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作者:张守健康观

积石山县强震发生后,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陷入恐慌。“轰隆”一声巨响过后,只见地面突然翻起一个个涡旋,黄土如水一般漫过脚背。

“快跑!”村民们慌乱中大喊,可已经来不及了。一波高达3米的黄土浪席卷而来,村民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巨浪淹没。

“ 救我!”村民惊恐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可是四周一片漆黑,谁也听不见谁。刚刚还平静祥和的村庄顷刻间化为泥海,房屋轰然倒塌,汽车被吞没。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村民们挣扎在浓稠的黄土浆中,大口呛水,难以呼吸。

“我要被活埋了!”有村民绝望的大喊,黏稠的黄土已经淹到了嘴边。浪头翻滚,村民们在死神面前完全失去反抗之力。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还在持续,黄土浪如野兽般席卷过每一个角落。村民们面对着未知的灾害,只能绝望地等待,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可就在人们以为这场灾难不会结束的时候,3米高的黄土浪却又在几分钟后退去了。

幸存的村民们这才意识到,刚刚发生的,是一种叫作“黄土液化”的可怕灾害。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灾害,它的成因和危害究竟为何?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一种可怕的地震引发灾害

那场突如其来的3米高黄土浪,原来是一种叫“黄土液化”的灾害所致。什么是黄土液化?

其实就是地震发生时,黄土中含水过多,在震动下失去承载力,产生液态流动的现象。

一想到平日里我们站立和生活的地面,会在地震时突然化身黏稠的流动泥浆,让人不寒而栗。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地震引发的“二次灾害”。当黄土液化发生时,原本坚固的土地会瞬间软化,变成扭动翻腾的浆状物,一切建筑和生命都可能毫无预警地被吞噬。

“哗啦——”

“救命啊!”

随着轰鸣声,一栋又一栋房屋在液化的黄土中摇晃着倾斜下沉,里面的村民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吞没在咕咚作响的浆流中。他们绝望的呼救声淹没在浓稠的黄土浪中。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天哪,这什么鬼东西!”

“糟了,路面全垮了,我们被困住了!”

本来成片连绵的田野、平整的道路,也在震动中瞬间化为泥浆,大地龟裂、沉降,一切交通与救援都陷入瘫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无数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在地震中化为黄土的海洋,而他们自己也随时可能葬身其中。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尽管发生机率不高,但一旦出现,黄土液化所造成的破坏性非常可怕。它不仅会毁掉建筑,也会夺去生命。实际上,它已被公认为是新兴的“地震杀手”。

而我们要面对这样可怕的“黄土液化”,该如何避开它的重创呢?又该如何在其中自救呢?这需要继续深入解析这一灾害的成因和机理......

黄土液化的本质是地震导致黄土中含水量过高,黏结力下降,最终使黄土失去承载力而呈液态流动。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黄土存在大量细微孔隙,这使它能够容纳较多的地下水。一旦地下水位上升,黄土的含水量就会过高。

黄土的组成含有大量粘土矿物,这些矿物一旦吸水膨胀,就会破坏黄土内部的结构,削弱黄土的抗剪切强度。

强烈的地震动作用下,黄土颗粒之间的黏结作用被破坏,黄土失去承载力,最终呈现液化流动。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一旦发生黄土液化,其破坏性极为惊人:大片建筑物有可能在液化的黄土中倾斜倒塌,埋葬其中的生命。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可能瞬间垮塌,通讯完全中断。

液化后的黄土还可能化为浓稠浆流,迅速扩散占领周围地区,增加抢险难度。即使是轻度液化,也可能导致地基下沉,各种设施发生位移、倾斜等严重损坏。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二次灾害更多,地面倾斜、地裂、坍塌等灾害发生概率大大加大。农田、草原都可能被黄土浆流覆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可见,黄土液化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是地震次生灾害的“杀手锏”,也将严重阻碍灾后重建工作。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新型灾害的可怕威力。面对黄土液化,我们究竟该如何自救?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面对黄土液化如何科学避险

黄土液化如此可怕和具有毁灭性,我们该如何面对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产损失呢?

事实上,在黄土液化发生前,我们就应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例如,应该关注像沟壑、坡底等黄土液化高发区域,一旦发现地表冻结,地下水位上升的迹象,就应立即排水,降低黄土含水量。

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液化发生的可能。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救命,救命!”村民们在翻滚的黄土浪中拼命挣扎,可四周都是陷入液化的泥浆,根本无处可逃。

“刘大哥,快抓住我的手!”村干部张岳在黄土浪中发现了挣扎的村民刘伯伯,二话不说向他伸出了救命稻草。

“谢谢你!”刘伯伯紧紧抓住他的手,在他的搀扶下艰难逃离了死亡的黄土浪。

“大家互相搀扶,一定要让老人和孩子先走!”村干部高喊着指挥大家有序逃生。村民们你推我挤,终于从灾难中逃了出来。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其实,黄土液化的流动速度并不会特别快,一个成年正常人往往还能脱险。因此,面对险情,一定要保持冷静,克服恐惧,相互搀扶,争取一线生机。

此外,要选择些高处如丘陵、高台等固定点集合避险,切忌群聚在低洼处。同时,应随身准备一些清水、干食物等物资,待险情解除后可以持续生存。

只要我们心存希望、保持冷静应对,就一定能在地震引发的黄土液化中全身而退。让我们共同面对这无情的灾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具体而言,面对黄土液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科学避险措施:

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黄土液化高发区域,避免居住在这些危险地带。尤其应注意避开山坡脚部、沟壑两侧等处。

近期若发现可能诱发液化的情况,如地表开裂、地下水位上升等,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考虑临时迁移。

发生液化时,要迅速移动到地势较高的区域,同时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发生倒塌的目标。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如果被困,尽量使用家具、木板等构建简易避难所,并通过敲击发出声响引导救援。

如果无避难所,应尽量趴在地上,用手抱住头部保护脸部,避免被淤泥淹没。

灾后应注意地面是否出现凹陷、建筑是否倾斜,评估灾害风险后再进入建筑。要注意卫生情况,防止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造成疾病感染。

只要我们提高警觉,灾前做好防范,灾中冷静自救,必定能减轻黄土液化的危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结语

从高达3米的黄土浪吞没村庄,到解析黄土液化这一可怕的地震灾害,再到面对黄土液化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避险,可以看出。

面对这一新型灾害,我们既要保持理性,避免恐慌,也要积极掌握科学避险知识,做好准备,才能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实,黄土液化只是地震众多二次灾害中的一种。地震发生后,山体滑坡、深坑垮塌、火灾爆燃等等,都可能在瞬间夺去生命。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面对这些未知的灾害,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和理性,相互帮助,才能度过难关。

在这次黄土液化灾害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和希望——村民们互相搀扶、救助,没有人在灾难面前退缩和放弃。

正是这样的爱和勇气,帮助大家战胜了这场灾难,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人与自然之关系从来像双刃剑,我们既要尊重大自然的力量,也要发挥人性的光辉。

3米高“泥浪”席卷村庄,为何震后会出现“黄土液化”现象?

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增强防灾知识,就一定能在下一次灾害来临时,更加冷静、理性、聪明地保护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灾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