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經濟新聞評出2023年城市發展十大新聞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吳林靜 楊棄非 淡忠奎 程曉玲 每經編輯:劉豔美,楊歡

近日,“漢語盤點2023”揭曉,“振”被選為年度國内字。走過三年新冠疫情,無論國家、城市還是個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全力以“複”,重振經濟、重拾信心。

城市人氣象征着城市活力。當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人口集聚趨勢更加凸顯,人口流動日益活躍,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放開放寬落戶門檻。

城市越大意味着責任越大。國家級都市圈不斷擴容;超大、特大城市扛起城市更新大旗;崛起中的中國城市登上主場外交的舞台。

提振經濟要從關鍵處着手。産業轉型加快推進,招商引資貼身肉搏,消費複蘇持續火熱,攪動風起雲湧的城市江湖……

2023年,看見城市複蘇的力量,堅定破浪前行的方向。

在即将告别2023年、迎來2024年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NBD年度新聞榜·2023年城市發展十大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評出2023年城市發展十大新聞

2023年,國家級都市圈再擴容。圖為廣州城市風光地标建築 視覺中國圖

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

中國人口形勢出現曆史性轉折。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為61年來首次負增長。

截至2022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大陸已經逼近中度老齡化社會。而出生人口數量首次跌至1000萬人以下,相較于2016年的1786萬人近乎腰斬,人口自然增長率跌至負數,為-0.6%。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意味着大陸也許會比預期時間點更早邁進重度老齡化社會。

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今年以來,城中村改造備受關注。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要求;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城中村改造提出具體政策落實措施,分三類推進實施:一類是符合條件的實施拆除建立,另一類是開展經常性整治提升,第三類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實施拆整結合。

最新消息顯示,廣州拟出台城中村改造條例,這也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

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成功舉辦

2023年,兩項國際性綜合體育賽事——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相繼成功舉辦。

從盛夏到金秋,一東一西兩座城市,成為中國廣邀八方賓客、面向世界敞開大門的象征和主場。來自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齊聚成都,體驗并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作為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寫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上萬名運動員在詩畫浙江度過難忘的時光。

在體育與文明的交流盛會中,世界看見活力而包容的中國;在“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謀城方略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走向前台。

國家級都市圈再擴容

今年年初,沈陽市市長在央視節目上表示,沈陽都市圈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複。此後,杭州、鄭州、廣州、深圳和青島都市圈也以不同方式由地方釋出獲批消息,獲批都市圈數量快速增加。

都市圈規劃建設始于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台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加上今年“非正式”釋出的6個都市圈,國家發改委已先後批複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杭州、沈陽、鄭州、廣州、深圳和青島等13個都市圈。

江浙“同步”放開落戶限制

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成為大勢所趨。今年7月,《浙江省推動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放開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全省(杭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8月,江蘇省發改委就《關于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助力高品質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若幹政策措施》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拟明确:全省(南京、蘇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

此前,江西、黑龍江等省份已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但作為東部經濟大省,江浙的加入更具标志性意義。

超大特大城市名單上新

2023年10月,住建部釋出的《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有10座,分别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天津、東莞、武漢和杭州;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1000萬區間的城市有9座,分别為西安、鄭州、南京、濟南、合肥、沈陽、青島、長沙和蘇州。

按照現行标準,兩類城市分别為超大、特大城市。與2020年國家統計局依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超大、特大城市名單相比,武漢、東莞、杭州為新入圍的超大城市,合肥、蘇州則為新晉特大城市。

新舊汽車城加速洗牌

今年3月,在湖北地方政府和東風系車企共同助推下,國内車市掀起降價潮。這場以燃油車為主的大降價,被視為新能源汽車時代,傳統汽車産業和老牌汽車城被倒逼出來的“自救”之舉。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城加速崛起。今年末,上海、深圳、西安三城将開啟“百萬輛級”的“三國殺”,決定“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歸屬。此外,廣州、重慶、合肥等城市,也将2025年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産量或産能目标鎖定在百萬輛以上,試圖重塑汽車制造版圖。

上海罕見“反向招商”

