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億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議,格力電器信心從何而來

作者:快消八談

#快消八談##消費##格力#12月21日,很難想到一紙公告就令格力電器市值蒸發百億。此前格力電器釋出公告稱,公司拟通過受讓現有12名股東持有的股份,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钛股份。投資者聞訊紛紛“用腳投票”,12月20日甫一開盤,格力電器便大幅下殺,主力選擇抛售,收盤大跌7.09%報30.8元,全天成交金額為38.85億元,換手率為2.22%,市值蒸發132億元。Wind資料顯示,格力電器主力資金淨流出3.9億元,淨流出額創2023年5月4日以來新高。

10億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議,格力電器信心從何而來

格力钛“麻煩不斷”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稱,公司已經于2023年12月19日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定》,拟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格力钛2.71億股股份,該部分股權占格力钛總股本24.54%,交易對價為10.15億元,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钛股份不參與本次交易。

格力钛原名銀隆新能源,格力電器與銀隆新能源的交集源于2016年,董明珠曾計劃通過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銀隆,由家用空調進軍汽車空調市場,同時布局儲能、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産業,但該收購計劃遭股東否決,随後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入股銀隆,成為第二股東。

不過銀隆新能源在之後的幾年裡“劫難重重”,2018年初,銀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超過10億元,河北武安工廠大面積減産,南京産業園一度被法院查封。

2018年11月,大股東銀隆集團以及銀隆集團實際控股人魏銀倉、前高管孫國華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億元。2019年4月,銀隆官微釋出聲明,該公司董事、原公司總裁孫國華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原董事長兼大股東魏銀倉遠遁美國。

一場風波後,格力電器還是選擇“接盤”,格力電器于2021年8月公告稱,公司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後,格力電器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将成為控股子公司。

雖然獲得了董明珠強力背書,但格力钛的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資料顯示,格力钛2022年度營業收入25.87億元,營業利潤虧損19.69億元,淨利潤虧損19.05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4.40億元,營業利潤虧損1.42億元,淨利潤虧損1.71 億元。

10億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議,格力電器信心從何而來

轉型該走哪條路

盡管質疑聲音不斷,但格力方面似乎頗有底氣。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建立了“光儲直柔”一體化的零碳能源産品新生态。為加速推進落實公司的綠色能源戰略,公司拟通過增持格力钛股份,加強對格力钛的管理與控制,充分發揮雙方的協同效應,降低内部管理成本。

在業内觀點看來,格力電器押注格力钛是其多元化發展中的一環,産業觀察家丁少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是藍海市場,格力電器涉足該賽道有助于開啟第二增長跑道,不過最根本的還是格力钛需要用技術、财務表現來證明自己是優質資産。

10億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議,格力電器信心從何而來

多元化是格力電器一直在喊的口号,格力電器在2022年财報中表示,格力電器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旗下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費品牌及淩達、凱邦、新元等工業品牌,産業覆寫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

不過截至目前,依賴空調大單品的事實并未明顯改變,2023年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空調”一項在營收中占比為70.54%,其他“生活電器”占比僅2.19%,不斷加碼的綠色能源和智能裝備兩項,占比分别僅為2.94%、0.25%。近年來,格力已經涉足了锂電池、手機、新能源車、醫療健康、預制菜等多種業務,然而其多元化未取得顯著成果。

專家觀點指出,家電與能源領域的關聯較為密切,格力電器以家電制造立足,向新能源領域進軍,大方向上具備合理性,但是在格力钛經營沒有盈利迹象的情況下,豪擲千金很難說服廣大投資者。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采訪格力電器,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