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作者:張守健康觀

積石山縣強震發生後,原本甯靜的村莊瞬間陷入恐慌。“轟隆”一聲巨響過後,隻見地面突然翻起一個個渦旋,黃土如水一般漫過腳背。

“快跑!”村民們慌亂中大喊,可已經來不及了。一波高達3米的黃土浪席卷而來,村民們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巨浪淹沒。

“ 救我!”村民驚恐的呼救聲此起彼伏,可是四周一片漆黑,誰也聽不見誰。剛剛還平靜祥和的村莊頃刻間化為泥海,房屋轟然倒塌,汽車被吞沒。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村民們掙紮在濃稠的黃土漿中,大口嗆水,難以呼吸。

“我要被活埋了!”有村民絕望的大喊,黏稠的黃土已經淹到了嘴邊。浪頭翻滾,村民們在死神面前完全失去反抗之力。

然而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還在持續,黃土浪如野獸般席卷過每一個角落。村民們面對着未知的災害,隻能絕望地等待,在生與死的邊緣掙紮......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可就在人們以為這場災難不會結束的時候,3米高的黃土浪卻又在幾分鐘後退去了。

幸存的村民們這才意識到,剛剛發生的,是一種叫作“黃土液化”的可怕災害。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災害,它的成因和危害究竟為何?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一種可怕的地震引發災害

那場突如其來的3米高黃土浪,原來是一種叫“黃土液化”的災害所緻。什麼是黃土液化?

其實就是地震發生時,黃土中含水過多,在震動下失去承載力,産生液态流動的現象。

一想到平日裡我們站立和生活的地面,會在地震時突然化身黏稠的流動泥漿,讓人不寒而栗。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事實上,這就是一場地震引發的“二次災害”。當黃土液化發生時,原本堅固的土地會瞬間軟化,變成扭動翻騰的漿狀物,一切建築和生命都可能毫無預警地被吞噬。

“嘩啦——”

“救命啊!”

随着轟鳴聲,一棟又一棟房屋在液化的黃土中搖晃着傾斜下沉,裡面的村民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吞沒在咕咚作響的漿流中。他們絕望的呼救聲淹沒在濃稠的黃土浪中。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天哪,這什麼鬼東西!”

“糟了,路面全垮了,我們被困住了!”

本來成片連綿的田野、平整的道路,也在震動中瞬間化為泥漿,大地龜裂、沉降,一切交通與救援都陷入癱瘓。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無數村民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家園在地震中化為黃土的海洋,而他們自己也随時可能葬身其中。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盡管發生機率不高,但一旦出現,黃土液化所造成的破壞性非常可怕。它不僅會毀掉建築,也會奪去生命。實際上,它已被公認為是新興的“地震殺手”。

而我們要面對這樣可怕的“黃土液化”,該如何避開它的重創呢?又該如何在其中自救呢?這需要繼續深入解析這一災害的成因和機理......

黃土液化的本質是地震導緻黃土中含水量過高,黏結力下降,最終使黃土失去承載力而呈液态流動。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黃土存在大量細微孔隙,這使它能夠容納較多的地下水。一旦地下水位上升,黃土的含水量就會過高。

黃土的組成含有大量粘土礦物,這些礦物一旦吸水膨脹,就會破壞黃土内部的結構,削弱黃土的抗剪切強度。

強烈的地震動作用下,黃土顆粒之間的黏結作用被破壞,黃土失去承載力,最終呈現液化流動。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一旦發生黃土液化,其破壞性極為驚人:大片建築物有可能在液化的黃土中傾斜倒塌,埋葬其中的生命。

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也可能瞬間垮塌,通訊完全中斷。

液化後的黃土還可能化為濃稠漿流,迅速擴散占領周圍地區,增加搶險難度。即使是輕度液化,也可能導緻地基下沉,各種設施發生位移、傾斜等嚴重損壞。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二次災害更多,地面傾斜、地裂、坍塌等災害發生機率大大加大。農田、草原都可能被黃土漿流覆寫,生态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可見,黃土液化對生命财産安全的損害是全方位的。它不僅是地震次生災害的“殺手锏”,也将嚴重阻礙災後重建工作。

我們必須正視這一新型災害的可怕威力。面對黃土液化,我們究竟該如何自救?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面對黃土液化如何科學避險

黃土液化如此可怕和具有毀滅性,我們該如何面對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産損失呢?

