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第59屆格萊美頒獎禮上,
有一個環節,
是向去年逝去的音樂大師緻敬,
一張張熟悉的歐美臉孔不停地閃過,
他們都是全球著名的傳奇音樂人,
突然間,熒幕上出現了一張東方面孔!
她是今年格萊美,
唯一一位被緻敬的中國音樂家,
格萊美對她的介紹是:
The first lady of Chinese Opera
中國第一歌劇夫人
你能想象她拍這張照片的時候,
已經90歲高齡了嗎?
她的嗓音曾在世界各地飛舞,
被人們譽為“中國之莺”,
她的《長城謠》、
《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
《蚌殼》等作品在中國家喻戶曉!
她是世界聞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
中國近現代聲樂教育創始者之一,
她曾獲中國音樂藝術最高榮譽獎“金鐘獎”,
法國政府也曾授予她“法國國家軍官勳章”。
她一生在音樂上獲獎無數,
也是廖昌永、魏松、王作欣等衆多,
世界樂壇名星的恩師,
她是被人們尊稱為先生的傳奇女性,
是中國的真正國寶級大師!
她過了90歲,
還仍然堅持給學生們上課,
她沒有收過一位“關門弟子”,
因為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才關門……
她的一生,就是一個世紀,
3月4日,是她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今天,我們都應該向她緻敬!
她,就是周小燕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生于湖北武漢,
父親周蒼柏是大陸第一代銀行家,
為大陸革命事業做出過諸多貢獻。
母親董燕梁出身于書香門弟。
周蒼柏
父親沒有音樂細胞,吹拉彈唱樣樣不會,
卻酷愛音樂!母親懷她時,
父親天天拉母親去聽音樂會,
還說“音樂就是最好的胎教”。
她稍大些,父親又給她買了許多樂器,
吉他、班卓、鋼琴、小提琴……
讓她每天跟弟弟們一起彈奏。
在父親的影響下,
她從小就對音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8歲時,
她帶着要在音樂上一展宏圖的夢想,
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學習鋼琴和聲樂兩門主課。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
上海淪陷被日軍統治,
她不願意留在淪陷區做日本人的順民。
就毅然放棄學業,回到家鄉武漢。
她堅定地走在實作夢想的路上,
卻也有着随時為民族放棄前程的勇氣!
回鄉後,她迅速投入到抗日運動中,
她幫助将士們縫制棉衣,
到醫院幫忙照顧傷員,
和好友組成武漢合唱團演唱抗日歌曲,
從此她走上了音樂救國之路。
“萬裡長城萬裡長,
長城外面是故鄉,
……
四萬萬同胞心一樣,
新的長城萬裡長。”
剛滿20歲的她眼含淚水,
在街頭,在醫院,在炮火聲中,
用她獨特的嗓音,
一遍又一遍深情地唱起《長城謠》。
她演唱的《長城謠》被錄成唱片後,
迅速就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這首歌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也激發了海外僑胞的愛國熱情!
僑胞們都踴躍地為祖國捐錢捐物,
有些人甚至直接放棄
國外的優越生活回國抗戰!
含淚首唱《長城謠》,成為激烈人心的強心劑
不僅是《長城謠》,
《歌八百壯士》,
《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等等,
脍炙人口的抗日名曲,
都是她來首唱的!
在她的一生中,
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
她那胸懷天下的父親,
讓她懂得了什麼是至高至善!
一個個地方被占領,一個個城市淪陷了,
她的父親卻堅信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父親認為等戰争結束,
中國想建設就需要大量有學問的人才,
是以決定将她和大弟弟送往法國留學,
在她動身去法國前,父親囑咐道:
“不要忘了你是個中國人,
學好了,要處處替中國人争光。
有沒有文憑是次要的,要學到真本事。
學成後一定要回來,為祖國效勞。”
那時年少的她已将父親的話牢記于心。
1938年,她抵達法國巴黎後,
進入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學習聲樂。
經過7年的寒窗苦讀,
28歲就登上了巴黎國家大劇院的舞台,
以精湛的技藝,獨特的歌喉,
瞬間征服了挑剔的法國人,
第二天,她的照片,名字,
就出現在了法國各大報紙上!
她在歐洲事業蒸蒸日上,
能用英語、德語、法語、
意大利語、俄語演唱各國歌曲。
29歲時登上了英國倫敦的白宮劇場,
緊接着又在盧森堡,
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之後受邀通路德國柏林,
再次舉行個人獨唱音樂會,
演出結束後,德國報紙興奮地報道:
“一個中國的黃莺唱出了舒伯特的歌聲!”
她還在巴黎為趙元任、錢三強、
竺可桢等大師演唱中國抗戰歌曲,
激發了海外華人的愛國回國的熱情。
讀趙元任的故事點選此處。
《巴黎周刊》曾這樣評價:
“她完美無瑕的聲樂技巧,連音、跳音、
輕音、半強音和強音都很明亮,
給人以不尋常的享受。”
周小燕
1947年,她又登上僅為世界一流音樂家,
舉辦音樂會的加伏大廳,
成功舉辦了自己的獨唱音樂會,
之後,她還受邀參加了二十世紀,
最重要的一場音樂盛會:
首屆“布拉格之春”音樂會,
一同參加的還有肖斯塔科維奇,
梅紐因等大師。
她将中國音樂作品帶上了國際的舞台!
這次盛會奠定了她在世界音樂界的地位,
世界各國的邀請函鋪天蓋地地襲來,
她成為了譽滿天下的“中國之莺”!
在歐洲的9年,
她無時無刻不惦記大洋彼岸的祖國。
一有機會,她就向西方人傳播中國文化,
每次登台,她都是一襲旗袍,
每次演出,也都堅持演唱中國歌曲。
有人問一個法國漢學家,
為什麼會對中文産生興趣。
他回答說:“我曾經,
聽見一個中國姑娘唱中國歌,
讓我覺得中國語言美極了!”
而他所說那個中國姑娘,
正是周小燕……
國外再好那是别人的家,
她在歐洲事業最輝煌的時候,
毅然選擇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
1947年,她帶着一顆愛國心,
和音樂救國的夢想踏上歸國之路。
回國後,她為苦難的同胞四處奔走,
上海學生發起了“反饑餓反内戰”運動,
她二話不說就接受學生們的邀請,
到複旦大學、交通大學等大學演唱。
新中國成立後,
她被上海音樂學院聘為聲樂老師,
從此開始了自己近70年的教學生涯。
回到中國後,那時她已經過了30歲,
家人朋友都為她着急,
勸她找個差不多的男人就嫁了得了。
但她不願意,
她要等最适合自己的那個人出現!
除了愛情,什麼都不缺的人,
才有底氣去等待純粹的愛情。
這個美麗堅強獨立的女子,
最終等到了她的真命天子,
赢得了她想要的愛戀。
他,就是中國一代電影宗師,
張駿祥