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星周海媚因心髒病猝死,“頭号殺手”有多可怕?|健康觀察

作者:羊城派

12月27日,演員周海媚女士的姐姐周海瑩女士就周海媚女士的遺産配置設定、去世原因以及收養的貓狗如何安排等問題做出聲明,其原文内容提到:“根據監控錄像和法醫部門鑒定,綜合判定周海媚是突發心髒病猝死,很平靜,很安詳,沒有痛苦。”

女星周海媚因心髒病猝死,“頭号殺手”有多可怕?|健康觀察

周海媚

心髒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種心髒原因,引起的以意識喪失為先導的自然死亡,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内。心髒性猝死的主要表現為:心髒原因引起的胸痛、氣促等急性發作後1小時之内死亡;發現之前往往沒有征兆;一旦發生,有效營救時間短暫。

冬季是猝死高發季。據統計,猝死在秋冬季節的發病率比春夏要高出20%左右。大陸猝死人群數量更是居全球之首,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猝死。在娛樂圈,亦有多位高知名度的明星突然傳來猝死訊息,震驚大衆。實際上,猝死雖然沒有明顯的預警信号,但并非無迹可尋。

回顧稱因心源性猝死過世的名人:中年最常見

高以翔,台灣演員,主演過《遇見王瀝川》《愛情魔發師》等作品,曾連續四年入選了“全球百大最帥面孔排行榜”。2019年,他在錄制一檔運動類綜藝時心源性猝死,年僅35歲。

女星周海媚因心髒病猝死,“頭号殺手”有多可怕?|健康觀察

高以翔

高秀敏,國家一級演員。2001年,與趙本山、範偉共同出演獨幕喜劇《賣拐》,獲第19屆春節聯歡晚會一等獎。此後,三人還多次合作出演了《心病》《賣車》等春晚獨幕喜劇,被大衆熟知。2005年,高秀敏突發心髒病去世,享年46歲。

女星周海媚因心髒病猝死,“頭号殺手”有多可怕?|健康觀察

高秀敏(右)

陳堅雄,國家一級演員。曾出演多部大型電視連續劇,包括《外來媳婦本地郎》中飾演蘇貴元,《大話黃飛鴻》中飾演牙擦蘇,《乘龍怪婿4》中飾演尚下九等。2022年,被爆其疑因心梗逝世,享年51歲。

女星周海媚因心髒病猝死,“頭号殺手”有多可怕?|健康觀察

相關人士發微網誌緬懷陳堅雄

突傳猝死噩耗的名人還有很多。近兩個月傳出因猝死過世的就有馬來西亞女星莊群施(終年37歲)和日本歌手谷村新司(終年74歲)。從中不難發現,中年(30-53歲)突發猝死并非個例。

猝死發生機率有多高呢?大陸有一項具備人群代表性、前瞻性的心源性猝死發生率調查,根據這項調查估計,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生率大概為40/10萬,也就是,每2500人中有1個,占所有死亡的10%左右,即每死亡10人中,有一例屬于猝死。

随着年齡增長,猝死風險快速增加。55歲以上開始,猝死風險陡然上升。一個較為極端的現象是,75歲以上老年女性的猝死風險是55歲以下各年齡組的100倍。然而,中青年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長期處于高壓狀态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導緻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頭号殺手” 防不勝防識别和預防是關鍵

由于猝死是突然發生的,怎麼預防和識别猝死的來臨,就成了拯救生命的關鍵手段。許多人一聽到猝死,首先就是恐慌跟焦慮,因為它來無影去無蹤,認不出,救不了。《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曾刊登過一篇研究《大陸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裡藏着這些規律。

在猝死的誘因中,心源性猝死大概占了六成。有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心源性猝死人群高達700萬。遺憾的是,心源性猝死沒有征兆。不過,有6個表現被認為是心源性猝死的信号。

1. 體檢時心髒有雜音。

2. 胸痛胸悶胸部不适,尤其是勞累時出現。

3. 在活動或應急時出現有不明原因的暈厥,常常提示有心髒問題。

4. 在活動勞累時,發現呼吸急促或有窒息感。

5. 有心悸症狀,還可能伴随出汗、頭暈、惡心等症狀。

6. 有遺傳性心髒病家族史或者猝死家族史。

情緒激動和過于勞累讓心腦血管“很危險”

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猝死者生前“太激動”“太勞累”。其中,情緒激動的猝死者占比26%,過度勞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還有血容量改變、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

深圳的陳先生,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由于情緒激動,感到自身胸口疼,而且喘不上氣,本以為隻是尋常小事但症狀毫無緩解,去到醫院時竟然身體抽搐、小便失禁,最後經過急救才撿回一條小命,最終被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梗”。

2023年5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士團隊在《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新館•心血管》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生氣導緻心梗或猝死的全過程。生氣容易猝死是因為,當人在生氣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上調骨髓白細胞就會生成,進而促進冠脈發炎,增加斑塊易損性,進而導緻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另外,人體在經曆過度的體力勞動加班或者熬夜之後,心髒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機體就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狀。

這是因為在過度勞累之後,一部分人會有頭暈,乏力,胸悶等症狀,這種情況之下,心髒的負擔會明顯地升高,其中血壓的升高會導緻心髒的負荷加重,心率的加快,會導緻心髒的耗氧量明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會出現心絞痛,也會出現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特别是有高血壓,心肌衰竭,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自己的心髒健康,避免過度勞累。

30-53歲的中年人更容易猝死

而在5516名猝死者中,30-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猝死為何更加喜歡降臨在中年頭上?

中青年比其他年齡層段的人,有更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他們的身體常處于亞健康狀态,而且他們不重視身體檢查,經常加班熬夜。近年來,中青年患心髒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髒疾病的機率越來越高,他們常常在出現心髒患病征兆時未能及時發現,加之現代社會的社會環境以及飲食習慣發生變化,在無形中增加了中青年潛在疾病的危險,中青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時期。

同時,中青年人往往背負龐大的生活壓力,在不清楚身體狀況、不重視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能會加班熬夜、壓縮休息時間、不規律進行,進一步加重心髒負擔。

怎麼防猝死?守住7個時刻

《生命時報》曾列舉了經常發生猝死的7個場景,分别是:

1. 吃撐了,吃飯要控制攝入量,拒絕暴飲暴食,控制不住自己可能會導緻胰腺導管收縮,進而誘發急性胰腺炎。

2. 喝多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喝酒頻率甚至不喝酒,喝酒血壓容易升高,血壓加快心跳加重心肌缺血,有可能誘發心梗等症狀。

3. 憋大便,若有便意,不要忍着,在解大便時,不要太用力,否則會導緻血壓驟然升高。

4. 煙不停,吸煙的危害衆所周知,煙民們要少抽煙,盡早戒煙,短時間内大量抽煙,可能導緻大面積的心肌梗死。

5. 坐太久,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坐久了就要起身活動一下身體,以免下身長時間不動,靜脈血回流不暢。

6. 練過頭,雖然運動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絕不能過度,否則就有可能導緻心梗。

7. 差大,冬天的室内外溫差很大,人體長時間感受大的溫差容易引起血管收縮,是以我們盡量不要短時間内多次進出室内外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新華社、光明日報、生命時報、健康中國、健康河南等)

話題主持|記者 李可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