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稍坐一會兒,叔叔去給你打溫水洗頭。”在甘肅省積石山縣團結村便民理發站,第76集團軍某旅幹部、黨員突擊隊隊長王育龍熱情地招呼前來理發的小男孩。
抵達團結村第一天,該旅組建由18名黨員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沖在任務最前線。
相比其他隊員,王育龍具有豐富的抗震救災經驗。2010年4月,當時還是下士的王育龍跟随部隊到玉樹抗震救災,在一棟棟倒塌的房屋裡搜救群衆的場景,至今仍深深印在王育龍的腦海裡。
在這支黨員突擊隊中,有一名戰士和王育龍有着“特殊聯系”。他叫巴丁江措,該旅二級上士。
巴丁江措的家鄉就在玉樹。12歲那年,他經曆了玉樹地震。那晚,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幫助他脫險。
自此,巴丁江措産生了從軍報國的夢想。“當時我沒有找到那位叔叔,但看到很多解放軍叔叔奮戰在我的家鄉,我立志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巴丁江措說。
來到部隊後,巴丁江措刻苦訓練、踏實肯幹,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平時,巴丁江措還經常主動幫助戰友。
該旅接到抗震救災指令後,巴丁江措毫不猶豫地主動報名:“我是黨員,又是班長,還經曆過地震和災後重建,我去了一定能幫上忙!”來到災區後,他和黨員突擊隊的戰友一起,轉移群衆、搭建帳篷、搬運物資、清理廢墟,事事沖鋒在前。
得知王育龍曾赴自己的家鄉救災,巴丁江措感慨地說:“雖然王隊長不是當年救我的那位叔叔,但我非常自豪如今和他一起并肩戰鬥!”
12月23日,武警青海總隊官兵在民和縣中川鄉安置點為受災群衆供應熱食。曹展 攝
12月23日,在積石山縣石塬鎮肖紅坪村安置點,“帳篷學校”的孩子們收到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送來的手套。本報特約記者 張永進 攝
12月22日,武警甘肅總隊機動支隊醫療隊為積石山縣劉集鄉肖家村受災群衆提供醫療服務。侯崇慧 攝
12月24日,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幫助積石山縣石塬鎮孫家溝國小打掃衛生。楊程浩 攝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