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作者:晨晨不愛吃豆腐c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文/晨晨不愛吃豆腐c

編輯/晨晨不愛吃豆腐c

前言

西伯利亞這個地區想來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俄羅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就大概就是冷,這裡的冬季非常漫長大概在七個月,為了應對這種極端天氣,這裡的居民會提前準備好充足的過冬物資。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零下70度

這裡氣溫最低溫度曾經達到零下71.2度,1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46.4,在這裡大家不僅能看到冰封千裡的雪景,還能感受到寂靜帶來的孤獨感,同時還能感受到生命的堅韌。在西伯利亞能夠體驗到原始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進步。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這裡的寒冬究竟有多麼可怕,這一點沒有一個準确的答案,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無論是什麼東西拿到室外都能夠瞬間結冰,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提前準備過冬的裝備,在這他們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熱。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儲存食物

在3個月的時間裡,隻有西伯利亞南部可能還能達到30幾度的高溫,而北部地區最高溫度才19度左右,是以他們在每年的八月中旬,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就開始為之後的七個月做準備,這樣的做法可能有人會覺得有些誇張,但其實這都是他們再正常不過的生活。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因為天氣原因,很多食物都不能保證其新鮮度,如果不提前準備的話,到了冬天運輸就會成為一個大難題,這就不是新鮮不新鮮的事了。他們在入冬前一個月,每家每戶都會預購米面糧油,人均儲存在500公斤以上,這樣就不會擔心食物短缺的問題了。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過去這裡的土著雅庫特人,還有吃生肉的習慣。當時因為天氣問題,他們不得已才這麼做的,将生魚片以及生鹿肉搭配着烤面包一起吃,當時的人并不會考慮生肉會不會有細菌,他們覺得能保住命就行。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漸漸地這也成為了一些土著人的特殊習俗,随着生活條件上的轉變,他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儲存最多的肉就是鹿肉,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養鹿專業戶。在冬天來臨前,他們會根據人口來決定儲存多少頭鹿,提前準備這一過程最快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因為需要很多道工序,可能需要晾曬、煙熏,這還是需要花一些時間的。除了鹿肉,魚類也是西伯利亞人最常見的儲存物之一,因為當地水資源豐富,魚類的價格也不貴,而且很多家庭還有自己的小型養魚池,也可以自己進行捕撈。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最古老的淡水湖

西伯利亞有一個世界上最深、亞歐大陸最大、最古老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它的大超乎你的想象,據統計,貝加爾湖一年産魚30億斤,水産相當發達。它被稱為“世界的水庫”,最大深度是1741米,平均深度744米。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萬年前,比世界上其他湖泊出現得都早,它是由于地殼的運動和裂變而形成的一個大陸裂谷湖。面積約3.17萬平方公裡,相當于比利時的國土面積,出水量約為2.36萬立方公裡,占全球流動的淡水20%,是中國淡水的近10倍之多。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貝加爾湖曾經是中國的領土

它曾經是中國的北海,是中國的領土,在大陸古代文獻中貝加爾湖被稱為“瀚海”、“白海”等不同的名字,她是中國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友和征戰的重要地區。元朝和唐朝時期貝加爾湖就被他們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唐朝是大陸曆史上最強勢的朝代之一,它的版圖範圍曾達到了最大範圍,包括今天的北韓半島、越南等地。在唐朝時期,貝加爾湖就是中國的北海,是大陸的邊疆,之後的朝代也曾和貝加爾湖有過聯系。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在清朝時期,清朝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确定了中俄北方邊界,承認了沙俄對貝加爾湖的占領。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貝加爾湖魚類豐富,是當地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水中最大的淡水魚是鲟魚,體長可達2米以上,重量能到300斤以上,近些年因為湖中魚類數量逐年遞減,俄羅斯政府也出台了禁捕、限捕的規定。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西伯利亞名字的由來

西伯利亞名字的由來,和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鮮卑族有很大的關系,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了兩部,分别退居烏恒山和鮮卑山,形成了烏恒山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

後來鮮卑族興起,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興起于大興安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因為他們的興起,才讓西伯利亞這片地區有了名字。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出行

在寒冷的冬季除了食物,西伯利亞的群眾出行也要面臨很大的問題,汽車在西伯利亞的冬季并不是最好的出行工具,開車出去,車子可能會因為短時間的熄火,會導緻發動機以及儲油位置瞬間被凍住。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這裡也有公共汽車,一些公交站還配備了取暖系統,但當寒流來臨的時候,公共汽車營運會減少大概80%,也會有不少學校是以停課,人們的出行會變得更加困難。超強的寒流還會帶來暴雪和飓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城市的建築物會因積雪上凍,嚴重時,屋子裡的地面、牆壁、天花闆也會結冰。西伯利亞冬天的生活是很艱苦和簡樸的,西伯利亞人口約3600萬,這其中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其他人則住在鄉村或者遊牧地區,不同的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不同的生活方式

住在城市裡的人條件會好很多,他們有暖氣,水電這些基礎設施也有,交通、通訊、教育以及醫療等公共服務也不缺,因為氣候問題,城市居民的娛樂方式也會受到限制。而鄉村或者遊牧居民的生活就更加困難了。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他們大多數都是靠着種植、放牧、打獵等傳統生活方式維持生計,租房條件很差,大多數住的都是木屋或者是帳篷,沒有供暖裝置,隻能靠燒柴取暖。但就算是這樣,西伯利亞也不能淪為無人區。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從沙俄到蘇聯一直到現在的俄羅斯,曆代政府都試圖開發這片土地,為此進行了很多努力,比如“戰俘營重建計劃”和“西伯利亞新城計劃”。甚至為了吸引更多的更多的新移民,政府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不僅有免費的租房、工作機會和免費醫療等衆多服務,但還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選擇離開這裡。生活西伯利亞就意味着要應對着長達七個月的寒冬,為此居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他們還要面對嚴寒帶來的種種挑戰。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

雖然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會面臨着很多困境,但西伯利亞的居民仍然在堅韌地生活着,對于他們來說冬季并不隻是一個季節,更多的是對生存能力的挑戰。

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一年寒冬七個月,人均儲備500公斤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