事實上,在黃土液化發生前,我們就應該采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例如,應該關注像溝壑、坡底等黃土液化高發區域,一旦發現地表當機,地下水位上升的迹象,就應立即排水,降低黃土含水量。

隻有“未雨綢缪”,才能從源頭上減少液化發生的可能。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救命,救命!”村民們在翻滾的黃土浪中拼命掙紮,可四周都是陷入液化的泥漿,根本無處可逃。

“劉大哥,快抓住我的手!”村幹部張嶽在黃土浪中發現了掙紮的村民劉伯伯,二話不說向他伸出了救命稻草。

“謝謝你!”劉伯伯緊緊抓住他的手,在他的攙扶下艱難逃離了死亡的黃土浪。

“大家互相攙扶,一定要讓老人和孩子先走!”村幹部高喊着指揮大家有序逃生。村民們你推我擠,終于從災難中逃了出來。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其實,黃土液化的流動速度并不會特别快,一個成年正常人往往還能脫險。是以,面對險情,一定要保持冷靜,克服恐懼,互相攙扶,争取一線生機。

此外,要選擇些高處如丘陵、高台等固定點集合避險,切忌群聚在低窪處。同時,應随身準備一些清水、幹食物等物資,待險情解除後可以持續生存。

隻要我們心存希望、保持冷靜應對,就一定能在地震引發的黃土液化中全身而退。讓我們共同面對這無情的災害,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具體而言,面對黃土液化,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科學避險措施:

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黃土液化高發區域,避免居住在這些危險地帶。尤其應注意避開山坡腳部、溝壑兩側等處。

近期若發現可能誘發液化的情況,如地表開裂、地下水位上升等,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并考慮臨時遷移。

發生液化時,要迅速移動到地勢較高的區域,同時遠離建築物、電線杆等可能發生倒塌的目标。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如果被困,盡量使用家具、木闆等建構簡易避難所,并通過敲擊發出聲響引導救援。

如果無避難所,應盡量趴在地上,用手抱住頭部保護臉部,避免被淤泥淹沒。

災後應注意地面是否出現凹陷、建築是否傾斜,評估災害風險後再進入建築。要注意衛生情況,防止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造成疾病感染。

隻要我們提高警覺,災前做好防範,災中冷靜自救,必定能減輕黃土液化的危害,保護生命财産安全。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結語

從高達3米的黃土浪吞沒村莊,到解析黃土液化這一可怕的地震災害,再到面對黃土液化我們應該如何科學避險,可以看出。

面對這一新型災害,我們既要保持理性,避免恐慌,也要積極掌握科學避險知識,做好準備,才能減少生命和财産損失。

其實,黃土液化隻是地震衆多二次災害中的一種。地震發生後,山體滑坡、深坑垮塌、火災爆燃等等,都可能在瞬間奪去生命。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面對這些未知的災害,我們更要保持清醒和理性,互相幫助,才能度過難關。

在這次黃土液化災害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溫暖和希望——村民們互相攙扶、救助,沒有人在災難面前退縮和放棄。

正是這樣的愛和勇氣,幫助大家戰勝了這場災難,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人與自然之關系從來像雙刃劍,我們既要尊重大自然的力量,也要發揮人性的光輝。

3米高“泥浪”席卷村莊,為何震後會出現“黃土液化”現象?

隻要我們不畏艱難,增強防災知識,就一定能在下一次災害來臨時,更加冷靜、理性、聰明地保護自己。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迎接災害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