制度的健全與否。2023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進一步壓實了期貨交易所的職責,成為2023年期貨市場的一件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期貨交易所通過不斷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以持續保障市場平穩運作來促進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等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通過進一步豐富産品體系、優化産品規則吸引更多經營主體參與,提升了期貨市場運作品質。

特别是今年各家期貨交易所通過優化交割布局、創新交割規則,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今年4月,上期所将15個重點品種的錢貨流轉時間由連續3個工作日縮短至2個工作日;大商所在東北等産銷區增設玉米交割庫,引導産業資源集聚;鄭商所推出在多個交割庫都能使用的期貨通用倉單,降低精對苯二甲酸(PTA)等商品跨地區運輸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再比如紅棗期貨在全國共設定13個交割倉庫,其中新疆10個、河北2個、河南1個等等。

為了規範衍生品交易及相關活動,提高市場透明度,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證監會在2023年3月釋出了《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11月17日釋出了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此外,證監會還修訂了《期貨從業人員管理辦法》等,積極保障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

侯心強表示,大陸期貨行業從“強監管”的監管環境逐漸向“監管+發展”的監管模式改變,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期貨公司探索行業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資本市場震蕩加劇的背景下,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和資管業務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但是期貨公司在探索行業高品質發展之路上,更加穩健,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方面也更加紮實。

從國内期貨公司情況看,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國期貨公司共有150家,淨資産為1929.04億元、淨資本為1170.3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6.85%和5.59%。期貨公司資本實力不斷提升,從2023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結果來看,評級為A類及以上的公司達55家,占比37%,與2022年分類評價結果相比,A類及B類公司總量出現增長,C類及D類公司數量有所減少。

從期貨公司經營層面看,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期貨公司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别為114.80億元和81.12億元,同比分别下降7.23%和7.73%。顯然,從今年前11個月期貨市場整體經營來看,依然呈現“增産不增收”特征。

在市場波動的影響下,截至11月末,全市場客戶權益為14190.44億元,環比略增0.37%,同比減少3.30%。在資産管理業務上,截至2023年10月末,期貨經營機構完成備案正常運作的資産管理計劃共2167隻,淨資産規模2799.12億元。

期貨行業支援鄉村振興模式進一步成熟。今年以來,“保險+期貨”服務鄉村振興的共識和規範正在不斷增強,“保險+期貨”這一創新模式也在取得了更多成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73家期貨公司通過“保險+期貨”模式為生豬、玉米、蘋果、天然橡膠等18個涉農品種提供了風險管理服務,累計承保貨值1346.04億元,實作賠付44.93億元;項目覆寫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24個縣,覆寫農戶539萬戶次。

立足實體并期待拓展新業務

随着一系列監管政策和法規的完善,大陸期貨市場的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展望2024年,侯心強指出,期貨行業的發展機會來源于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廣度以及服務能力上,期貨公司的專業化、特色化和資訊化将更加突出。未來期貨公司将繼續演繹強者恒強的規則,其衍生品綜合服務提供商的發展内涵将越來越豐富。

羅旭峰也表示,期貨公司更要立足于服務實體,聚焦主責主業,圍繞期貨市場功能性的有效發揮,進一步支援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2022年8月,《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将衍生品交易納入了法律調整範圍。

“目前具體實施細則方面還未明确,《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的修訂也尚未正式落地,涉及包括場外業務、做市業務回歸母公司,期貨公司的跨境業務開展等行業重點關注問題。希望2024年,相關業務的實施細則能逐漸出台,給期貨公司指明新的發展方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羅旭峰說。

侯心強認為,2024年《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征求意見後釋出,期貨經營範圍的拓展,做市業務和場外衍生品業務回歸母公司,自營交易、期貨保證金融資業務有望開啟試點,這都将為期貨公司鍛造實打實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提供一對一的風險管理服務奠定法律基礎,也會加速發揮期貨行業在金融生态中獨特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功能。

責編:楊喻程

校對:廖勝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