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作者:鳳梨欣賞家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文|鳳梨欣賞家

編輯|鳳梨欣賞家

前言

古代是如何挑選“公務員”的呢?

在封建時代,權力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平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跨越階級的機會,除非參軍,或者科考。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衆所周知的是,第一條路是非常兇險的,不說通過當兵擷取軍功晉升了,稍有不慎,就會死在戰場上,成為别人加官晉爵的“炮灰”。

是以大部分古代男子都選擇了第二條路,即使最後沒有考中,那也沒有生命危險,在科舉考試中,前三名分别都有對應的稱呼。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榜首自然是狀元,但是這第一名可不是最搶手的,作為第三名的“探花郎”才是衆位考生心之所向,為什麼會這樣呢?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科舉制的誕生

要掌管一個巨大的國家,選拔官員是尤為重要的。

在先秦時期,朝廷的官員選拔主要在貴族中間誕生,凡是世家弟子,都有機會能夠承襲祖上的官職,這也就是課本中提到“世卿世祿制”。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在這個時期,官員和平民之間是不流通的,權力一直是貴族階級的專屬,時間長了,這種制度的弊病也就顯露了。

不僅養大了貴族的“胃口”,治理能力也越來越差,底層平民生活困苦,農民運動接連不斷,給了草莽劉邦可乘之機。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到了漢代,劉邦吸取秦時的教訓,建立了新的選拔程式,也就是所謂的察舉制。

在這套制度之下,地方可以根據人口比例“舉孝廉”,選擇更有才能的人進入中樞機構,治理國家。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但是這種完全“人選”的機制,久而久之再次成為門閥世家掌控權力的手段,九品中正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到了隋朝,隋文帝為了改變門閥掌控官員選拔的現狀,決定用考試這種更加公平的方式來選拔人才,這就是“科舉制”。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科舉制從隋朝起步,但是在唐朝得到完善,除了增加了許多考試科目以外,“殿試”也是在唐代才開創的先例。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而我們今天所要講的“狀元”“榜眼”和“探花”,正是在殿試完成的挑選,這三個稱呼分别代表殿試的前三名,我們大家都知道。

但是,你知道這三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殿試前三名稱呼的形成

對于“狀元”這個稱呼,長久以來一直有争議,衆人讨論的重點就是,到底是什麼時候才有狀元這個叫法的。

一部分史學家認為,狀元這個稱呼從唐代就有了,在《宋代狀元奇談》一書做的序言寫道:

“唐武後天授元年,武則天親試貢生于洛陽宮,得首席者便呼之狀元。”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大緻意思就是,武則天在洛陽的金銮殿裡測試衆位高中的貢生,其中第一名的人被稱呼為狀元。

大陸最後一位“探花郎”商衍鎏也認同“狀元”之稱最早開始于唐朝:“武後試貢士于殿前,故居首者曰狀頭,亦曰狀元。”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當然,還有一部分曆史學家認為,形容“殿試第一名”為“狀元”這個習慣,應該形成于唐末五代的時候。

在前唐和中唐時期,人們對第一名最多稱呼為“榜首”或者“狀頭”,直到唐末五代時期,“狀元”這個稱呼開始在史書典籍上出現。

直到南宋時期,這個詞才真真正正成為對進士第一人的專稱。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狀元”之稱出現的時間尚未有定論,但是“榜眼”的來源确實清清楚楚,其實在最開始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可以稱為“榜眼”。

原來為了榜單的美觀性,榜單公布的時候,一般把第一名居中放在榜單的第一行,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布在第二行,位于“狀元”兩側。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這樣看起來,就像是榜單的兩個眼睛一樣,是以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可稱呼為“榜眼”。

“探花”這個名号出現得要比“榜眼”還要早,一開始跟考試名次毫無關系。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唐朝放榜的時間在春季,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新科進士按照慣例需要舉辦一場遊園會,這時候,就需要在衆位高中者中挑選兩位英俊的少年郎作為“探花使”幫忙。

新科進士到來宴會現場後,“探花使”們要将題材采摘好的鮮花送給他,以示慶賀。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也是到了南宋時期,為了區分殿試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是以才用“榜眼”和“探花”區分開。

不過因為“探花”的來源,每一位帝王在欽點殿試前三名的名次時,都習慣性地将其中最為年輕、長相最為俊美的人選為“探花”。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但道理說,第一名是天下公認的,學識最淵博的人,為什麼那麼多的學子喜歡當“探花”,而非“狀元”呢?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為什麼人人愛探花

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狀元及第後,會受到皇帝的重用,動辄被封為尚書、巡撫、監察等等要職,成為皇上的心腹。

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狀元還是榜眼,抑或探花,在初次獲封的官職上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可能一上來就是二、三品的大官。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大多時候,狀元會被封從六品的官職,根據史書上的記載,絕大多數的狀元的第一任官職是“翰林院修撰”。

而“榜眼”和“探花”雖然說是“第二名”和“第三名”,但是實際的知識水準相差并不大,是以一般在官職上沒有差別,都是正七品的官,比如“翰林院編修”。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雖然在職位上沒有差別,但是這第三名可比第二名多了一個優勢,那就是長相,還是被天子肯定過的相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榜下捉婿”的故事。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因為科舉考試之後,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叫做“放榜”,也就是将中舉的所有人按照名次寫在紙上張貼出來。

觀看放榜的可不隻有考生本人,還有一些家中有待嫁女兒的富商和官員,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想要投資一個“潛力股”。

其中有才又有貌的“探花郎”更是各位閨閣小姐們眼中的“香饽饽”。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如果哪位“探花郎”得到朝中重臣的青睐,擇為“東床快婿”,那麼,這位“探花郎”不僅能夠抱得美人歸,連仕途上都有了保證。

有一些比較“幸運”的探花,還能被公主選上,成為驸馬。

不過成為普通官員的女婿和成為皇帝的女婿還是有差別的,在很多朝代,為了防止驸馬勢大欺壓公主,會有意識地限制驸馬的仕途。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是以,一些有抱負的進士并不願意成為驸馬,當然如果隻是想要“享清福”,當上皇帝的女婿還是非常幸運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進士即使沒有當上狀元,但是當上了探花,也一樣非常欣喜的原因了。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結語

雖然聽上去,喜歡當“探花”的讀書人有些“市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殿試的前三名,在文采方面都是佼佼者。

比起其他的庸俗之輩,不知道好了多少了,這也是古代有錢有勢的人家喜歡“榜下捉婿”的原因。

科舉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即使沒有獲得前三名,隻是得了進士,在普通的商戶之家看來,也是潛力無限。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登科就能改變命運,也難怪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要往科舉這條路上擠,因為這确實是古代平民男子少有的能夠跨越階級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