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作者:削桐作琴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力空前强大,作为开国皇帝的秦始皇,也做出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举措,不仅出台了利于国家统一管理的政策,还开展了不少震惊世界的工程。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有历经千年风霜不倒的万里长城,有规模宏大、工艺精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四通八达、可运输千军万马的秦驰道,也有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这些被后世统称为秦始皇四大工程,而作为一个千古帝皇,秦始皇除了这些,还铸造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物品,比如说“十二金人”。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十二金人的来历

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尽天下之兵铸成的十二个大铜人像,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十二金人并不是用金子打造的,他们的材质都是铜。

之所以称十二金人,是因为黄金代表尊贵,这些铜人的外表又是黄色的,在太阳下面金光闪闪,所以就称为十二金人。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除了金人,史料中对铜人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钟鐻、金人、钟、翁仲、铜人等。

铜人的铸造,必定要配得上秦始皇的身份,故而要造的大一点,可建造巨大的铜人势必要用很多材料,于是工匠就把铜人设置成空心的。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但即便是空心的,这些铜人也很沉重,运输十分困难,这就让人很不解,秦始皇修建的工程,虽有些劳民伤财,但几乎都有其实际作用。

唯独这些又大又笨的铜人,不仅花的钱多,又没有一点实际作用,建造它们用来干什么呢?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而秦始皇之所以造这些铜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但大抵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保证自己的江山绵延万代。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并没有安稳无忧,作为一个久乱新立的政权,秦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此时的秦朝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六国贵族“非暴力不合作”,这些事情让秦始皇忧心不已。

对于匈奴,秦始皇下令修建秦驰道,修建长城,让大将军蒙恬带兵震慑,但对于叛乱的六国人,秦始皇始终没有好办法解决。

这些人在暗中活动,都不想成为秦朝的附庸,不过他们也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但即便这样,秦始皇也总是感觉不舒服。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他认为,这些人只不过是暂时蛰伏起来,一旦有了机会,说不定就会在背后捅刀子,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自己在位时可以震慑宵小,但儿孙即位后,情况就说不定了。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让六国贵族举家迁往咸阳,还把原来六国的城墙全部摧毁,一边用人质制约乱党,一边打击乱党的武装力量。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之后,秦始皇又考虑到兵器问题,没了牙的老虎,便不会有那样难驯服,想要天下人不反抗,只需要把兵器收缴上来即可,将最高武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即便发生叛乱也无妨。

在冷兵器时代,叛乱之人没有兵刃,那便造不成多大的危害,派遣士卒就能很快平定。

但想要收缴流散到民间的兵器,必须有一个好的理由,让百姓心甘情愿的交上来,而不是用武力逼迫。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正当秦始皇忧心时,机会就来了,不知怎的,临洮民间传出一个消息,有农民称在当地见到12个巨人,仪态庄重,在太阳的照耀下身泛霞光。

时间长了,当地还流传出一首童谣:

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

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悦,于是下令收缴天下的兵器,为金人筑像,并宣称顺应天意,为天下祈福。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这是说法之一,另一个说法是,秦始皇睡觉时做梦,梦见天色昏暗,世间多有妖魔作祟,醒来之后的他非常惊恐害怕。

正当秦始皇呼唤左右时,突然也出现一位白发老翁,老翁仙风道骨,挥动手中的浮尘,对秦始皇说:制十二金人,方可稳坐天下。

秦始皇大喜,立刻下令群臣,收缴天下兵器,马不停蹄的制作十二铜人。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铜人的规格

为了能匹配上皇家威严,铜人的规格很高,根据史料记载,每个铜人重达千石左右,不过这只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十二铜人并不是一样大,重量自然也有出入。

秦朝时期,一石为120斤,一斤等于256.26克,也就是说一千石大约是三万千克,也就是30吨,小的铜人重30吨,打的约合有80多吨,可见当时秦始皇收缴上来多少兵器。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而关于铜人的高度记载,也有几种说法,有“高三丈”、“坐高三丈”、“大人长五丈”的说法,也就是说铜人的高度也分两种,一种是8.12米,一种是13.7米,真当的上是庞然大物。

至于铜人的造型,在历史上大多记载是坐姿,穿狄服,下方设有底座,西汉时期王莽梦见铜人起立,也可说明铜人是坐姿。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根据《三辅黄图》记载,金人身后带有铭文,这些铭文记录的是秦始皇的功绩,据传,这些铭文字体是李斯设计的小篆,书写则由大将军蒙恬亲自操刀。

李斯和蒙恬,一文一武,堪称秦朝的两大支柱,这两人的身份当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两人亲自书写,可见秦始皇对十二金人的重视程度。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铜人的铸法及去处

这十二个铜人,既彰显了秦始皇的威仪,又给全国的兵器找了个好去处,但在两千多年前,冶炼技术还不发达,秦朝工匠能建造出如此高大的铜人,实属不易。

有研究认为,秦始皇铸铜人采用的是地坑造型法,也就是在地下挖几个大坑,然后做成范模,将熔炼后的铁水倒入,使其凝练成型。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这其中困难重重,最难的应当就是熔炼铜块,秦朝工匠为了容易练出铜水,便造了一个大型固定干锅,让铜液溶化后自行流入,工匠只需要控制温度,投放铜块即可。

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制造出十二铜人,秦始皇的意思就是保证国家绵延万代,可惜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之后,铜人流传了多个朝代,也遭受了不少次破坏,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铜人尽皆被董卓所毁。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记载:

“(董卓)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

也就是说董卓为了铸造铜钱,将十二铜人全部熔炼,这稀世珍宝被毁于一旦。

秦始皇的“手办”,十二金人如何铸造,它们现在去哪

结语

十二铜人之所以没有其他秦始皇工程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其在历史沿革中不复存在,虽说被董卓毁坏,但也不可尽信,也有可能是始皇帝将这些铜人带入了自己的地宫。

不过即使再好的工程,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过如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