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作者:宇宙天文館

#文章首發挑戰賽#

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選右上角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标準中,制造業無疑是重中之重。

當下,全球制造業可謂四分天下,傳統的制造業強國依然保留着一席之地,而迅速崛起的中國制造業,正在不斷影響世界,舊的格局已經打破。

中國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在困頓中,成為制造業強國?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北美:裡根經濟學與空心化

上世紀無疑是美國的高光時刻,一戰前後,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

二戰期間,美國本土未受影響,抓住機遇實作了曆史性的跨越發展,戰後世界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美國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冷戰結束後,美國吃了一大波冷戰紅利,新興資本迅速崛起,導緻美國制造業逐漸衰落。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現如今,隻能将整個北美捆綁在一起,特别是要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才能算是世界制造業的一極。

冷戰期間,裡根總統在80年代所推行的經濟政策取得了成功,提倡新自由主義的“裡根經濟學”,得到美國各界的普遍認可。

該政策鼓勵企業投資,削減稅收,減少财政支出,控制貨币量,認為政府應當減少對市場的幹預。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市場主導下的美國制造業,在90年代之前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霸主,但當時的裡根并不知道,純市場主導的美國制造業,給未來的失業危機埋下了伏筆。

随着蘇聯解體,以及“裡根經濟學”的影響,美國資本力量終于釋放本性,全球化布局和産業鍊優化的觀點甚嚣塵上。

從1990年開始,美國開始将國内的制造業産業鍊向國外轉移,不斷追求更低的成本,包括汽車、電子等一大批制造業紛紛出海。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國内的資本開始注重金融業、房地産,不需要費勁的發展實體經濟,隻需要玩轉資本就可以一本萬利,新興資本對于制造業嗤之以鼻。

結果就是大量産業勞工失業,制造業逐漸衰落。

華爾街的金融大亨成為美國的主宰,昔日繁榮的舊金山、費城、底特律等城市,隻剩下空蕩蕩的廠房,成為讓人唏噓不已的“鐵鏽帶”。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産業空心化的趨勢難以逆轉,時至今日,美國盡管在極力扭轉這一情況,在高科技産業上試圖實作突破,但收效甚微,整個制造業的産業鍊已經殘缺不全,而資本逐利的特性又難以改變,讓它們重新去發展制造業顯然是緣木求魚。

2021年資料顯示,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15.29%,加上北美其他國家,可以占到17. 74%,與上世紀美國制造業全盛時期相比,縮水近一半。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盡管如此,北美制造業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隻是未來的方向在哪裡,恐怕很多美國人也無法預料。

歐洲:昨日黃花今猶在

歐洲的制造業具有悠久曆史,作為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有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工業革命一度成為歐洲的象征,19世紀,歐洲是整個世界制造業的天花闆。

但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成為一片廢墟,整個社會體系都遭到破壞。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二戰後,在美國的幫助下才再次蹒跚起步,憑借深厚的制造業傳統,歐洲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力,僅用十年時間,就成為世界制造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但歐洲的經濟受到美國的很大制約,特别是“石油美元”形成之後,一旦美國發動“美元潮汐”,歐洲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曆次金融危機,使得歐洲制造業也随之産生波動。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歐洲制造業迎來巅峰時刻,機器制造、化工、電器、汽車等一大批産業躍居世界前列。

這雖然與美國的産業鍊轉移有一定關系,但關鍵還在于當時的歐洲對制造業極為重視。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延續這樣的勢頭,其實歐洲的制造業是非常具有實力的,但總是在一定的周期之中,遭受到種種問題的困擾。

例如俄烏戰争,歐洲不得不跟随美國對俄羅斯的能源産品實施禁運或限價,直接導緻歐洲的能源危機,帶來通貨膨脹、資本外逃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如果說2020年的疾病影響打亂了歐洲“再工業化”的節奏,那麼俄烏戰争就使歐洲面臨新一輪“去工業化”的威脅。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同時,歐洲還面臨着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過高,人口老齡化,創新力下降,高福利體制等多重壓力,緻使歐洲的制造業發展緩慢,甚至可以說是停滞不前。

2021年,歐盟27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54萬億美元,英國是0.28萬億美元,28個國家總計為2.82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7.25%。

昔日的制造業上司者,早已過了自己“最好的時代”,但憑借長時間的積澱,歐洲的制造業仍然具備了相當的實力,特别是在一些“傳統項目”上,仍占據全球靠前的地位,例如機器制造、汽車、造船等産業。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中國:自力更生與愈挫愈勇

