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作者:新一白鹿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在12月26日的晚上,據《中國網财經》的報道,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以及複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的院長彭希哲接受了一次訪談。在這次訪談中,彭希哲教授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退休年齡相對較早。

彭希哲教授指出:在我們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6歲。這個年齡相比于其他國家來說,顯得較為年輕。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卻達到了78.2歲。這意味着,随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将會繼續增長。

是以,彭希哲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退休年齡和平均預期壽命來計算,那麼一個人在退休後還有将近30年的時間需要領取養老金,而目前中國的養老金制度主要是現收現付的方式。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彭希哲教授建議

也就是說:現在工作的人正在以繳納的養老金用來支付現在退休的人的養老金。

彭希哲教授認為:這種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

1、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未來勞動力供給将減少,而養老金支出卻會增加,這可能導緻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受到威脅。

2、由于退休年齡較早,許多人在退休後的生活品質可能會下降,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積累足夠的财富以應對老年生活的需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彭希哲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他建議逐漸延長退休年齡,以适應人們平均壽命的增長和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其次,他建議改革養老金制度,引入個人賬戶制度,讓個人能夠自主選擇投資和管理自己的養老金。這樣可以增加個人的養老金積累,提高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複旦大學

此外,彭希哲教授還強調了加強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他認為:除了養老金制度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包括養老院、社群養老服務等,以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同時他還呼籲政府加大對養老保障的投入,提高養老金的水準和覆寫範圍,確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是以,他對于推行延遲退休制度的看法是積極的。

他認為:這一制度的實施并不會對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産生大量的影響。

他的理由是,這兩個群體,即: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和正在尋找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位置幾乎是完全不同的。

老年人通常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他們的技能和經驗使他們更适合在特定的行業或職位上工作,而這些行業或職位往往不會與年輕人競争。而年輕人通常在職業生涯的初期,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提升自己技能和經驗的工作機會。是以,這兩個群體在就業市場上的需求并不沖突。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彭希哲教授

彭希哲教授強調:推行延遲退休制度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會長期占據某個職位,阻礙年輕人的晉升。相反這一制度的實施将鼓勵老年人在退休後繼續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同時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

根據《複旦大學》官方網站的資訊:彭希哲教授是該校文科領域的資深教授,他目前擔任長江經濟帶(複旦大學)發展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并且是一位博士生導師。

彭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了中國人口政策與老齡化、社會性别和社會政策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

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彭希哲教授曾獲得過:教育部高校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決策咨詢獎等20多項省部級獎項。這些獎項充分證明了他在相關領域的傑出貢獻和卓越成就。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退休職工

值得一提的是,彭希哲教授在2015年榮獲中華人口獎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頒發),這是對他在人口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的高度認可。

此外,他還在2016年獲得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以及2017年獲得的複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這些榮譽進一步彰顯了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地位。

彭希哲教授自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這是對他多年來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傑出表現的認可。同時他還在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這一榮譽更是對他在教育事業中的卓越貢獻的肯定。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彭希哲教授 複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講堂

有網友表示:彭希哲之是以能夠發表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作為複旦大學的教授,擁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如果将他的職位換成一個采煤工,他可能會因為缺乏相關經驗和知識而改變他的看法。

這位網友進一步指出:彭希哲的觀點可能受到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如果他的收入隻有每月2000元,他可能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生計問題,而不是對其他社會問題發表意見。

是以,這位網友質疑彭希哲的觀點是否真實反映了他個人的真實想法。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觀點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首先,個人的教育背景和職業經曆會對其觀點産生重要影響。彭希哲作為一位教授,他在學術界有着廣泛的知識和研究經驗,這使得他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然而,如果将他置于一個完全不同的職業環境中,比如采煤工,他可能會面臨不同的生活壓力和工作環境,這可能會導緻他的觀點發生改變。

其次,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也會對觀點産生影響。彭希哲作為一位教授,享有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穩定的經濟收入。這使得他能夠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并從理論層面進行深入思考。然而,如果一個人處于貧困狀态,每天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他可能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問題,而無法抽出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社會問題。

此外,個人的家庭背景、文化傳統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會對觀點産生影響。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價值觀都不同,這些因素會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和觀點。是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将一個人的觀點歸結為其職位或經濟狀況,而應該考慮到更多的因素。

“中國退休年齡還是太早了”,複旦教授建議:推行延遲退休制度

退休之後 還有近30年

總的來說,彭希哲的觀點可能受到他作為複旦大學教授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的影響,同時也可能受到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影響。

然而,我們不能僅僅根據這些因素來評判他的觀點的真實性,還應該考慮到更多的因素,如個人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等。

隻有在全面了解一個人的多重身份和背景後,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觀點并對其進行客觀評價。

家人們,你們覺得呢?

大家如果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也是可以來到評論區裡面一起來聊一下的。

#文章首發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