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专家的新年愿景:壮大专科队伍,发挥中医优势

作者: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林敬)中医专家们2023经历了什么,2024年又有哪些期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崔霞

让中医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专家的新年愿景:壮大专科队伍,发挥中医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崔霞主任为患儿诊疗。受访者供图

“从10月底到12月初,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突然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接诊工作均很繁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崔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但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家长们的就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既往很多家长觉得中医不治急症,一旦出现发烧、咳嗽,或诊断为肺炎,急于寻求输液治疗。而此次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峰期间,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中医药治疗,即便是接受西医治疗的儿童,也愿意配合中医手段。”

崔霞表示,呼吸道感染疾病在中医属于外感热病范畴,中医重视辨证施治,除口服中药外,还有拔罐、刮痧、药浴等外治疗法,都有不错的疗效。比如今年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阿奇霉素耐药的问题,配合中药可减少其耐药,增加有效性,也减少输液。对于肺炎恢复期,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促进炎症吸收,修复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增强患儿体质。

“即便是中医药受欢迎,服务量增加,但我们更希望通过科普,让家长们了解更多中医保健知识、治未病的理念,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良好睡眠等,让我们的孩子们身心更健康。”崔霞说。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

社会对中医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中医专家的新年愿景:壮大专科队伍,发挥中医优势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薛征主任为患儿诊疗。受访者供图

“医务人员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按照医院排班,周六上午是她的专家门诊,元旦假期首日刚好就是她的出诊时间,和平时的每个工作日没什么不同。

“2023年无论是医生、家长还是孩子,就是一个‘忙’字。”薛征表示,2023年应对呼吸道感染,中医疗法逐渐获得大众的认同。

尽管多种不同的疾病发生,但面对它们,大家都没有慌张,因为中医药确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医院层面,都发布了相应的诊疗方案、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也就是说,我们应对这些疾病越来越从容了。薛征举例,无论是面对新的病毒感染,还是支原体的耐药,我们中医药都有应对的方法。新冠、肺炎导致的咳嗽迁延,不仅可以中药内服还可以外治。

“202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要新开嘉定院区,我们儿科作为国家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也是医院发展的高峰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希望我们在亚专科建设,中西医协同,优势病种,治疗特色等方面都能更上一个台阶。”薛征的2024满怀期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

让中医的边界更宽厚度更厚

中医专家的新年愿景:壮大专科队伍,发挥中医优势

西苑医院治未病科张晋主任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截至今年10月25日,大陆98%以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89%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明显增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公众的中医药认同感明显提升。

首先,人们“未病先防”的意识加强了,门诊上因睡眠不好、情绪不好、口干舌燥上火等亚健康问题来寻求中医调理的人多了;其次,“已病调治”的患者多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头晕、口苦、心慌等症状减轻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另外,“病后康复”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很多病愈或病情稳定后虚弱的患者来治未病科借助中医传统疗法进行调理。

此外,从国家层面,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更为重视。“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对科研重视的程度较高,但现在更侧重临床疗效,也就是真实世界的研究”,张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现在更重视临床疗效,重视临床案例的总结,分析规律,挖掘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比如中医案例库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目前已经收集临床大夫总结自己的临床案例,支持中医药疗效的进一步研究。”

“原来我只关注中医药临床本身,近年也开始在关注中医药文化,2024年希望通过更多维地努力,拓宽中医的边界,让中医的厚度更厚。”张晋说。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

更多西医能跨界学中医

中医专家的新年愿景:壮大专科队伍,发挥中医优势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燕清主任为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2023年‘西医学中医’的氛围更浓厚了,中医药大学、学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西学中培训班,‘西学中’培训基地和临床实践基地也纷纷成立。”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燕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这必将壮大中医队伍,放大中医优势。

“现行的医学体系和教育模式下,中医必须掌握西医知识,西医却不必掌握中医知识,结果导致众多西医走上临床后,除了一些中成药名称之外,对中医知识一片空白。据统计,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医开的,但不少西医并不懂中药药性。所以西医学点中医,至少不至于犯常识性的错误,病人也不会吃错药。”陈燕清介绍,“现在西学中后,还能申请中药的处方权,比如原来西医只能开中成药,西学中后,便可以申请开具中药汤剂的资格。”

“2024年,希望更多的西医搭上中西医融合的顺风车,跨界学中医,让患者享受到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陈燕清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