中國真正開始發展自己的制造業,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蘇聯的幫助下才逐漸起步的。

雖然當時生産的産品品質不具備國際競争力,但中國制造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那就是産業門類覆寫廣。

從鋼鐵冶金、機械能源等重工業,到紡織服裝、食品日化等輕工業,能有的都要有,一時沒有的想盡辦法也要有。

這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國際環境所造成的危機感,或許是因為中國人骨子裡對繁榮富強的追求。總之,建國初期,制造業完整的産業鍊其實就已經在醞釀之中。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但是蘇聯變臉了,上世紀50年代後期,來自“老大哥”的援助戛然而止,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在制造業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像一個孱弱的孩子一樣跌跌撞撞的往前走。

哪怕再難再慢,中國沒有放棄,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始終都是國家的共識,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即便在困難重重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依然創造了“兩彈一星”的神話,同時在造船、機械制造、醫藥、化工等等諸多行業不斷實作突破。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抓住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機遇,中國從承接發達國家産業鍊做起,與世界制造業銜接,成為世界低端制造業的重要産地,“世界工廠”名副其實。

進入21世紀,“中國制造”成為風靡世界的産品,中國不再滿足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開始在“中國智造”上發力,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造船、高鐵、光伏、新能源汽車、航天工業……現代制造業王冠上的明珠,被中國一顆顆摘下,似乎在一夜之間,中國成了制造業強國。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正是這種強勁的崛起勢頭,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了威脅,奧巴馬上台後,“重返亞太”戰略被提上日程,對中國的圍堵逐漸加碼,卻沒有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2010年,中國制造業總量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從此之後,中國穩坐頭把交椅,牢牢占據了世界制造業的榜首位置。

盡管美國時常制造障礙,但中國制造業不僅沒有絲毫衰退的迹象,反而愈挫愈勇。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沒有之一!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更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是,中國幾乎所有的産業都能進入全球前五,一些優勢産業可以成為全球前三或第一,這就意味着,隻要中國想,哪怕關起門來,也可以制造出任何東西。

2021年,大陸制造業增加值為4.87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9.79,這一占比還在逐年增加。

同時,中國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也在快速增長,以科技發展為依托,中國制造業正在不斷走向強盛。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其他: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除了上述三強,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制造業,可以單列為一極,2021年,這一百多個國家制造業增加值合計為5.76萬億美元,占全球的35.23%,總量看似很多,但實力卻是最弱。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日本、南韓、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家,這些國家各有各的特殊情況。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日本在二戰後迅速複蘇,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日本的制造業達到空前繁榮,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讓美國深感焦慮,在政治上控制着日本的美國,和日本簽署了《廣場協定》,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再加上日本自身不理性的經濟政策,緻使日本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泡沫。

從1990年開始,日本經曆了“失去的十年”,經濟萎靡不振,如今隻占全球制造業份額的6.2%。

如今,日本雖然極力想重振自己的制造業,但無奈積重難返,傳說中的“工匠精神”,隻剩下不斷湧現的“造假醜聞”。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希望能夠在制造業上有所突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的概念,試圖通過招商引資,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為籌碼,來推動制造業發展。

但是印度“資本墳場”的稱号令人望而生畏,短視與“不講規矩”的作風,使印度很難獲得足夠的信任,惡劣的營商環境,糟糕的基礎設施,都成為印度制造業發展的硬傷。

至于其他國家,其實都明白制造業對本國的重要性,隻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難以在現階段實作全面崛起,隻能等待曆史機遇。

大博弈:制造業四分天下,北美占17. 74%,歐洲占17 .25%,中國呢?

全球制造業“四分天下”,中國已經連續13年獨占鳌頭,無論是面對西方強國的技術封鎖、經濟制裁,還是應對各種複雜多變的天災人禍,中國的制造業始終都保持了發展的勢頭,而今,已經無人能夠撼動中國的地位。

但也應當看到,中國制造業在高科技領域仍與世界強國存在差距,一些重要的關鍵技術尚需突破,同時,科技轉化、品牌附加、人才培養等諸多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發展。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将中國視為競争對手,甚至一些國家會不擇手段的限制中國的發展,中國必須居安思危、不驕不躁,不斷增強自身實力,讓制造業成為國家發展的堅定基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