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文|凱風

2023年行将收官,誰在躍升?

根據官方媒體報道,據相關預測,山東能夠圓滿完成年初确定的經濟增長目标,今年經濟總量有望邁上9萬億元台階、過萬億城市有望達到3個。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這意味着,山東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大省的地位将會進一步鞏固,而煙台大機率成為繼青島、濟南之後山東第三個萬億城市。

萬億城市擴容,經濟大省晉級,影響有多大?

01

9萬億大省,意味着什麼?

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GDP總量超過9萬億(約合1.3萬億美元)的不超過20個。

換言之,山東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世界上80%以上的國家,放在全球可以排在第16名,超過荷蘭、土耳其等國,堪稱“富可敵國”。

去年,山東GDP總量就已達到8.74萬億,而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高達6%,名義增量超過3700億元,超過年初的預期目标。

可見,隻要四季度不出現負增長,山東全年GDP突破9萬億,再次跨過新的萬億大關,幾乎沒有懸念。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顯然,四季度負增長的可能性無限趨近于0。且不說去年同期超預期事件沖擊帶來的低基數,近期外貿、工業形勢改善也給年度經濟帶來強支撐。

站在9萬億,10萬億大省已經遙遙在望。

根據十四五規劃目标,山東2021年-2025年年均GDP增速設定為5.5%左右,工作中力争達到6%以上。

雖然超預期因素沖擊帶來一定擾動,但即使按照5%的實際增速目标來看,到2025年山東GDP總量突破10萬億,也未必沒有可能。

當然,這一切對于山東隻是新征程的開始,而非終點。

要知道,同為經濟大省,廣東今年GDP總量即将邁上13萬億大關,而江蘇超過12萬億,而浙江也在緊随其後,今年大機率站上8萬億。

可見,山東前有标兵、後有追兵,經濟發展之路沒有絲毫松懈的可能。

要知道,早在30多年前,山東一度與廣東、江蘇争鋒,共同競逐第一大省,直到1989年廣東站在第一大省之位,這一站就是34年之久。

如今,山東經濟強勢反彈,未來未必沒有再次趕上粵蘇的可能。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02

萬億俱樂部擴容,山東坐實第三大省之位。

在GDP邁上新的萬億台階的同時,山東省内還将誕生第三個萬億GDP城市。

作為山東第三大市,煙台今年跻身萬億俱樂部同樣沒有懸念。

去年,煙台GDP就已突破9500萬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增量就已超過500億,晉級萬億可謂闆上釘釘。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煙台并非無足輕重的普通地級市,而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大市。

重化工業是最大支柱,而電子資訊産業、有色及貴金屬産業、食品加工産業也都達到了千億級。

煙台工業之強,超過了濟南、合肥、西安等衆多省會。資料顯示,2022年煙台全部工業增加值3481.35億元,排在全國20名左右。

雖然新舊動能轉換始終是個困擾,但煙台引進的衆多百億級乃至千億級大型項目,足以保證未來幾年GDP的穩步增長。

這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投資近1500億元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這是山東省迄今為止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名副其實的“一号工程”。

一旦完全建成投産,将為煙台帶來巨大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量,支撐煙台在萬億城市上快走一步。

煙台一旦晉級,山東将成為北方地區唯一擁有3大萬億城市的省份,也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3個及以上萬億城市的大省。

目前,内地共有24個萬億GDP城市,其中南方18個,北方僅有6個。

在各大地市中,今年煙台、常州有望聯袂晉級。屆時,萬億GDP俱樂部将會擴容到26席,南方增加到19席,北方也擴容到7席。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從省域分布來看,江蘇将以5席位居首位,廣東仍舊保持4席,山東擴容到3席,而浙江福建都是2席,無一例外都是經濟大省。

雖然南北差距依舊存在,但山東的持續躍升,将成為北方經濟最大的亮點,堪稱北方經濟最大的壓艙石之一。

事實上,在煙台之後,北方還将有多個地市晉級。

根據各地規劃及最新資料,河北唐山、遼甯大連有望在兩年左右完成突破,而遼甯沈陽、河北石家莊、山東濰坊有望在三到四年左右實作突圍。

屆時,山東将會誕生第四個萬億城市,而遼甯、河北也将打破零萬億城市的尴尬。

03

山東區域經濟最大的特點,當屬均衡。

與江蘇坐擁“十三太保”,素有“散裝江蘇”之稱相似,山東同樣沒有強省會,沒有獨一無二的強中心城市。

目前,山東共下設16個地市,其中濟南、青島為副省級城市,煙台、濰坊、聊城等為普通地級市。

雖然沒有TOP10城市,但無論是百強市還是百強縣,山東都名列前茅,與其經濟第三大省的地位相比對。

從百強市來看,山東共有16個地市,其中11市晉級全國百強市之列,總量超過了廣東。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山東的百強市,基本都是工業城市,都不乏獨擋一面的能力,濰坊、淄博等普通地級市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足以與中西部省份相提并論。

從百強縣來看,山東共有13個百強縣,僅次于江蘇和浙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

目前,全國共有52個千億GDP大縣,其中山東占據5席,分别是青島膠州市、煙台龍口市、威海榮成市、濟甯鄒城市和濰坊壽光市。

相對均衡的區域結構,讓山東形成了三大經濟圈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當然,魯南經濟圈雖然人口衆多、地域廣闊,但由于缺乏強中心城市,難以自成一體,山東仍舊是濟南、青島雙城記為主導。

不過,由于各大城市都不乏主導産業,不必全面依賴于強中心城市,是以不乏各自出圈的可能。

去年的曹縣,今年的淄博、濰坊,都成了網紅城市的佼佼者,也成了普通城市在流量經濟時代突圍的典範。

未來,随着煙台、濰坊紛紛晉級萬億俱樂部,山東經濟将會誕生更多新增長極,區域均衡之路會更加暢通。

04

誰能想到,就在四五年前,山東一度陷入經濟放緩的争議。

當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山東一次性被“擠”出了數千億的水分,GDP總量直接從7萬多億回落到6萬億區間。

同時,随着“雙碳”時代到來,傳統能源化工産業面臨持續的轉型壓力,作為傳統石化、鋼鐵重鎮的山東自然首當其沖。

在山東,一向有兩個70%之說:傳統産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産業比重約70%。

這與粵蘇之間形成了一定差異。

廣東江蘇均以電子資訊産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第一、第二大支柱産業,以手機、筆記本、內建電路、锂電池、智能家電等為主要工業品。

與之對比,山東工業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多是生鐵、粗鋼、鋼材、純堿、乙烯、硫酸等能源化工産品,凸顯了山東作為重工業大省的底色。

官宣!又一個9萬億大省,呼之欲出

面對這一問題,山東并未就此躺平。早在2018年,山東有關人士就直言不諱表示,山東面臨着“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窘境。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新舊動能轉換。

同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這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随後,山東淘汰了上萬億的落後産能,累計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分别壓減了上千萬噸的粗鋼、焦化産能,關停低效煤電機組939.3萬千瓦。

任何轉型都會伴随着陣痛,淘汰落後産能更是如此,難免對經濟造成短期沖擊,但隻要穩步推進,經濟終究會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5年過去,山東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山東培育了以 “十強”産業為代表的新動能,主要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等。

這幾年,許多人對山東的印象,早已不再是傳統的“傻大黑粗”,在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先進制造業國家隊等主要榜單中,山東的身影越來越常見。

截至2023年底,山東省已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位居全國第二;專精特新“小巨人”756家,位居全國第三,競争力之強,可見一斑。

當然,研發強度不足、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夠發達,仍舊是山東亟需彌補的短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