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亿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议,格力电器信心从何而来

作者:快消八谈

#快消八谈##消费##格力#12月21日,很难想到一纸公告就令格力电器市值蒸发百亿。此前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受让现有12名股东持有的股份,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钛股份。投资者闻讯纷纷“用脚投票”,12月20日甫一开盘,格力电器便大幅下杀,主力选择抛售,收盘大跌7.09%报30.8元,全天成交金额为38.85亿元,换手率为2.22%,市值蒸发132亿元。W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主力资金净流出3.9亿元,净流出额创2023年5月4日以来新高。

10亿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议,格力电器信心从何而来

格力钛“麻烦不断”

格力电器在公告中称,公司已经于2023年12月19日与12名交易对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受让其合计持有的格力钛2.71亿股股份,该部分股权占格力钛总股本24.54%,交易对价为10.15亿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钛股份不参与本次交易。

格力钛原名银隆新能源,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的交集源于2016年,董明珠曾计划通过格力电器以130亿元收购银隆,由家用空调进军汽车空调市场,同时布局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但该收购计划遭股东否决,随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投资入股银隆,成为第二股东。

不过银隆新能源在之后的几年里“劫难重重”,2018年初,银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南京产业园一度被法院查封。

2018年11月,大股东银隆集团以及银隆集团实际控股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该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原董事长兼大股东魏银仓远遁美国。

一场风波后,格力电器还是选择“接盘”,格力电器于2021年8月公告称,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虽然获得了董明珠强力背书,但格力钛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格力钛2022年度营业收入25.87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9.69亿元,净利润亏损19.05亿元;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40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42亿元,净利润亏损1.71 亿元。

10亿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议,格力电器信心从何而来

转型该走哪条路

尽管质疑声音不断,但格力方面似乎颇有底气。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建立了“光储直柔”一体化的零碳能源产品新生态。为加速推进落实公司的绿色能源战略,公司拟通过增持格力钛股份,加强对格力钛的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降低内部管理成本。

在业内观点看来,格力电器押注格力钛是其多元化发展中的一环,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是蓝海市场,格力电器涉足该赛道有助于开启第二增长跑道,不过最根本的还是格力钛需要用技术、财务表现来证明自己是优质资产。

10亿元增持格力钛引争议,格力电器信心从何而来

多元化是格力电器一直在喊的口号,格力电器在2022年财报中表示,格力电器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旗下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费品牌及凌达、凯邦、新元等工业品牌,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

不过截至目前,依赖空调大单品的事实并未明显改变,2023年半年报显示,格力电器“空调”一项在营收中占比为70.54%,其他“生活电器”占比仅2.19%,不断加码的绿色能源和智能装备两项,占比分别仅为2.94%、0.25%。近年来,格力已经涉足了锂电池、手机、新能源车、医疗健康、预制菜等多种业务,然而其多元化未取得显著成果。

专家观点指出,家电与能源领域的关联较为密切,格力电器以家电制造立足,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大方向上具备合理性,但是在格力钛经营没有盈利迹象的情况下,豪掷千金很难说服广大投资者。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事采访格力电器,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