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相信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注意到了:在經濟下行态勢明顯的當下,很多明明可以極力避免的沖突與沖突卻變得更容易爆發和産生。原因無它,每個人的壓力都十分龐大耳。
在對未來的生活不抱有任何美夢希冀的前提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更加專注于當下的生活。雖然這個專注于生活往往都是被逼無奈的結果,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頗受影響。
一個極為明顯的特征是:醫患與醫鬧的上演情形愈發增多。而且外賣騎手和小區保安之間還曾發生過命案的糾纏。2023年12月5号晚上22點左右,青島就發生了這樣一起命案:
一位54歲的小區保安竟然将一位32歲的女性外賣騎手當場捅死。消息一出無疑引發大量輿論與媒體的關注。人們紛紛感到不解,本來都是很不容易的工作,為什麼不能多一點包容呢?
反而是一怒之下落得個一死一坐牢的結局與下場。這件事情所反映出的其實是經濟下行态勢下人們對于未來普遍有一種焦慮情緒夾雜其中。這種焦慮情緒會成為其他負面情緒的導火索。
無獨有偶,2023年12月20日,一位河北石家莊的魏女士像平常一樣打車出門,隻不過這次她選擇的是滴滴特惠。誰曾料想,魏女士上車後接駕的女司機态度十分不友好,還罵人。
魏女士的觀點
魏女士覺得既然滴滴公司推出了這項業務,那就意味着乘客可以選擇體驗這項業務,也可以選擇不去體驗這項業務。對于乘客來說,其當然擁有和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選擇權。
這是其一。其二是滴滴司機既然接下了這筆生意,那麼就不能心生不滿,更不應該破口大罵。按照常理來說,順風車、網約車行業都算在服務行業的範疇當中。
開車司機應當本着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來為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是必須且雙向的。因為無論是網約車司機也好還是順風車司機也好,隻要和平台有合作關系,就要維護平台形象。
這種維護形象的意識和做法應當來源于個人自覺。因為雙方之間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合同關系,就算開車司機再有不滿,也應該去向滴滴平台反映。而不是将氣撒在乘客的身上。
這種觀點與看法無疑非常正确,而且魏女士也沒有做出一些特别出格的事情。如果僅僅隻是因為價錢低就遭受到了開車司機的謾罵與吐槽。那麼魏女士當然可以就此次服務做出投訴。
滴滴司機的角度
其實滴滴司機的角度就一個核心觀點:特惠車不賺錢。但滴滴司機并不能将這種沖突直接轉移到顧客上來。這種現象就好比是美團外賣,商家與顧客都付出了相當高的代價。
但顧客或者是商家卻一味地在互毆。這種行為無疑折射出兩種意味:一種是不敢得罪美團這個平台;一種則是将固有沖突轉移了對象。滴滴司機的做法就是如此的。
如果對滴滴平台指派的特惠車的單子不滿意,滴滴司機其實可以向滴滴平台進行回報。将自己的理由上報上去并等待平台的說明或者是相關行為的做出。在此之前,如果有業務的話,
則必須保質保量完成。否則就是對平台與司機之間存在的協定關系的否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經濟下行的态勢下,整個社會的總體負債率是較高的,而大家手裡沒錢也是實際情況。
是以這個時候應當解鈴還須系鈴人,滴滴司機應該去找平台進行反映,讓平台對特惠車的營運做出适當調整。使得司機與乘客之間尚有餘息。除此之外,謾罵是任何時候都是絕對禁止。
後續結果的做出
魏女士在進行投訴後,很快就得到了滴滴平台的回應。平台稱已經處罰了這位司機,并讓其停止接單。不得不說,滴滴平台的處罰還是十分到位的。因為停止接單就是最大的處罰。
從這位滴滴司機的謾罵聲中也可看出其趨利的行為特性十分明顯。故而從此種角度上來看,将其停業的這種行為無疑會讓其得到更好的教訓,同時又可以避免下一個魏女士的投訴。
這樣的結果是兩全其美的。可是滴滴平台也應該适當反思,那就是什麼樣的司機才可以去接特惠車的業務。究竟是接車已久的老司機還是剛剛入行的新司機;究竟是補貼較多的還是
補貼較少的;究竟是不特定對象的指派訂單還是特定對象的指派訂單?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滴滴平台在後續的聲明中給出一個說法和理由。而且必須是十分充分的。
不然滴滴平台的這種霸權條款行為就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因為滴滴平台仗着自己是大平台就可以為所欲為、胡作非為的話,那麼誰還能夠站出來去保全司機與乘客的利益呢?
綜上所述,當問題出現之後,我們首先應該去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出現問題後妥善的處理方法是什麼以及怎麼樣才算是妥善處理。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