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适當的管教是不可或缺的,父母的每一次引導都是孩子前行的階梯。

然而,父母的過度控制有時卻會變成兒童自由展翼的枷鎖,很可能帶來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困惑:孩子的自覺性為何不強?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技能沒有得到鍛煉?面對外界壓力,孩子們的攻擊性為何日益增強?

問題的根源可能在于我們的“管教”政策——那些力度過猛,缺乏彈性的做法。

我們怎樣才能在嚴格與寬容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如何以柔和的方式引導,讓孩子們既自律又願意配合呢?

本文将探讨四個關鍵的育兒政策,這些政策旨在幫助父母們以溫和、有效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律與合作之間取得平衡,成長為優秀的自己。

01 在溝通上,不啰嗦,要簡潔

良好的溝通是建立親子關系和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基石。

在與孩子溝通時,不啰嗦、簡潔有力的表達不容易讓人生厭,更容易直達孩子的心靈,引發他們的積極響應。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這兩個問題:

一是要在溝通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

在與孩子交流之前,首先要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如果孩子心不在焉,就要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讓他專注于溝通這件事情上,至少視線不會離開我們。

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通過輕觸孩子的肩膀,眼睛注視着孩子,或者溫柔地呼喚他們的名字來實作。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我們還可以通過降低語速、降低聲調,甚至實體性地彎腰對視,讓孩子明白這是一個重要時刻。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讓孩子更專注于和我們溝通,這樣才能保證溝通有效果

二是在向孩子表達時,把“你”換成“我”

我們在向孩子表達期望或請求時,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孩子的抵觸心理,那就是多使用“我感覺”或“我需要”這樣的第一人稱語句,而不是用指責性的“你應該”或“你不能”。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表達方式避免了對孩子的直接指責,更多地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能大幅減少孩子的防禦心理,促進積極的對話。

三是把“否定”變成“肯定”

将否定的指令轉換為肯定的指導,不容易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也起到鼓勵孩子遵循規則的作用。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對孩子就盡量不要說“你不要到處亂扔玩具,好不好,氣死我了……”,而是說“寶貝,請把玩具放回原位,等下我們就有玩遊戲的空間了……”。

很顯然,這種正面表達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發孩子的合作意願,減少抵觸情緒。

02 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掌控感

絕大多數孩子都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時,年齡越大的孩子就越是如此。

讓孩子擁有掌控感,是家長對孩子自主行為的一種肯定,其突破口在于家長要懂得“賦權”給孩子。

一是多表達我們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贊賞

賦予孩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權力,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性。

當孩子信心不足之時,我們可以向孩子表達對其解決問題能力的信心,比如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完成好這個任務……”,孩子會感到一種被信任感,進而更有信心接受挑戰。

當孩子面臨難題時,我們不要急于提供解決方案。相反,我們要鼓勵他們學會自己尋找解決難題的方案,并表達出我們對他們解決難題的信心。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例如,當孩子遇到一道很難的數學題時,我們可以這樣說:“我知道這道數學題挺難的,但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答案……”

這種鼓勵可以促使孩子更積極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面對挑戰時的獨立性。

二是通過及時的正面回報,來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當孩子展現出自律或合作的積極行為時,我們要及時地給予正面回報,這種做法是對孩子積極行為的一種強化。

正面回報可以通過贊揚、肯定和獎勵等方式來實作。

需要強調的是,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掌控感,當然不是無原則地放任,而是有指導的信任,它能夠帶給孩子一種掌控感。

通過以上這些政策,我們不僅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是在強化他們内心的動力,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03 關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在培養孩子的自律過程中,了解和關注他們的感受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要想與孩子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意味着我們需要關注并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

當孩子情緒低落或者憤怒時,我們可以嘗試用語言去描述孩子的感受:“我看得出來你現在很沮喪,是因為……嗎?”

這樣的同理心會讓孩子覺得被父母了解,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也同樣重要。家長應當耐心聽孩子表達,即使他們的觀點與成人不同,也要給予孩子表達的空間和尊重。

一是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處于情感波動之時,嘗試用語言來描述他們可能經曆的感受。

比如,孩子因為某件事情感到沮喪,我們可以說:“我看得出來你是因為這個成績感到失望,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挑戰……”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給予孩子情感上的認同,也鼓勵了他們打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傾聽不是隻聽孩子說話,更要了解他們話語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時,我們要把關注點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避免打斷他們的表達或替他們給出解決方案。

這樣的傾聽能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觀點和想法被重視,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

通過關注孩子的感受并建立情感聯結,我們不僅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也能在他們的内心深處栽下了解、共情和自律的種子。

當孩子處在一個被父母了解的良好環境之時,他們更願意遵循規則,與父母合作,共同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這種基于情感的管教政策是培養孩子自律和合作性的關鍵,它将伴随孩子成長,成為他們情感發展的堅實基礎。

04 設定恰當的規則

為孩子設定恰當的限制條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規則”,是家長幫助孩子發展自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适當的規則和界限對于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必要的,它們在為孩子提供行為架構的同時,也滿足了孩子的基本安全感需求。

在負面行為即将出現之前,就明确地設定規則和後果。

同時,所有家庭成員必須一緻性地遵守規則,不能在孩子面前自己打破自己設定的限制,這樣會削弱規則的效力。

孩子不聽話?别再用舊方法管教孩子,4個育兒秘訣助你和孩子共赢

當然,給孩子設定的規則應當是有“溫度”的、是合理的,總體上能夠适應不同情況、不同性格孩子的需要。

一是在負面行為發生之前就要設定好規則

如果預先就設定好恰當的規則,可以幫孩子預防很多行為上的問題。

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過程,比如電子螢幕時間管理、作業完成時間、睡覺時間等,可以讓他們感到更有控制感,進而更願意遵守自己參與設定的規則。

二是家長不要親手破壞規則

如果家長親手破壞了規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災難性的,孩子将從此不再把規則當作一回事。

家長應始終一以貫之地遵守自己設定的規則,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這樣的教育才是有力量的。

三是規則應該是有溫度的

前面已經提到,給孩子設定的規則應當是有“溫度”的。

規則不應是冷冰冰的指令,更不是要用規則去打壓孩子,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規則來培養孩子的自律,任何偏離這一教育目的的規則都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規則的執行和制定應當充滿溫情,讓孩子感到家長是為了他們的成長。

同時,我們在執行規則時,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根據情況變化适時作出調整。

孩子在恰當合理的規則指導下,更容易培養出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将對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活将産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結語

教育孩子,無疑是一項既富有挑戰又充滿愛的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也是孩子最堅定的支援者。

一個充滿了解、尊重和合适引導的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自律和配合。

真正優秀的孩子不是單純通過管束出來的,而是在父母恰到好處地引導下,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并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實踐這些原則。

讓我們一起努力,促使孩子在自律與合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終有一天,他們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和孩子共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