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可以“造”車,但不要“攢”

作者:貪婪小蝦

小米造車不是問題,如何造才是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不看好小米造車?先說結論:我不希望也不看好小米用造手機的辦法造車!

汽車工業的發展已逾百年,傳統燃油車的發展進步壯大也帶動了汽車制造大國的此起彼伏。縱觀曆史,任何一個曾經或現在的汽車生産強國,都有着自己鮮明的技術特點或基因,無一例外。比如說起美國車,大功率大空間高油耗;德國車,精密先進外斂内奢;法國車,底盤紮實别出心裁;日本車,省錢省油時尚舒适,等等。這些形象未必準确正确,但多多少少也都成為了标志,也算是一個總體形象了。

小米可以“造”車,但不要“攢”

其實,這些表象也掩蓋了一個事實,一個核心的産業事實:所有汽車制造強國都強在傳統燃油車的三大件:底盤、發動機和變速箱。所有世界級品牌在三大件上都有自己的、足以立身比拼的獨門絕技。沒有一個品牌是靠攢出來的,也沒有靠攢就能成就一個品牌的!博世辛苦努力幾十年,也才統治了部配置設定件市場,也不敢下場去造車!設想下,你喜愛的豐田裝上了福特的發動機雪鐵龍的底盤大衆的變速箱,你還會買嗎?你買的還是豐田嗎?

小米可以“造”車,但不要“攢”

燃油車是這樣,現在的新能源車亦如此。新的三大件:電池、電機和電控,說好聽點供應鍊技術,說難聽點别人的東西。手機可以,畢竟用幾年就換。車呢?我覺得玄!

華為進入新能源車,是因為他在三電上都有深入的研究,用自己的技術深度定制包裝電池、自己研發的先進電機、已被車商廣泛使用的電控等。即便如此,華為也不敢輕易親自下場造車!或許華為志不在此,或許華為的目标僅僅是三電背後的軟硬體和智能标準。但是小米,你靠什麼下場?真的要供應鍊攢車嗎?

小米可以“造”車,但不要“攢”

把車當作手機攢,要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要麼低估了造車的難度。如果都不是,那就是想重新定義汽車?

真心希望小米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車可以造,但不要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