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作者:雲頂尖尖

氣候變化正在變得越來越劇烈,除了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的冰川融化或是越來越頻發的超級山火之外,它還會從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以一種更加深刻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比如讓啤酒越來越貴的同時還越來越不好喝。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啤酒 (圖檔來源:veer圖庫)

古老的啤酒史

人們喝啤酒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剛剛出現種植農業,人類開始在定居點附近種植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但是大麥、小麥這些谷物難以咀嚼和消化,是以需要用水煮沸做成粥。

這些粥可能在無意中被靜置幾天以後出現了發酵的情況,酵母菌在發酵時,不僅會産生酒精,還會産生大量二氧化碳,于是一種新的帶有氣泡和酒精味道的食物(當時這種原始的酒,與其說是酒,還不如說是酒味的粥)出現了。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圖檔來源:Wikipedia)

Raqefet洞穴中的石臼可能是13000年前古人類釀造啤酒的地點,考古學家在其中發現了啤酒(粥)殘渣

随着人類釀造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啤酒制造原料的廣泛來源(理論上,隻要有澱粉就能釀造啤酒,大麥小麥這種糧食作物自然讓啤酒很容易就能釀造出來),到了古埃及時代,喝啤酒就已經形成了風俗。根據曆史研究,在當時建造吉薩大金字塔的時候,勞工們每人每天還會得到4—5升啤酒配給,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古城邦也會用啤酒支付勞工的工資。

這種習慣到後來也擴散到了歐洲。即使當時喝葡萄酒等果酒的貴族們瞧不上啤酒,還一度認為啤酒是一種不健康的飲品,但是這也抵不過平民對啤酒的熱愛。随着工業革命的興起和對世界各地的殖民擴張,啤酒成為了世界上僅次于水和茶的世界第三大暢銷飲品。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古埃及墓葬陪葬品中的面包房和啤酒廠 (圖檔來源:Wikipedia)

啤酒花的加入

正是由于這種熱愛,中世紀的人們嘗試在啤酒中加入各種調味品,比如各種草藥,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啤酒花出現在了啤酒中。

啤酒花的正式名稱叫作“蛇麻”,是一種草藥。啤酒花不僅為啤酒帶來了特有的苦味,而且還因為具有消毒殺菌的功能,顯著延長了啤酒的儲存期,于是這種配料就固定了下來,終于讓啤酒成為我們現在喝到的口味。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蛇麻植株和啤酒花 (圖檔來源:Wikipedia)

經過現代工藝改進的啤酒釀造流程,簡單來講,一般是先将澱粉源(一般是發芽大麥)與熱水混合制備出麥芽汁,然後将其煮沸,在煮沸過程中加入啤酒花,冷卻後向其中加入酵母,經過酵母發酵過濾的液體就是啤酒了。

氣候變化下的啤酒危機

到了現代,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制造啤酒的兩大原料——大麥和啤酒花,産量和品質都不約而同受到了影響。

首先是大麥,這是一種産量僅次于玉米、大米和小麥的糧食作物,其産量的30%都用來釀造啤酒了。大麥的理想溫度在15℃—20℃,整個生長季節(尤其是灌漿期)還需要充足的降水。

目前全球60%左右的大麥都由歐洲供應,但随着氣候變化,目前歐洲經常在大麥開花和灌漿的夏季遇到極端高溫和幹旱情況。氣溫過高會導緻大麥産生熱應激現象,降低其光合作用能力,進而造成産量下降。幹旱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在灌漿期的幹旱,會導緻嚴重歉收。

在2018年夏季,德國經曆了有氣溫記錄138年以來的最高溫度,最終導緻大麥産量創下199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當地農民被迫将這些品質和産量雙低的大麥與往年的大麥混合起來,試圖售賣給啤酒廠,但卻因為品質差而被酒廠拒絕——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态。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大麥 (圖檔來源:Wikipedia)

其次就是啤酒花了,啤酒花是為啤酒帶來特殊苦味和香氣的成分,其中的苦味來自α-酸。一項近期的研究收集了自1971年至2018年間德國、捷克和斯洛文尼亞90%的啤酒花種植地區的資料,揭示了氣候變化對啤酒花的影響。

與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年份相比,現在啤酒花的成熟期提前了20天,同時,啤酒花的産量每年下降0.2噸/公頃,而啤酒花内的α-酸在1994年之後和之前相比則下降了0.6%。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收割後準備制造啤酒的啤酒花 (圖檔來源:Wikipedia)

而根據目前的估計,到2050年,歐洲地區的溫度可能相比于1970年上升1.4℃,降水可能會減少24毫米。按照這個資料估算,到2050年時,啤酒花的産量可能會下降4%—18%,α-酸含量将減少20%—31%。

随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啤酒可能會越來越難喝了

全球主要的啤酒花産地也在歐洲 (圖檔來源:參考文獻3)

大麥和啤酒花産量和品質的雙下降,無疑會讓未來啤酒産量和口感都嚴重下滑。

雖然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人行動了起來,一方面開始尋找更高海拔的山區種植啤酒花,另一方面則開始培育耐旱耐高溫的啤酒花品種,但這些手段能不能起到作用,能起到多大作用,都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結語

實際上,啤酒的問題不算大問題,畢竟啤酒花沒了,其中的α-酸可以化學合成,但真正現實的問題是全球糧食供應,以及引發與此相關的一系列産業的問題。

比如作為啤酒原料的大麥,它的更大用處在于制造飼料,如果飼料減少,動物減少,肉自然就減少,肉價自然也會上漲。除此之外,水稻、小麥、玉米這些主食的産量也可能會減少,甚至連制造巧克力的可可豆的産量都會減少。

從這一點看,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準備好和氣候變化共存了嗎?

參考文獻

1.BINDEREIF S G, RÜLL F, KOLB P et al.,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the European Barley Market Requires Novel Multi-Method Approaches to Preserve Crop Quality and Authenticity[J/OL]. Foods, 2021, 10(7): 1592.

2.BENTO V A, RIBEIRO A F S, RUSSO A,et a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n wheat and barley yields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J/OL].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15484.

3.MOZNY M, TRNKA M, VLACH V, et al. Climate-induced decline i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uropean hops calls for immediate adaptation measures[J/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 6028.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地星引力(科普創作者)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