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秦朝統一六國後,實力空前強大,作為開國皇帝的秦始皇,也做出了很多令人歎為觀止的舉措,不僅出台了利于國家統一管理的政策,還開展了不少震驚世界的工程。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有曆經千年風霜不倒的萬裡長城,有規模宏大、工藝精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有四通八達、可運輸千軍萬馬的秦馳道,也有覆壓三百裡,隔離天日的阿房宮。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這些被後世統稱為秦始皇四大工程,而作為一個千古帝皇,秦始皇除了這些,還鑄造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物品,比如說“十二金人”。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十二金人的來曆

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收盡天下之兵鑄成的十二個大銅人像,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十二金人并不是用金子打造的,他們的材質都是銅。

之是以稱十二金人,是因為黃金代表尊貴,這些銅人的外表又是黃色的,在太陽下面金光閃閃,是以就稱為十二金人。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除了金人,史料中對銅人的稱呼還有很多,比如鐘鐻、金人、鐘、翁仲、銅人等。

銅人的鑄造,必定要配得上秦始皇的身份,故而要造的大一點,可建造巨大的銅人勢必要用很多材料,于是工匠就把銅人設定成空心的。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但即便是空心的,這些銅人也很沉重,運輸十分困難,這就讓人很不解,秦始皇修建的工程,雖有些勞民傷财,但幾乎都有其實際作用。

唯獨這些又大又笨的銅人,不僅花的錢多,又沒有一點實際作用,建造它們用來幹什麼呢?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而秦始皇之是以造這些銅人,曆史上有兩種說法,但大抵都是一個原因,那就是保證自己的江山綿延萬代。

實際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朝并沒有安穩無憂,作為一個久亂新立的政權,秦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此時的秦朝外有匈奴虎視眈眈,内有六國貴族“非暴力不合作”,這些事情讓秦始皇憂心不已。

對于匈奴,秦始皇下令修建秦馳道,修建長城,讓大将軍蒙恬帶兵震懾,但對于叛亂的六國人,秦始皇始終沒有好辦法解決。

這些人在暗中活動,都不想成為秦朝的附庸,不過他們也沒有形成太大的規模,但即便這樣,秦始皇也總是感覺不舒服。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他認為,這些人隻不過是暫時蟄伏起來,一旦有了機會,說不定就會在背後捅刀子,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自己在位時可以震懾宵小,但兒孫即位後,情況就說不定了。

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讓六國貴族舉家遷往鹹陽,還把原來六國的城牆全部摧毀,一邊用人質制約亂黨,一邊打擊亂黨的武裝力量。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之後,秦始皇又考慮到兵器問題,沒了牙的老虎,便不會有那樣難馴服,想要天下人不反抗,隻需要把兵器收繳上來即可,将最高武力掌握在自己手裡,即便發生叛亂也無妨。

在冷兵器時代,叛亂之人沒有兵刃,那便造不成多大的危害,派遣士卒就能很快平定。

但想要收繳流散到民間的兵器,必須有一個好的理由,讓百姓心甘情願的交上來,而不是用武力逼迫。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正當秦始皇憂心時,機會就來了,不知怎的,臨洮民間傳出一個消息,有農民稱在當地見到12個巨人,儀态莊重,在太陽的照耀下身泛霞光。

時間長了,當地還流傳出一首童謠:

渠去一,顯于金,百邪辟,百瑞生。

秦始皇聽後龍顔大悅,于是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為金人築像,并宣稱順應天意,為天下祈福。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這是說法之一,另一個說法是,秦始皇睡覺時做夢,夢見天色昏暗,世間多有妖魔作祟,醒來之後的他非常驚恐害怕。

正當秦始皇呼喚左右時,突然也出現一位白發老翁,老翁仙風道骨,揮動手中的浮塵,對秦始皇說:制十二金人,方可穩坐天下。

秦始皇大喜,立刻下令群臣,收繳天下兵器,馬不停蹄的制作十二銅人。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銅人的規格

為了能比對上皇家威嚴,銅人的規格很高,根據史料記載,每個銅人重達千石左右,不過這隻是一個模糊的說法,十二銅人并不是一樣大,重量自然也有出入。

秦朝時期,一石為120斤,一斤等于256.26克,也就是說一千石大約是三萬千克,也就是30噸,小的銅人重30噸,打的約合有80多噸,可見當時秦始皇收繳上來多少兵器。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而關于銅人的高度記載,也有幾種說法,有“高三丈”、“坐高三丈”、“大人長五丈”的說法,也就是說銅人的高度也分兩種,一種是8.12米,一種是13.7米,真當的上是龐然大物。

至于銅人的造型,在曆史上大多記載是坐姿,穿狄服,下方設有底座,西漢時期王莽夢見銅人起立,也可說明銅人是坐姿。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根據《三輔黃圖》記載,金人身後帶有銘文,這些銘文記錄的是秦始皇的功績,據傳,這些銘文字型是李斯設計的小篆,書寫則由大将軍蒙恬親自操刀。

李斯和蒙恬,一文一武,堪稱秦朝的兩大支柱,這兩人的身份當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兩人親自書寫,可見秦始皇對十二金人的重視程度。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銅人的鑄法及去處

這十二個銅人,既彰顯了秦始皇的威儀,又給全國的兵器找了個好去處,但在兩千多年前,冶煉技術還不發達,秦朝工匠能建造出如此高大的銅人,實屬不易。

有研究認為,秦始皇鑄銅人采用的是地坑造型法,也就是在地下挖幾個大坑,然後做成範模,将熔煉後的鐵水倒入,使其凝練成型。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這其中困難重重,最難的應當就是熔煉銅塊,秦朝工匠為了容易練出銅水,便造了一個大型固定幹鍋,讓銅液溶化後自行流入,工匠隻需要控制溫度,投放銅塊即可。

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制造出十二銅人,秦始皇的意思就是保證國家綿延萬代,可惜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之後,銅人流傳了多個朝代,也遭受了不少次破壞,曆史上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銅人盡皆被董卓所毀。

《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記載:

“(董卓)悉椎破銅人、鐘虡,及壞五铢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

也就是說董卓為了鑄造銅錢,将十二銅人全部熔煉,這稀世珍寶被毀于一旦。

秦始皇的“手辦”,十二金人如何鑄造,它們現在去哪

結語

十二銅人之是以沒有其他秦始皇工程那麼出名,就是因為其在曆史沿革中不複存在,雖說被董卓毀壞,但也不可盡信,也有可能是始皇帝将這些銅人帶入了自己的地宮。

不過即使再好的工程,也浪費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過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