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剛: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務高品質發展

作者:第一财經

(曾剛為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自1997年起,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過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作為金融系統最高規格的會議,每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均對大陸下一階段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産生了重大影響。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的基礎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更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并于北京召開。總體來看,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品質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展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也為金融更好地服務高品質發展指明了方向。

聚焦難點堵點,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

要加快科技金融發展,必須聚焦科技金融業務中的難點和堵點,有針對性和創新性地解決包括抵質押物手段有限、科創項目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産品和服務較為單一等一系列問題。

建設技術要素市場,推動知識産權金融發展。知識産權和技術是科技企業擁有的主要資産,但相較于房地産等有形資産,知識産權具有附屬性和排他性,一般隻在特定行業和企業的使用下才能産生商業價值,不易形成可比較、可參照的市場價格。同時,其價值易受技術、市場等因素影響,波動風險較大。就科技金融發展的角度而言,準确評估企業知識産權價值是了解其科創水準的關鍵,也是破解科技金融發展難點堵點的關鍵。在這個領域,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知識産權市場的建設,打造具有全國甚至國際影響的知識産權交易所;第二,鼓勵支援知識産權營運機構發展,充分發揮科創投行在科創金融體系中的核心作用,提升知識産權市場化營運能力,加快建構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知識産權新服務體系;第三,深化知識産權金融産品與服務創新,促進知識産權資本轉化與價值實作;第四,金融機構在加強與外部知識産權中介服務機構合作的同時,也可以建立和提升自身的評估能力,成立專門化的評估機構和人才隊伍,專門從事知識産權的評估、處置等工作,打造金融機構内部的知識産權服務能力;第五,推動金融科技在知識産權服務領域的廣泛創新應用,綜合運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基礎資料采集和智能學習,建構智能化評估模型工具,提升知識産權評估效率,有效控制風險。

立足科技企業需求,建構多元化、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應逐漸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更新為“表内+表外”“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服務。通過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鍊平台,幫助精準識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企業的需求,在進一步探索投貸關聯業務創新的同時,積極拓展科創企業的直接融資管道,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體系。一是建構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特别是要逐漸建立并完善擔保、補償基金的資本(資金)補充管道,以確定風險補償制度的可持續性。同時,進一步細化對擔保補償基金的考核,確定相關資金的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專精特新”領域。二是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地方性的銀企服務和對接平台,以及設立産業基金等形式,提高金融機構投貸關聯業務的融資服務能力。三是優化監管規則。放寬對商業銀行相關業務的限制,特别是在資本限制方面,适度降低投貸關聯業務的資本要求。四是拓展科創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管道。通過推動擴大科技型企業發債規模,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豐富科創類債券産品等方式,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支援科技創新的能力。

聚焦“雙碳”目标,健全綠色金融體系

堅持和加快綠色發展已成為大陸中長期的重要戰略目标。大陸提出的“雙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充分展現了大陸的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确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總體上看,“雙碳”目标确立了大陸綠色發展的核心任務和路線圖,金融業須聚焦這一核心任務,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提高支援綠色發展的質效。

不斷豐富和完善綠色金融産品體系。目前,綠色金融産品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上,綠色保險、綠色證券和其他創新型綠色金融産品供給還不能滿足市場投資的需求。綠色金融産品供求的結構性沖突還比較突出,在引導企業轉變生産方式、注重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從這個角度看,推動轉型金融的深入發展,做好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的銜接,是未來一個重要的工作。同時,綠色金融産品的覆寫領域與閱聽人主體較為單一,綠色金融産品的開發對消費端相對重視不足。此外,現有綠色金融産品對象多為公司業務,未來應以支援綠色消費發展為契機,加強面向社會大衆和普通居民的零售類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此外,在市場建設方面,未來還應圍繞大陸的減排路徑安排,逐漸擴大碳排放權市場的履約主體範圍,在時機成熟時,有序引導金融機構參與碳排放權市場的投資與服務,更充分地發揮碳排放權市場在引導減排方面的潛力。

全面加強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能力。首先,将綠色金融納入公司治理,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全面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深化綠色經營理念。其次,加快制度建設,全面推進綠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完善相關制度,逐漸建構綠色金融組織架構、人力資源配置、風險管控、統計監測、資訊披露、盡職免責等綠色金融管理制度;改進信貸政策,按照科學審慎的要求,及時調整信貸政策,明确綠色信貸重點支援、限制和禁止準入領域;優化流程管理,充分運用大資料、網際網路技術手段實施授信流程再造,提高綠色金融客戶接洽、盡職調查、審查、審批、放款等環節的服務效率。最後,豐富産品體系,打造業務特色。具體包括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等多種工具,推動業務流程、産品和服務創新,為綠色金融業務開辟綠色通道,提高綠色授信的審批效率。重點支援生态保護和生态文明示範區建設,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以及排污權、碳排放權質押等綠色金融創新等。

