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妻子是一對普通的夫妻,兒子已經成家立業,閨女還在上學。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去商場購物,我打算給閨女買一件韓版外套作為她的生日禮物。
我一看價錢,心疼得牙疼,可是閨女一直對那件外套眼饞得不行。我妻子剛拿出錢,我兒媳立馬伸手攔住了,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我感到很丢臉,就忍不住發飙了:“娘家的你争,婆家的全要,真貪!”。
這時,我閨女看着我,眼圈紅紅的。在場的人都沉默了,尴尬的氣氛讓我意識到自己失态了。
”我妻子也有些生氣,低頭不說話。那時候心情真是錯綜複雜,自己又心疼孩子,又覺得人情似水,丈母娘嘴硬,可難受啊。
我告訴她:“别告訴你媽,這是我給你的生日禮物。
閨女高興得像隻小鳥,抱着我,說了一句:“爸,你最好了!”與母親的沖突,終究給了我一個與閨女親密的機會,她像小時候一樣跟我撒嬌,而我也悄悄地為她付出,竭盡所能地寵愛她。
這件事情,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回到家後,我和老婆聊了很久,我開誠布公地告訴她,我們的錢得花在值得的地方,提醒她不能被孩子平時給自己戴的高帽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那以後,我對購物也是三思而後行,有計劃地花着咱的積蓄,孩子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圍城準了。
我知道從我與閨女之間的互相了解開始,意味着從親情的角度透過生活探讨妥協的必要性。
過了一段時間,一次家庭聚餐上,我兒子提出了一個計劃,想要出國深造。光是一聽到這個消息,我老婆就高興得合不攏嘴,明顯比給我女兒買外套時還要來得熱情。
于是,我當即表示反對,不希望兒子為了出國留學耗費大量金錢。
兒子立刻顯得有些氣憤,表示自己已經做好了很多準備,并且有了一些獎學金和助學貸款。
而我一直認為,兒子還年輕,可以在國内繼續深造,等到條件更加寬裕些再考慮出國留學。
在一番激烈的讨論後,我妻子和我意見大相徑庭,堅持支援兒子。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有些憤懑,感覺妻子對兒子的支援要遠遠超過對我們女兒的關心。
這一次的沖突讓我感到很受打擊,我開始懷疑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我覺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尤其是在處理孩子教育和前途規劃的事情上。
現在,我陷入了一種困境,我想要尊重兒子的選擇和追求,但同時也擔心我們的家庭經濟負擔。
我發現,這一次的沖突不僅僅是關于孩子的前途,更深層次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尊重和平等。
很多天後,家裡來了一個姨妹,她在鄉下辦事回來看望我們。在家裡,父母親戚之間的稱呼一向很準确,她被稱為大妹。
原來,大妹要求從家裡拿走一些東西,還準備帶着我媽跟她一起去鄉下住幾天。
于是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我走到客廳,看到這種情況,連忙安慰說:“大妹咧,你看看,就住在這裡幾天,過幾天我再送你回去也不遲。
而且,這麼多年了,我在這裡還能拿什麼東西?再說這房子不是你的一個人的,我要拿點東西有何不可?”。
老伴兒卻顯得很固執,不斷地對大妹強調她在家的重要性。一方面了解長輩對家庭的情感,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希望大妹跟難舍難分。
家庭的沖突是如此糾結,每一個人心裡都藏着自己的難言之隐。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們的家庭有了新的沖突。閨女表現出了對父母的關注減少,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和男友的感情當中。
這樣的狀況讓我感到很失落,我和妻子也曾經一起為孩子的成長獻出了很多,但現在孩子們卻似乎不再需要我們了。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不經意間聽見了閨女和兒媳之間的對話。她兒媳說:“你爸媽哪裡有什麼錢,我們這次過節也沒收到他們的紅包。
”這些話讓我感到很心痛,作為父母,我們的努力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過得更好,但現在卻被誤解成“越來越寵着自己”。
與此同時,我兒子也開始變得冷淡,和我之間的對話也越來越少。曾經那個依偎在我懷裡的孩子,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他的生活裡似乎已經沒有我。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那天的閨女擁抱我的樣子,我永遠不會忘記。生活中的沖突和糾結,也許會慢慢消散,也許卻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