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作者:中醫名家原芳芳

中醫上有句老話,“千寒易去,一濕難除”可見祛濕困難,難如徒手登山;不過有了濕氣也不必太過擔心,原醫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劑出自醫聖張仲景的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祛濕氣。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在醫院坐診的時候遇到過很多患者,整日裡身體困重疲倦、昏昏沉沉的,平時吃不下飯卻總是腹脹、拉稀;舌頭一伸都是胖大舌,齒痕很重、整體還都水嫩濕滑的,一片脾虛濕盛之象,可以說濕氣盛的情況在現代人身上太普遍了,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會有脾虛濕重的問題。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而濕氣對我們人體的影響也是非常之大的,“世間本無病,皆由濕濁生”,在中醫上認為濕濁是世間百病化生的根源;濕氣重了不僅會阻絡髒腑,導緻髒腑失養,引起各種病邪内生,還會阻礙氣血的運作,導緻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外感邪氣、體弱多病。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不過也不必太過擔心,濕氣産生的主要原因不過是脾胃虛弱、陽氣不足罷了

為啥這樣說呢?濕氣的本質其實就是體内水液失去控制、堆積在一起了!脾胃呢,是身體的後天根本,氣血津液的化生之源;而陽氣主蒸騰氣化,陽氣不夠就不能蒸騰水液,導緻體内水液積聚,是以說啊,體内濕氣重無非脾虛、陽氣不足這兩個主要原因導緻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知道了濕氣産生的主要原因就能有效的祛濕排濕了,那就不得不說一下醫聖的這一劑千古方了,方名為苓桂術甘湯,主要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味藥構成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其中茯苓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祛濕小能手”祛濕能力特别強,不僅能夠下利水濕把水濕通過小便排出,還能健脾,起到調理脾胃、恢複脾胃運化的能力的作用,從根源上解決濕重的問題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桂枝則以溫陽發散為主,能夠溫化水濕、散寒止痛,它就好像太陽一般,能把我們體内的水濕蒸發氣化,進而讓水濕不再積聚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而白術也是個祛濕猛将,能夠輔助茯苓桂枝、增強藥效,甘草則以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為主,不僅有益氣健脾之效,還能調和藥性、補益不傷身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全方諸藥共用不僅健脾祛濕還有溫陽化飲之效,能夠調理各種水濕較重引起的身體困重乏力、食欲不振、腹瀉腹脹、大便稀溏等症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醫聖一個祛濕千古方,讓你從頭到腳去濕氣

以上僅個人觀點,不具适配性,具體用藥還需根據個人情況辯證用方加減,切勿私自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