聚焦薄弱環節,加強普惠金融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并将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自此普惠金融被提升為國家戰略。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确了大陸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标,涵蓋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産品服務、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完善高品質普惠保險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着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強化金融素養提升和消費者保護、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準、加強政策引導和治理協同、優化普惠金融發展環境、加強組織保障等方面。

服務經濟、社會的薄弱環節是普惠金融業務的重點,根據《實施意見》,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對象聚焦在小微經營主體、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民生、綠色低碳發展等主體和領域。在支援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規範發展小微企業供應鍊票據、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等業務”等相關要求。此外,《實施意見》還支援推動拓寬小微經營主體直接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要求“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試點,拓寬小微企業融資管道”,并“鼓勵企業發行創新創業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優化小微企業和‘三農’、科技創新等領域公司債發行和資金流向監測機制,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在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方面,《實施意見》指出:“拓寬涉農主體融資管道,穩妥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探索開展禽畜活體、養殖圈舍、農機具、大棚設施等涉農資産抵押貸款。發展農業供應鍊金融,重點支援縣域優勢特色産業。”在強化對民生領域的支援方面,《實施意見》要求豐富金融産品和服務,加強對大學生、老年人等群體的金融服務,并提出了“支援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豐富大學生助學、創業等金融産品”的要求,同時還指出:“支援具有養老屬性的儲蓄、理财、保險、基金等産品發展。鼓勵信托公司開發養老領域信托産品。”在支援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實施意見》則要求,“在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中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目标”。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必然要求與之相适應的高品質普惠金融體系。《實施意見》為相關領域工作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聚焦現實需求,加快發展養老金融

随着大陸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養老已成為國家高度重視并正在努力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金融機構普遍認識到養老金融的戰略機遇,正在加大資源投入,加快生态建設,強化與政府的合作,打造服務品牌,力圖獲得先發競争優勢。但總體來看,養老金融的路徑有待清晰,産品和服務的碎片化有待統籌,資源投入有待提高,産品供給和創新力度有待加強,金融同業合作水準有待提升。

展望未來,圍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把握機遇,科學規劃,加快推動國家政策落地,加快戰略布局,加強業務協同,豐富服務體系,做好科技賦能,夯實風控基礎。在養老金融的産品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有四個領域需要重點關注:一是在養老金融領域。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在開展第一、第二支柱業務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優勢,借助第三支柱發展的契機,重點是要圍繞第三支柱的養老基金、理财等金融産品加大創新力度,在設計、投資、營運等各方面全面提升核心競争能力,為推動養老保險三大支柱平衡發展,改善養老金制度供給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在養老服務金融領域。金融機構應強化養老服務場景建設,加強客戶養老服務需求分析,從銀行客群全生命周期養老服務需求出發,圍繞客戶的資金流動路徑,推動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服務向包括資産管理、融資、支付、顧問咨詢、消費等在内的綜合性、個性化金融服務發展。三是在養老産業金融領域。金融機構應積極探索對養老産業的全方位支援,重點探索開發養老社群建設改造貸款、養老機建構設改造貸款、智能化養老基地項目貸款等,打開支援産業發展的突破口。四是強化機構協同,建構多層次、廣覆寫的養老金融體系。在大陸分業監管和分業經營的金融格局下,各類金融機構各有所長,商業銀行在個人和公司客戶、産業項目等方面有優勢,保險公司在養老産品和長期投資方面有優勢,基金和證券公司在權益性投資方面有優勢,理财公司在固定收益類投資方面有優勢,信托公司在産品和養老服務方面有優勢,不同類型機構在産品和服務創新方面,有必要深化合作與協同,實作牌照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赢。

聚焦效能和安全,促進數字金融發展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商業模式和使用者習慣的深刻變化,也為金融機構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與賦能,極大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一方面,數字技術增進了金融機構的營運效率,有效降低了機關客戶服務成本,并以此拓展了金融服務的覆寫面,讓金融産品和服務更加普惠,觸達更多的長尾客群;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極大提升了金融服務嵌入網際網路場景的能力,在大資料的基礎上,金融機構可以有效提升客戶識别和畫像的精準性,并由此提高金融服務的品質。

未來,金融機構應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金融創新能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戰略引領,做好頂層設計。數字化轉型是全局性、系統性的重要工程,強化頂層設計是確定數字化轉型工作科學、有序起步和推進的首要任務。金融機構需要圍繞業務戰略,明确轉型需求與自身資源、能力的比對度,在此基礎上制定全行級、可操作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明确轉型目标、藍圖和實施路線圖,找準轉型突破口,并對組織架構、資源配置、文化建設等進行全方位的規劃。二是提升科技和資料治理能力,夯實數字化基礎。充分認識資料要素成為生産要素的重要意義,推動資料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資料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三是深化場景服務能力,重塑經營模式。深化數字技術的金融應用,創新金融産品研發,不斷開發場景金融服務,拓展金融服務邊界,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四是平衡好安全與發展。一方面,金融機構應針對數字化風險建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持續加強科技風險的監管能力,對金融科技創新實施穿透式監管,有效防範數字金融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