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幹得怎麼樣?九龍坡答卷來了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幹得怎麼樣?九龍坡答卷來了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關系到後代子孫的生存關鍵,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更是民生大計的重中之重。

今天上午,由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宣傳部、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新聞辦主辦的2023年九龍坡區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發言人來了活動在九龍坡區舉行,來自該區生态環境局、區城市管理局、區住房和城鄉建委以及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針對上述兩個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而這份來自九龍坡區的答卷,也解答了九龍坡區在2023年針對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具體幹了什麼,成果如何。

九龍坡區生态環境局

制定階段性目标

持續發展九龍坡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幹得怎麼樣?九龍坡答卷來了

九龍坡區生态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彥表示,九龍坡區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動員全區上下奮力打造美麗重慶建設九龍坡範例的具體行動,制定了九龍坡區同步疊代更新生态環境治理和生态保護工作體系的階段性目标。

按照“3年上台階、5年大變樣”的思路,九龍坡區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強化“上遊”意識、勇擔“上遊”責任、力争“上遊”水準,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号工程”為總抓手總牽引,以改善生态環境品質為核心,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持統籌高水準保護、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質發展,一體化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九治”。

到2027年,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長江和尚山斷面水質保持Ⅱ類,全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穩定在320天以上,PM2.5濃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受污染耕地安全使用率保持在93%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使用率達到4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95%,水土保持率達到8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在73.3%以上 “兩江四岸”核心區岸線及濱江區域環境整體顯著提升,逐漸形成生态空間山清水秀、生産空間綠色低碳、生活空間宜居宜業的美麗九龍坡新格局,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

責任落實到人

垃圾分類工作紮實周深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幹得怎麼樣?九龍坡答卷來了

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李斌表示,《九龍坡區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是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大舉措,九龍坡區通過細化分工,責任落實到人,確定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使用率任務目标能高質達标。

一是全鍊條優化分類收運體系。督導市環衛集團、固廢公司跟進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銜接的運輸網絡,按照收集需求增設收運點位,配足、配齊作業人員和分類運輸裝置,優化垃圾收運路線,定人、定車、定時、定點、定線,有效提升垃圾收運效能。同步以鎮街為單元建立13個有害垃圾收集暫存點,安排專業公司每月定時定點收運處置有害垃圾,實作有害垃圾分類收集、暫存、轉運、處置全閉環管理。重點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兩網融合”,規範483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22個兩網融合點,加快健全再生資源收運系統,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回收使用率。目前,全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使用率達45.38%,廚餘垃圾有效分出比例達到33.09%。

二是全方位監管分類閉環流程。通過制定《九龍坡區生活垃圾“混投、混收、混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執法工作小組,聚焦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3個關鍵環節,圍繞“7類突出問題”開展常态化執法,累計開具執法整改通知書152份,督促整改問題583處,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品質。組織73名巡檢員的第三方巡檢隊伍,重點對400餘個小區的投放點位、桶邊值守、廚餘垃圾分出量等情況進行督導巡查,及時發現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定期複查整改落實情況,并對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目前已累計整改問題43756個,形成閉環管理機制。

九龍坡區住房和城鄉建委

突出綠色發展理念

九龍坡的這些變化值得關注

九龍坡區住房和城鄉建委副主任蘇彥西在釋出中表示,九龍坡區通過突出綠色發展理念,紮實開展兩江四岸治理提升。

針對九龍坡區段長江污染治理、生态修複等問題,九龍坡區突出綠色發展理念,以生态保護和修複為指引,先後實施了江岸業态功能整合,消除原九龍坡餐飲污染;關停調沿江貨運碼頭,實施船舶污水定點收集;實施重要節點美化綠化,打造全線無斷點、聚集人氣、激發活力的生态文化藝術走廊;開展沿江消落帶治理,創新沿江植被栽植技術,成功實施消落帶林澤工程,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搶抓166退役艦到港機遇,高規格打造重慶建川海疆博物館景區,打造重慶沿江國防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強化民生需求,共完成超過5.4公裡的高品質沿江步道,高标準建設九龍灘廣場兒童樂園,改造2公裡沿江裸露地塊,創造性巧用高架橋線下“灰空間”,建成裸眼3D彩繪約16000平方米,做美做靓九龍灘“城市陽台”名片。

圍繞提質增效目标,紮實開展城鎮管網綜合治理。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岸,高标準實施水環境治理,離不開高标準的城鎮排水管網整治。2020年至今,九龍坡區累計完成各類建立、改造、修複排水管網152公裡,整治各類排水管網病害點位和問題2700餘個,成功完成了漁秋浩暗涵清污分流,建設碼頭、鵝公岩排口、重慶西站排口雨污分流改造等一大批困擾城市排水的老大難問題。2020年至今,九龍坡區累計投入資金17億元,克服資金缺口多、協調強度高、施工難度大等不利條件,高标準開展了跳磴河九條支流“清水綠岸”治理提升,桃花溪楊溪河支流、石坪橋支流、紅獅支流、支一支二線支三支四線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整治,九龍灘治理提升,彩雲湖、銅罐驿污水處理廠提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系統化的解決了相關片區排水系統治理、生态環境修複、群衆民生需求、曆史文化傳承等相關問題,将生态建設理念實實在在的寫在九龍坡的大地上。

此外,九龍坡區還依托專業化管護,全力助推城市排水設施管理水準提檔更新。通過購買服務,為污水處理廠、水質淨化站、重點整治河道提供全方位專業服務;通過實施城市易澇點“智慧水篦”試點建設工程,對車行下穿、道路低窪等城市易澇點普通水篦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作排水防澇應急處置的智能化;通過更新排水管線GIS系統,實作排水管網排查成果持續更新與資料治理、管道健康狀況更新維護管理、排水管網智慧監測資料接入與動态管理。

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推進礦山生态修複

讓生态真正得以改善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态保護攻堅戰行動幹得怎麼樣?九龍坡答卷來了

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徐沙表示,九龍坡轄區的中梁山脈沿線共計分布52個、2460畝曆史遺留和關閉礦山。按照市、區兩級工作部署,九龍坡區規資局探索新的組織機制、資金籌措方式、差異化修複政策,全面推進礦山生态修複工作。

一是搭建“1+3+N”治理組織機制。即“政府主導,多主體實施治理,部門、鎮街、第三方監管”。國有土地上的礦山修複以國有平台公司或國有土地使用權人為項目業主,集體土地上的礦山修複以村委會為項目業主。二是建構“工程棄土-礦坑客土”轉化模式。利用礦坑有償收納周邊重點工程項目工程棄土,同步化解建設工程棄土堆放難和礦山複墾優質客土少兩大難題。全區通過有償收納建設工程棄土,消納建築棄土約615萬立方米,節省資金約1.23億元。三是采取“一礦一策”差異化修複政策。對位于生态環境保護區内的礦山,大力恢複植被,打造生态“綠肺”,并開展生态地票交易;對位于城鎮周圍、坡度平緩、有建築物或構築物的礦山,保留為建設用地;對位于風景區内或有造景需求的礦山,關聯區域周邊優勢資源,打造集人文、觀光、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戶外體驗地,提升自然資源資産價值。

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51個、2445畝礦山生态修複任務,中梁山生态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中梁雲峰38号礦山獲得市級“重慶最美生态打卡地”稱号; 2023年,中梁山礦山公園入選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典型案例集》。

上遊新聞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周邦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