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作者:伊河生活

【張國民投稿:退伍後,我在高溫灰塵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勞工 伊河生活編發】

我1973年入伍,1977年退伍後,因為沒有社會關系,我被安排到一家機修廠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勞工,後被公開選調為黨辦秘書,在公司中高層管理崗位工作30餘年,副處級幹部退休。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回顧自己近七十走過的路,我深深體會到,唯有奮鬥才能改變命運。

我是1955年2月出生的,家在洛陽西郊。我出生不久,第一拖拉機廠在我們家附近開工建設,也就是從那時起,共和國十大廠礦企業相繼在洛陽西郊開工建設,洛陽這座古老的城市,因風風火火的“一五”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然而,廠礦企業開工建設,我們家及周邊成千上萬的居民沒了土地,統一改為了城市戶口。我們家原本給生産隊種地,計工分,年底分錢,但是沒了土地,父親和哥哥們後來陸續進了工廠,當了勞工。

我上到初二時,父親意外病逝,家裡缺了大勞力,我們家7口人的生計成了問題,我隻得辍學回家。

但是,我當時在班裡是班長,我的作文經常受表揚。老師覺得我不上學,太可惜,到我家做我母親的工作,想讓我回學校繼續讀書,但我不忍心看到母親太辛苦,隻得謝絕老師的好意,到工廠當了一名學徒,一個月18元工資,這了這筆收入,大大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然而到了1973年一開春,我的大弟也當了學徒,家裡有了新的收入,當時正好部隊來征兵,有學徒工友報名參軍,我也産生了想當兵的想法,我說通母親也報名參了軍。

新兵下連後,我被分到了連隊炊事班,然而,當時我積極性卻并不高,我是來當兵的,不是來做飯的,一心想到戰鬥班裡去。

但是有一天,班長找我談心,他說當兵服從指令是第一位的,黨的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部隊不允許讨價還價,必須服從指令,而炊事班是最能培養和鍛煉人的地方。班長的話我聽進去了。

這時候,我認識的二班一個老鄉悄悄給我說,在咱們連隊,除了戰鬥班特别優秀的以外,在連隊立功受獎乃至提幹,炊事班相對還是比較容易些,因為炊事班大夥都不想來,嫌髒嫌累,覺得當炊事員沒出息。

他還說如果把飯做好了,把地種好了,把豬喂好了,想不進步都難,他還說,現在的副連長就是以前的炊事班長。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然而,當時他們說的我也都能聽懂,可我的心裡還是想到戰鬥班去,但手頭的工作一點沒敢馬虎。

一個剛入伍的社會青年,身上的青澀在軍隊這個大熔爐裡一點點熔化。

1975年3月的一天,連隊開展“學雷鋒事迹,講身邊故事”報告會,各班至少推薦2名同志參加全連的講故事活動,我們炊事班在推薦誰人選時卻遇到了點問題。班長接連找了3個同志準備上台演講,可他們都推脫文化水準不高,也不會寫文章,上不了台面。

當找到我時,我并不害怕寫東西,上中學時,我的國文成績好,寫作文并沒覺得費力,還總受到老師的好評。到炊事班後,班長和戰友們起早貪黑為大家做飯的一幕幕,我都看在眼裡,尤其是班長親自幹,每天第一個起床,天還沒明,饅頭都蒸好了,還經常關心班裡同志的學習和進步,榜樣的作用很突出。對,我就寫班長在本職崗位學雷鋒的故事。

沒想到,在聽完我的演講後,指導員和連隊幹部、包括台下的戰友們,都禁不住點頭。我的演講在連隊一炮打響。沒多久,我被調整為連隊候補文書,和通信員一起成了連部的兵,而之前連部文書已被列入預提幹部對象,不久就要參加集訓去了。

後來聽通信員說,那天的故事會後,連長和指導員讨論,說沒想到張國民的文筆還挺好,口才表達能力也還行,炊事班長也說他綜合素質不錯,那就調連部當文書吧。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陽光向上的戰友,成了我成長的榜樣!

當文書後,我負責出連隊的4塊黑闆報,協助連首長整理各種登記和報表,跑機關送材料取資料,我感覺比在炊事班有意思多了。

就這樣,我在連隊當了2年文書,到了1977年,連隊準備上報我為預提幹部苗子時,沒想到當年僅給連隊一個名額,但是連隊有3名符合條件的,在讨論名額給誰的時候,一個戰鬥班班長的得票數比我多一票,我落選了。

我感到很沒面子,這麼努力工作,卻因名額而落選,但是,作為一名基層連隊的戰士,我無條件接受了黨支部作出的決定。年底的時候,老兵退役時我離開了部隊。

然而,當年回到洛陽的退伍老兵,一些有關系有背景的,大都進了公檢法或工商等部門,我們家沒有這些資源,隻能聽天由命了。

社會很複雜,是随波逐流,還是逆境裡奮起,我選擇了後者。

後來,我和其它部隊回來的20名戰友,一起被配置設定到一家有1600多名職工的機械修配廠,且多數退伍兵又被工廠安置在最苦是累的鑄造工廠中的房間一線崗位。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熟悉鑄造工廠中的房間的人都知道,鑄造工廠中的房間最苦最累的活,煉鋼變渣工算是其中之一,而身高一米七三的我,就是其中一員。

人們做飯炒菜時,往往要往菜裡添加油鹽醬醋等各種佐料,煉鋼時,也要根據不同需要,向鋼水裡添加不同的“佐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達到預定的鋼液成分,加入石灰利于渣的特性……

然而,由于受當時生産工藝和自動化程度低的原因,添加這些“佐料”時,工廠中的房間灰塵特别大,溫度異常高(1500℃的鋼水,離鋼包1.5m左右,就有明顯的烘烤感覺,常人待不了1分鐘)。

更讓人難以承受的是,煉一爐鋼,需要加入50-80袋、每袋20公斤的料,這些料要用手一袋接一袋地往鋼包裡添料,高溫、料重、再加上防塵口罩捂在面部,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一般人在這樣的環境裡幹一會兒就受不了,而我,這樣的工種一幹就是5年。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期間,我還幹過錠坯清理工、鋼闆切割工等又苦又累的工種。

但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沒有改變我堅持多少年的讀書和寫作習慣,我業餘時間給廠部報紙投稿,我寫的散文還上過洛陽日報,被工友戲稱是“勞工記者”。

1983年,工廠實行黨政機構分設,公開選拔廠辦黨委秘書,而我由于是榮民、一線勞工,又經常有作品見報,我幸運地被選為廠黨委秘書,試用期半年。在新的崗位上,我天天第一個到辦公室,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位,到期順利轉正。

1987年,我被提拔為廠團委副書記兼秘書,擠身廠中層幹部行列,之後,又在廠部工廠中的房間主任、機關科長崗位工作了30多年。

2017年,我從廠工會主席崗位上退休。

自己這幾十年來走過的路,印證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能夠在環境裡保持清醒和努力,讓奮鬥成為前行的習慣!

我1973年入伍,退伍後在鍛造工廠中的房間當了5年變渣工,副處級幹部退休

奮鬥改變命運,勤奮創造未來!

#看見人間百态#

#文章首發挑戰賽#

【原創作品,頭條首發,全網監控。圖檔選自網絡,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