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專家的新年願景:壯大專科隊伍,發揮中醫優勢

作者: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林敬)中醫專家們2023經曆了什麼,2024年又有哪些期待?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霞

讓中醫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

中醫專家的新年願景:壯大專科隊伍,發揮中醫優勢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崔霞主任為患兒診療。受訪者供圖

“從10月底到12月初,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突然增加,兒科醫務人員接診工作均很繁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霞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家長們的就醫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既往很多家長覺得中醫不治急症,一旦出現發燒、咳嗽,或診斷為肺炎,急于尋求打點滴治療。而此次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峰期間,很多家長願意讓孩子嘗試中醫藥治療,即便是接受西醫治療的兒童,也願意配合中醫手段。”

崔霞表示,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中醫屬于外感熱病範疇,中醫重視辨證施治,除口服中藥外,還有拔罐、刮痧、藥浴等外治療法,都有不錯的療效。比如今年肺炎支原體肺炎存在阿奇黴素耐藥的問題,配合中藥可減少其耐藥,增加有效性,也減少打點滴。對于肺炎恢複期,應用中醫藥手段,可以促進發炎吸收,修複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增強患兒體質。

“即便是中醫藥受歡迎,服務量增加,但我們更希望通過科普,讓家長們了解更多中醫保健知識、治未病的理念,通過合理飲食、增加運動、良好睡眠等,讓我們的孩子們身心更健康。”崔霞說。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薛征

社會對中醫的認同感越來越強

中醫專家的新年願景:壯大專科隊伍,發揮中醫優勢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薛征主任為患兒診療。受訪者供圖

“醫務人員沒有節假日的概念。”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薛征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按照醫院排班,周六上午是她的專家門診,元旦假期首日剛好就是她的出診時間,和平時的每個工作日沒什麼不同。

“2023年無論是醫生、家長還是孩子,就是一個‘忙’字。”薛征表示,2023年應對呼吸道感染,中醫療法逐漸獲得大衆的認同。

盡管多種不同的疾病發生,但面對它們,大家都沒有慌張,因為中醫藥确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再到醫院層面,都釋出了相應的診療方案、診療指南、專家共識,也就是說,我們應對這些疾病越來越從容了。薛征舉例,無論是面對新的病毒感染,還是支原體的耐藥,我們中醫藥都有應對的方法。新冠、肺炎導緻的咳嗽遷延,不僅可以中藥内服還可以外治。

“2024年,上海市中醫醫院要新開嘉定院區,我們兒科作為國家重點專科和重點學科也是醫院發展的高峰學科,将迎來新的發展。希望我們在亞專科建設,中西醫協同,優勢病種,治療特色等方面都能更上一個台階。”薛征的2024滿懷期待。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張晉

讓中醫的邊界更寬厚度更厚

中醫專家的新年願景:壯大專科隊伍,發揮中醫優勢

西苑醫院治未病科張晉主任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截至今年10月25日,大陸98%以上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89%以上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設定了治未病科,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複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中醫藥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明顯增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科主任張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公衆的中醫藥認同感明顯提升。

首先,人們“未病先防”的意識加強了,門診上因睡眠不好、情緒不好、口幹舌燥上火等亞健康問題來尋求中醫調理的人多了;其次,“已病調治”的患者多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通過中醫藥的調理,頭暈、口苦、心慌等症狀減輕了,生活品質提高了;另外,“病後康複”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很多病愈或病情穩定後虛弱的患者來治未病科借助中醫傳統療法進行調理。

此外,從國家層面,對臨床療效的提升更為重視。“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對科研重視的程度較高,但現在更側重臨床療效,也就是真實世界的研究”,張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現在更重視臨床療效,重視臨床案例的總結,分析規律,挖掘中醫的特色與優勢,比如中醫案例庫的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目前已經收集臨床大夫總結自己的臨床案例,支援中醫藥療效的進一步研究。”

“原來我隻關注中醫藥臨床本身,近年也開始在關注中醫藥文化,2024年希望通過更多元地努力,拓寬中醫的邊界,讓中醫的厚度更厚。”張晉說。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

更多西醫能跨界學中醫

中醫專家的新年願景:壯大專科隊伍,發揮中醫優勢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陳燕清主任為學生授課。受訪者供圖

“2023年‘西醫學中醫’的氛圍更濃厚了,中醫藥大學、學會等如雨後春筍般開辦西學中教育訓練班,‘西學中’教育訓練基地和臨床實踐基地也紛紛成立。”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這必将壯大中醫隊伍,放大中醫優勢。

“現行的醫學體系和教育模式下,中醫必須掌握西醫知識,西醫卻不必掌握中醫知識,結果導緻衆多西醫走上臨床後,除了一些中成藥名稱之外,對中醫知識一片空白。據統計,臨床上70%的中成藥是西醫開的,但不少西醫并不懂中藥藥性。是以西醫學點中醫,至少不至于犯常識性的錯誤,病人也不會吃錯藥。”陳燕清介紹,“現在西學中後,還能申請中藥的處方權,比如原來西醫隻能開中成藥,西學中後,便可以申請開具中藥湯劑的資格。”

“2024年,希望更多的西醫搭上中西醫融合的順風車,跨界學中醫,讓患者享受到更多優質、高效、便捷的中醫藥特色服務。”陳燕清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