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作者:酒死了

2023年依舊是波折動蕩的一年。沙特伊朗和解、俄烏戰火繼續、巴以沖突更新、日本核污水排海等諸多事件牽動人心。除此之外,“史上最熱一年”敲響氣候危機的警鐘、難民危機沖擊歐洲帶來巨大的财政壓力、極右翼政黨掌權導緻各國排外情緒嚴重......

進入2024年,世界在面臨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孕育着新轉機:沙特和伊朗冰釋前嫌推動中東和解潮、金磚集團擴容為世界多極化帶來機遇、COP28首次将逐漸擺脫化石燃料寫進決議......

在歲末之際,界面新聞天下頻道将帶您一起回顧和解與沖突并存的2023年。

1. 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

3月10日,中國、沙特和伊朗達成《北京協定》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特和伊朗這兩個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恢複外交關系。

沙特、伊朗不和已久,兩國在中國的斡旋下成功握手言和無疑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貢獻。4月,沙特外長和伊朗外長在時隔七年之後首次舉行會晤,就兩國重新開機外交的合作細節進行讨論。伊朗總統還在11月通路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上司人聯合特别峰會。

此外,沙特和伊朗宣布重新開機兩國于2001年和1998年簽署的涉及安全合作、經濟、貿易等多方面的協定,同時擴大兩國在軍事方面的合作。

中東形勢錯綜複雜,大國博弈利益交織。年末的巴以沖突讓本地區本已出現的和解潮流平添不确定性。

2. 巴以沖突更新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引緻對方瘋狂報複。以色列持續對加沙地帶發起全方位攻擊。11月末,哈馬斯和以色列因人質交換短暫停火七天。

相比于哈馬斯,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發起的斷水斷電制裁、海陸空全方位襲擊帶來了更為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世界範圍内引起抗議。随着沖突的不斷更新,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紛紛采取措施支援哈馬斯。多艘國際商船在紅海航行時遭到胡塞武裝的襲擊,導緻多家航運公司暫停紅海航線,波及國際供應鍊。

聯合國等國際力量反複呼籲停火,但雙方絲毫沒有停火的意願。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提出自己定下的三個目标:消滅哈馬斯;敦促哈馬斯将所有人質返還以色列;確定加沙地帶不會對以色列再構成威脅。

巴以沖突的更新給本就不太平的中東帶來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未來,關于加沙地帶的歸屬和治理問題也将困難重重。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3. 日本核污水排海

8月24日和10月5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了兩輪核污染水排放。日本政府不顧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預計在30年内排放完福島核電站所有的核污水。

日本政府堅稱排放的核污水已經經過處理,其中隻有氚一種放射性元素沒有降至國際标準以下,而這種元素經過稀釋後對環境不構成威脅。

事實上,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已經發現氚元素在海底浮遊植物中出現積聚現象,但是關于氚是否會通過食物鍊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還需要進一步評估。然而,正是這種不确定性引起了大規模群眾恐慌,在世界各地爆發抗議活動,要求日本方面停止排海行動。

此次核污水排海的直接受害者之一就是日本漁民。雖然日本政府出台了300億日元的補貼政策以期得到漁民的配合和了解,但是在日本漁業形象嚴重受損和水産品質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漁民對未來相關産業發展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4. 瓦格納集團高層墜機身亡

始于2022年2月的俄烏沖突已經持續将近兩年了。

8月23日,俄羅斯雇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幾乎所有高層上司在一場墜機事故中身亡。該集團曾為俄羅斯國防軍效力,在俄烏沖突前線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幫助俄羅斯在資源豐富的非洲等地維持着影響力。

墜機事件發生的前兩個月,瓦格納集團因在軍事戰略上與俄羅斯國防軍意見不合,發起叛亂,把政府高層吓出一身冷汗。這次叛亂活動暴露出俄羅斯政府過于倚重私人軍事武裝的問題,是以,有說法認為是俄羅斯高層下令授意制造了這場事故以便更好地控制瓦格納集團。無論如何此次墜機事故事實上對瓦格納集團造成重創,但幾乎沒有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産生影響 。

過去一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圍繞戰略重地展開激烈争奪,雙方持續交火、互不退讓。前線形勢嚴峻,俄羅斯軍隊約18萬至24萬人傷亡,烏克蘭軍隊約38萬人傷亡。

但是長時間的沖突也使俄羅斯和烏克蘭都面臨着彈藥短缺的問題,在美國軍事援助遲遲不到位的情況下,烏克蘭不得不收縮戰線,從位于頓涅茨克地區的戰略重地馬林卡撤離,目前已轉入防禦态勢。俄羅斯的繼續進攻也未能取得重大進展,雙方在前線陷入僵局。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5. 金磚國家擴容

8月24日,金磚國家上司人宣布金磚集團擴員,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六國獲邀加入金磚國家機制。

