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視點丨這些熱詞定格不同群體的2023記憶

作者:文彙網
文化視點丨這些熱詞定格不同群體的2023記憶

北京“漢語盤點2023”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臨近歲末,上海《咬文嚼字》《語言文字周報》編輯部分别推出年度十大流行語,北京“漢語盤點2023”年度字詞日前揭曉,《牛津辭典》《劍橋詞典》《韋氏詞典》等海外年度熱詞紛紛出爐……年度流行語、熱詞、彈幕等彙成了鮮活的時代表情,映射着斑斓社會生活圖景。

與此同時,高速翻滾、泥沙俱下的語言洪流裡,許多被高頻提及的熱詞,更多地扮演“社交貨币”或“情緒出口”。上海師範大學青年學者車飛告訴記者,不少熱詞是對人類需求、青少年文化和全球事務關切的映射,啟發我們重新認識流行語創造使用主力軍——Z世代等青年群體的集體情緒,以更加理性思辨的态度看待并有所引導。

“短視訊基因”熱詞,豐富語言生态

前不久,哔哩哔哩年度彈幕出爐,一個“啊?”字,今年B站使用者發送超1320萬次,可抒發驚歎,可表達不解,可舉重若輕。從短視訊高頻彈幕,到“多巴胺穿搭”“特種兵式旅遊”等,不難發現,多個流行語都是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萌芽、火爆并破圈層傳播。

比如“特種兵式旅遊”指大學生試圖用最低的經濟成本,挑戰時間與體力的邊界,以此換取最豐富的旅遊文化體驗。這種“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效率高”的旅遊方式,通過快速剪輯的短視訊畫面,傳遞出節奏感和沖擊力。

網絡社交媒體的熱詞,帶着流通熱度優勢,再度“回流”到文本寫作和日常對話中,豐富了語言生态。比如,《牛津辭典》年度詞“Rizz”,指一個人通過自己的風格、魅力吸引他人注意的能力,正是根植于網際網路和遊戲文化,光是在TikTok上,帶有“Rizz”标簽的内容已獲超360億浏覽量。牛津語言學總裁卡斯珀·格拉斯沃爾表示:“Rizz使用資料的激增證明,源自網際網路文化的詞彙短語越來越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并将繼續在未來塑造語言趨勢。”

當然,業内也有不同聲音,對“短視訊化”熱詞持審慎态度。《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觀察到,短視訊以快速、接地氣的傳播優勢獲粉絲青睐,成為人們展現語言智慧、進行熱梗創造的又一重要載體。但始發于短視訊并廣為傳播的“哈基米”“挖呀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等熱詞的傳播範圍,并未進一步拓展,“大量流行于短視訊的流行語,在語言運用上,與報刊等傳統媒體甚至網際網路傳統傳播方式之間,仍存在明顯邊界”。

穿過“流行”表象,透視真實日常

用字詞勾勒年度熱點、濃縮時代精神、聯結語言文化,可以讓人們在關心中國和世界的同時,體會漢語豐富的文化内涵。前不久,“振”“高品質發展”“危”“ChatGPT”分别當選“漢語盤點2023”年度國内字、國内詞、國際字、國際詞。經網友推薦、語料庫大資料提取和專家評議,這些字詞從漢語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定格人們的年度記憶。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面對挑戰時不失本心、遭遇風雨時行之不辍,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就當得起一個“振”字。

有榜單力求在“個性化”與“公共性”之間取得平衡。比如,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2023十大網絡用語,其監測語料庫包含視訊彈幕、網絡新聞、傳統媒體報道等不同媒介形式的語言資源,所分析的語料規模超80億字元。其中,既有“主打一個與衆不同”“顯眼包”“搭子”等折射當下社交新概念,也有色彩明亮的“多巴胺穿搭”等大衆時尚風向,還有“煙火氣”“村超”等社會發展圖景的鮮活注腳,後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文化動能,給當下促進文旅消費帶來啟示。

與此同時,也有學者提醒,随着“網絡原住民”和“網絡移民”顯著增多,多是青年群體成為流行語的生産者和助推者;“網絡觀光客”和“網絡局外人”明顯減少,“這些詞我都沒聽說過”的聲音也不容忽視。過于追捧“流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制造某種“代際焦慮”。

比如,有網友留言:“看到今年流行語,感覺自己可能有點跟不上時代,不知道到底是誰的語言功能有些退化,辭藻變得匮乏。”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霍豔認為,本該凝結更多情緒共鳴的年度流行語,似乎變成了專屬年輕人的狂歡,制造了不同代際間的交流鴻溝,甚至拉遠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而這源于流行語自身所包含的沖突:一邊打破壁壘,一邊制造壁壘。在她看來,要警惕過分渲染“新”和“流行”,這會遮蔽那些日複一日的普通生活。“一些流行語看似多姿多彩,其實并未成功打開圈層,反而與不少人的日常越來越遠。”

在車飛看來,不少流行語本身具有“遊戲”或時尚特質,自有其流行、篩選和興衰的周期律。“以網絡流行語為代表的網絡亞文化,能否進一步拓寬主流文化的邊界,把跨學科研究推向深入,來一次語言學研究的新轉向,值得再琢磨反思。”

“真幻”難辨?思辨應對AI狂飙

以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資料和智能技術的結合推動衣食住行發生深刻變革,“數智生活”全新畫卷徐徐展開。2023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全球科技熱點,不僅影響着人類的生活和生産方式,還為各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角。

無論是年度“漢語盤點”十大新詞語裡的“百模大戰”,指各類“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在應用領域競相發展的态勢,還是多家海外詞典票選熱詞,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話題都相當醒目。比如,《柯林斯英語詞典》宣布“AI”(“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當選年度單詞,即電腦程式對人類心智功能的模仿。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異軍突起,真僞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常常引起讨論。《劍橋詞典》《韋氏詞典》年度詞分别是“幻覺”(hallucinate)與“真實”(authentic),折射了公衆對待

新技術的喜憂參半心态。《劍橋詞典》出版經理溫達琳·尼科爾斯說,人工智能回答問題時可能以假亂真,這提醒人們面對AI狂飙“運用工具依然需要帶有批判性思維”。

有聚焦技術的前瞻性思考,也有對民生經濟的提煉回報。日本年度漢字出爐,京都清水寺僧侶揮毫寫下“稅”字。稅收增減動向備受坊間關注,消費稅以及在日本有“第二稅種”之稱的保險費是否上調,都争議不斷。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個人消費疲軟可能持續。一個“稅”字,背後交織了日本群眾的擔憂焦躁情緒,耐人尋味。

來源丨文彙報記者 許旸

編輯丨錢家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