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适当的管教是不可或缺的,父母的每一次引导都是孩子前行的阶梯。

然而,父母的过度控制有时却会变成儿童自由展翼的枷锁,很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困惑:孩子的自觉性为何不强?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技能没有得到锻炼?面对外界压力,孩子们的攻击性为何日益增强?

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我们的“管教”策略——那些力度过猛,缺乏弹性的做法。

我们怎样才能在严格与宽容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如何以柔和的方式引导,让孩子们既自律又愿意配合呢?

本文将探讨四个关键的育儿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父母们以温和、有效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律与合作之间取得平衡,成长为优秀的自己。

01 在沟通上,不啰嗦,要简洁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和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基石。

在与孩子沟通时,不啰嗦、简洁有力的表达不容易让人生厌,更容易直达孩子的心灵,引发他们的积极响应。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这两个问题:

一是要在沟通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来

在与孩子交流之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如果孩子心不在焉,就要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来,让他专注于沟通这件事情上,至少视线不会离开我们。

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轻触孩子的肩膀,眼睛注视着孩子,或者温柔地呼唤他们的名字来实现。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语速、降低声调,甚至物理性地弯腰对视,让孩子明白这是一个重要时刻。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让孩子更专注于和我们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沟通有效果

二是在向孩子表达时,把“你”换成“我”

我们在向孩子表达期望或请求时,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那就是多使用“我感觉”或“我需要”这样的第一人称语句,而不是用指责性的“你应该”或“你不能”。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表达方式避免了对孩子的直接指责,更多地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能大幅减少孩子的防御心理,促进积极的对话。

三是把“否定”变成“肯定”

将否定的命令转换为肯定的指导,不容易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也起到鼓励孩子遵循规则的作用。

比如,我们想让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对孩子就尽量不要说“你不要到处乱扔玩具,好不好,气死我了……”,而是说“宝贝,请把玩具放回原位,等下我们就有玩游戏的空间了……”。

很显然,这种正面表达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合作意愿,减少抵触情绪。

02 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掌控感

绝大多数孩子都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时,年龄越大的孩子就越是如此。

让孩子拥有掌控感,是家长对孩子自主行为的一种肯定,其突破口在于家长要懂得“赋权”给孩子。

一是多表达我们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赞赏

赋予孩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权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当孩子信心不足之时,我们可以向孩子表达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比如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个任务……”,孩子会感到一种被信任感,从而更有信心接受挑战。

当孩子面临难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提供解决方案。相反,我们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案,并表达出我们对他们解决难题的信心。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这道数学题挺难的,但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答案……”

这种鼓励可以促使孩子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独立性。

二是通过及时的正面反馈,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当孩子展现出自律或合作的积极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正面反馈,这种做法是对孩子积极行为的一种强化。

正面反馈可以通过赞扬、肯定和奖励等方式来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掌控感,当然不是无原则地放任,而是有指导的信任,它能够带给孩子一种掌控感。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我们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是在强化他们内心的动力,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03 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过程中,理解和关注他们的感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要想与孩子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并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愤怒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感受:“我看得出来你现在很沮丧,是因为……吗?”

这样的同理心会让孩子觉得被父母理解,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也同样重要。家长应当耐心听孩子表达,即使他们的观点与成人不同,也要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和尊重。

一是用语言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处于情感波动之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他们可能经历的感受。

比如,孩子因为某件事情感到沮丧,我们可以说:“我看得出来你是因为这个成绩感到失望,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挑战……”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给予孩子情感上的认同,也鼓励了他们打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是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倾听不是只听孩子说话,更要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含义。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我们要把关注点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避免打断他们的表达或替他们给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倾听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被重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

通过关注孩子的感受并建立情感联结,我们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也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栽下理解、共情和自律的种子。

当孩子处在一个被父母理解的良好环境之时,他们更愿意遵循规则,与父母合作,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种基于情感的管教策略是培养孩子自律和合作性的关键,它将伴随孩子成长,成为他们情感发展的坚实基础。

04 设定恰当的规则

为孩子设定恰当的限制条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是家长帮助孩子发展自律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规则和界限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必要的,它们在为孩子提供行为框架的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基本安全感需求。

在负面行为即将出现之前,就明确地设定规则和后果。

同时,所有家庭成员必须一致性地遵守规则,不能在孩子面前自己打破自己设定的限制,这样会削弱规则的效力。

孩子不听话?别再用旧方法管教孩子,4个育儿秘诀助你和孩子共赢

当然,给孩子设定的规则应当是有“温度”的、是合理的,总体上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不同性格孩子的需要。

一是在负面行为发生之前就要设定好规则

如果预先就设定好恰当的规则,可以帮孩子预防很多行为上的问题。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比如电子屏幕时间管理、作业完成时间、睡觉时间等,可以让他们感到更有控制感,从而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设定的规则。

二是家长不要亲手破坏规则

如果家长亲手破坏了规则,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灾难性的,孩子将从此不再把规则当作一回事。

家长应始终一以贯之地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这样的教育才是有力量的。

三是规则应该是有温度的

前面已经提到,给孩子设定的规则应当是有“温度”的。

规则不应是冷冰冰的命令,更不是要用规则去打压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规则来培养孩子的自律,任何偏离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则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规则的执行和制定应当充满温情,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同时,我们在执行规则时,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孩子在恰当合理的规则指导下,更容易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结语

教育孩子,无疑是一项既富有挑战又充满爱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也是孩子最坚定的支持者。

一个充满理解、尊重和合适引导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律和配合。

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单纯通过管束出来的,而是在父母恰到好处地引导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些原则。

让我们一起努力,促使孩子在自律与合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终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和孩子共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