金磚國家在吸納新成員時有多方面的考量,國内政治局勢穩定、市場前景廣闊是最重要因素。此次擴容的新成員國都是地區新秀: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實作世紀和解,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貢獻;阿聯酋作為重要的石油輸出國,發展潛力巨大;阿根廷幅員遼闊,是拉丁美洲不可忽視的經濟體;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地理位置優越,将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金磚國家代表着開發中國家的利益,緻力于引領南南合作、為世界多極化發展做出貢獻。此次擴容為金磚國家經貿合作再次注入動力,推動金磚國家間合作邁上新台階。

盡管新上台的阿根廷總統米萊最新表态,決定拒絕加入金磚國家,但包括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委内瑞拉等近20個國家都對加入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展現出來強烈的興趣。

6. COP28達成曆史性決議

受厄爾尼諾現象和溫室氣體過量排放的影響,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人類曆史上最熱的一年。

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近200個國家的代表于11月30日至12月13日齊聚阿聯酋,終于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達成共識,并且首次将“逐漸擺脫化石燃料”寫入檔案。

化石燃料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罪魁禍首,但是化石燃料作為基礎能源,在人類的生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OP28開始之前,各方一直為此次大會最終的協定文本中是要使用“逐漸減少化石燃料”還是“逐漸淘汰化石燃料”的說法争論不斷。

最終協定文本中關于逐漸擺脫化石燃料這一說法令所有人始料未及,檔案也因沒有提及詳細的實施計劃而遭到批評。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份檔案是進步的,至少就化石燃料的使用為世界敲響了警鐘。

未來,各國如何平衡能源安全與綠色減排的問題将成為重中之重。如果要逐漸擺脫化石燃料的使用,政府和企業就必須要互相配合,加大減排技術的應用水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7. 歐美爆發罷工潮

今年,歐美爆發大規模罷工潮,從美國的好萊塢編劇到英國的鐵路勞工,包括教育、醫療、交通、制造業等領域的勞工紛紛加入其中。

各國勞工的訴求主要在于增加薪資水準和改善工作條件,縱使經過多輪談判,勞工的完整訴求也往往很難實作。

新冠疫情爆發後,歐美采取寬松的貨币政策提振經濟,同時也使得通脹高企、購買力下降。勞工的工資無法覆寫日益增長的各項開支,食品價格、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企業不願讓度利益以提高勞工成本,帶來物價進一步上漲、勞工進一步尋求高工資的惡性循環。

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持續加息,使通脹水準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也為美國和歐元區帶來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8. 全球主要央行暫停加息

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宣布暫停加息以提振經濟,符合市場預期。

美國四季度通脹水準仍處于高位,但展現出較好的經濟韌性,市場風險偏好擡升,利好美股。此外,受暫停加息影響,歐洲部分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投資者信心增強,今年的主要股票指數均創曆史新高。

疊加巴以沖突和紅海危機的影響,能源價格和日用品價格可能會在短期内出現上升趨勢,給消費者支出帶來壓力,影響經濟增長水準。

未來,為緩解經濟壓力,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可能不會加息。但是,為達到2%的中期通脹目标,歐洲央行和美聯儲預計還會繼續維持較高利率水準一段時間。

9. 難民危機持續沖擊歐洲

在戰火四起的背景下,今年大批中東北非難民的持續湧入,導緻歐洲各國不堪重負。

根據歐盟2015年提出的應對措施,這些難民在進入歐洲之後會以“配額安置”的形式配置設定給各國。

然而,歐盟内部對該政策的實施存在嚴重分歧。意大利、希臘等靠近中東北非地區的國家希望其他歐洲國家能夠共同為難民提供庇護,但是如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卻不願接收過多難民。

在歐洲各國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公共資源受到嚴重擠壓的情況下,德國、意大利紛紛收緊邊境政策。英國首相蘇納克甚至想要将難民送往盧旺達,雖然該計劃被英國最高法院判定為違法,但是蘇納克政府仍堅持不懈與盧旺達簽訂其他協定,加快移民安置程序。

歐洲在應對難民危機上力不從心,各國極右翼政黨以強硬的移民政策擷取支援,歐洲政壇出現了“右轉”趨勢。

和解與沖突:2023年十大國際頭條|回望2023㉝

10. 世界政壇向右轉?

今年,極右翼民族主義政黨在各國大行其道,“阿根廷特朗普”、“荷蘭特朗普”成功拿下多數選票,特朗普本尊也在美國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支援。

究其原因,與新冠疫情之後低迷的全球經濟密切相關。經濟下行,就業率下降,加之不降反升的各項生活開支,給老百姓的錢袋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選民對政府的信心下降,他們急需找到新的依靠。

這些“特朗普們”所奉行的極右翼民族主義政策,比如“把阿根廷還給阿根廷人”、“把荷蘭還給荷蘭人”等概念成功為選民們無處宣洩的情緒提供了出口。而他們所提出的要求,比如大幅減稅、削減政府開支、收緊移民政策以本國國民為先等都正中選民下懷。

極右翼民族主義所提供的出路更像是一種情緒價值,比如,“阿根廷特朗普”米萊在就職前聲稱要廢除央行,如今就任總統後并未提及廢除央行一事,還軟化了外交立場。

極右翼民族主義的興起至少不得不讓人們警惕,當這個需要合作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極端,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