北上廣深一直是城市招商引資的主場,但今年以來,上海罕見掉頭,把招商推介會開到了成都、杭州、武漢等新一線城市。

在一流城市都在重回“産業強市”的背景下,作為經濟第一大市的上海也不例外。今年6月,《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

北京碩博畢業生首超大學

今年3月,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蘇秀麗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今年北京高校的畢業生數量約28.5萬人,創了曆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畢業大軍中,還出現一個新變化,研究所學生(碩士和博士)的畢業人數首次超過大學生。正值“金三銀四”就業季,這一學曆“倒挂”現象引發不少畢業生尤其是大學生的焦慮。

不久前,教育部釋出資料,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所學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較2023年減少36萬,是近9年來考研報名人數首次下降。

一串燒烤帶火一座城

2023年的消費複蘇熱潮中,默默無聞的工業城市淄博憑借“一串燒烤帶火一座城”,實作現象級出圈。

從大學生組團到各地遊客“進淄趕烤”,小餅+烤爐+蘸料吸引無數食客,淄博也一躍成為年度最熱門城市之一。甚至有網友戲稱,“上次淄博這麼熱鬧,還是在齊國的時候。”

此後,淄博火速開通“燒烤專列”,并宣布舉辦燒烤節、成立淄博市燒烤協會、釋出淄博燒烤地圖等,多地政府部門也組織到淄博學習取經、釋出調研報告,試圖總結淄博經驗,複制淄博模式。

城市發展十大新聞專家點評

滿懷信心地走向2024

□ 湯繼強(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财經大學西财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

2023年,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常的一年,中國經濟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經受住了考驗,基本上能夠達到預期。從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來觀察,這次評出的城市發展十大新聞,包括中國人口增長的變化,還有内部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特别是迎接未來穩中求進的這樣一個發展态勢,也包括供應鍊方面的調整帶給我們的沖擊與挑戰,表現出極大的經濟韌勁。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事件成為現象級新聞,比如東部發達地區到内地來招商引資,也包括國家級都市圈擴容,還有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等。總體上來講,我們現在是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樣一個總的基調,滿懷信心地走向2024年,相信并期待未來的中國經濟能夠穩中求進,實作高品質發展的目标要求。

城市的煙火氣回來了

□ 陳憲(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和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

2023年,三年新冠疫情結束,人們重新開始無拘無束的生活,城市的煙火氣回來了,城市活力再度煥發。在這一年中,城市規模、城市産業、城市空間結構,還有網紅城市、城市更新、城市怎樣才能更加親民等話題,都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人口總量負增長背景下,仍然有城市人口繼續增長,武漢、東莞、杭州是新入圍的超大城市,合肥、蘇州則為新晉特大城市。人口流動中的人才流動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江浙兩省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具有标志性意義。大城市人才層次也在不斷提高,北京今年的畢業大軍中,研究所學生畢業人數首次超過大學生。

今年以來,又有多個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複。突破行政區劃邊界的都市圈,正在重構中國的城市體系。都市圈對于不斷優化空間結構、建立統一大市場、實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協同社會和生态治理,都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

另外,石家莊打造搖滾之城、淄博燒烤火爆出圈今年都引發人們的關注,但城市的發展,不能靠一時一事的網紅,城市品牌、城市特色需要付出持續的努力。

人口和産業集中度提升

□ 丁長發(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人口負增長,這個對中國未來應該影響特别大,會帶來比如社會保障問題、消費問題,還有涉及到房地産問題等等。

國家級都市圈擴容,是個老問題,也是新問題,目的在于希望通過都市圈擴容實作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經濟學意義大于社會學意義,在經濟新常态下,城中村改造存在一定拉動内需、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北京碩博畢業生超過大學,一方面說明大陸教育有巨大的飛躍,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帶來學曆的貶值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怎麼通過經濟發展、各類政策吸納更多就業。

超大特大城市在擴容,這說明我們人口和産業集中度還是提升了。未來中國人口還是會向這個趨勢聚集,而四五線、五六線城市也會慢慢發展,不均衡的發展仍将是常态。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